《大明流贼》第123章


……
九江。
“宁南侯欲行兵谏,借‘清君侧’之名,难说不是举兵为乱,我辈岂能为乱国之举?‘晋阳之甲,春秋所恶’,我已经劝说他易檄为疏,屯扎候旨。我自己也已经将宁南之事写成一疏驰奏朝廷,朝廷必有处分。大家此时要坚守城池,不可掉以轻心,以待后命。”袁继咸打定了继续坚守的主意,一方面安抚手下,一方面向南京派出快马,想把来龙去脉给皇帝说清楚,免得生灵涂炭。
可惜他有一名叫郝效忠的部将,此时已经暗中同左良玉勾结。
此时,九江城外已经驻扎了一些左良玉的军队,这引起了城内军人的不安。有些士兵就趁机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买卖。这天刚好有两个士兵因为在城内抢劫被百姓杀死,郝效忠便借此故意挑起事端,企图激化城里的军民矛盾。
除了郝效忠之外,袁继成的另外一员部将张世勋原来就与左良玉的部将张国柱相好。
这家伙经不住诱惑,或者说有心要做这件事,便趁夜间偷偷地将张国柱的城外士兵从城墙上拉到城中到处纵火。
袁继成听到报警声,立刻组织人手灭火。
但他命人扑灭一处,别处又有火起。他坚定这里面必有猫腻,追查之下,发现是张世勋在搞鬼。
袁继成明白张世勋不除,则乱不能定,便赶快手写了密令一封给可靠的将领邓林奇,要他立刻遵手令便宜行事。
谁知刚刚作好部署,张世勋和郝效忠已经率领亲兵趁夜闯出城门,出城与左良玉的人马汇合去了。
九江城门一开,左良玉的一些部下随即趁机混入城中,大肆杀掠。
守城的百姓夜间也不能辨别这到底是哪边的人,而且大家穿的战衣都一样,导致完全无法自卫。
其他将领害怕因此而获朝廷的怪罪,都陆续逃出城去,投到了左良玉的麾下了。
袁继咸完全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心里把左良玉骂了好几遍。
其实,左良玉一直在船上,因为病体衰弱,岸上和九江城中发生的事情他一概不知,都被周围的人们瞒住了。
九江城内到处奸掳烧杀,到处有哭声叫声,早已经天翻地覆,而他的大船上却静悄悄的,没人敢大声说话。
周围也森严肃静,只有昏暗的江水拍打着船边。
直到后来,江岸上的远处有一些什么动静终于被他听见了,他又依稀觉得似有人马在移动,心中便觉奇怪,便轻轻咳嗽一声。
一位值班的中军将领立刻走进船舱听令。
左良玉问道:“岸上为什么有人马移动?”
这将领回答:“侯爷,我军并没有大的移动,只是有一部分九江的人马出城,同我军驻扎在一起了。”
“啊?为什么他们要同我军驻扎在一起?”左良玉心想那袁继咸嘴巴可紧了,怎么会这样。
“听说是他们想通了,愿意随我军去南京搭救太子。”将领解释道。
“奇怪!我现在已决定暂驻此地候旨,为什么还有这种事?……此刻什么时候了?”左良玉想起了什么似的。
“刚打五更。”将领如实回答。
“那我们的人马有进城去的没有?”左良玉比较关心这个。
“也有进城去的。”将领不好隐瞒。
“什么?!”左良玉无语了:“我答应过江督袁大人,答应决不破九江城。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人马有进城去的?”
“请大人放心,没有攻城破城,是里边的人自己将城门打开了。”将领的语气变得平淡了。
“我已经答应不许扰害城中百姓。”左良玉又补充道。
“请大人放心,城中安堵如常,鸡犬不惊。”将领回话道。
“江督袁大人现在何处?”左良玉想起了袁继咸。
“袁大人……大概快来到了。”将领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
“怎么,他快要来了?”
“是的。少帅大人怕出意外,已经命张应元镇台大人同监军御史黄大人骑马进城,请袁制台大人去了。”将领索性完全说明这件事。
“唉,他们瞒住我捣的什么鬼!……快去将庚儿叫来,我要当面问个明白……黄澍这个人、这个人,都是他……唉……”左良玉断断续续地下令,末了,又重重叹了口气。
袁继成在总督署的院中望了一阵火光,心知自己罪责难逃,便回到签押房,对一名心腹家人和一位中年副将李士春嘱咐了后事。
他正准备悬梁自尽,左右忽来报说左良玉手下的总兵张大人和监军御史黄大人来求见。
袁继咸没有做声,也不迎接,只是端坐椅子上不动,闭目养神。
张应元和黄澍进来,告诉袁继咸是奉宁南侯之命前来相请,请他赶快出城。
袁继成只是冷冷地笑着,并不搭话。中军副将李士春忿怒地望着黄澍,见袁继咸冷淡的样子,有想到方才之事,忍不住说道:“你们做得太过火了!我们制台大人见事不可违,十分痛心,正准备以身殉国,请你们不要再打扰他。”
黄澍一听,吓得半死,他原不想把事情闹崩,一则那样会受左良玉谴责,二则也会坏了“清君侧”的大事。便赶快向袁继咸深深一拜,带着哭腔说道:“宁南侯是没有别的意思的,您要是自尽了,宁南侯将无以自处,只能提兵东进一条路了。若是因为您的一死促成大乱,国家大事去矣!请大人三思啊!”
袁继咸仍旧不为所动,但他的部下李士春突然想到了一点。
(本章完)
第132章 混乱() 
听着黄澍的话语,李士春意识到这些人是不可能逼死袁继咸的。而且,他们也不敢把九江搞得像武昌一样。
他看到袁继咸仍旧气呼呼的不发一语,便将袁继咸衣服的袍袖轻轻扯了一下,示意他跟着自己走进里面套间去。
袁继咸不知道李士春什么意思,但还是随着他进去了。
进到套间,李士春凑近袁继咸的耳朵悄声说道:“请大人隐忍一时,到了前边路上,说不定王阳明的勋业,大人也可以做到。”
袁继成的心中一动,用疑问的眼神看一下李士春。
他心里思量了一阵,点了点头,随即从套间出来,对黄澍和张应元严肃地说道:“好吧,我可以和你们一起出城去,但不是因为我怕了你们,而是我要去当面责问宁南侯!”
黄澍一看这事情有戏了,忙说道:“大人此事这样做是明智的,侯爷一定会和大人好好商议!”
张应元也附和道:“是啊,袁大人,事不宜迟,咱们这就走吧!”
说完,他做了个“请”的手势。
黄澍也侧身弯腰,伸手相请。
袁继咸撩了一下衣袍,迈步走出府衙。
然而,他们谁也没有预料到,这次他们注定见不到左良玉了。
江中,左良玉的中军大船上。
岸上的声音越来越嘈杂,火光也越来越亮。
虽然这里的隔音条件不错,但左良玉还是听到了一些声响。
他很生气,连日来的操劳外加舟师劳顿,让他的身体倍加虚弱,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
然而现在他却被吵闹的有些睡不着,他伸头向着舱外看去,发现有点点的火光照到了船上。
“出了什么状况?”他心里想着。
如今,他已经有所察觉,自从决定起兵以来,手下的诸将领似乎都不那么好管束了,自己说的话也不是那么管用。
而如果大军一直如此目无纪律,那要想完成救太子和“清君侧”的大事,恐怕没有指望了。
想到这里,他下了床,由仆人搀扶着走到船头。
他这才发现,左梦庚和许多军中主将都已经来到了这条船上。
左良玉心知这情况不对,他也不对着将领们问话,只是拼着力气抬起头向九江城的方向遥望。
但见那里火光通天,隐隐约约的哭声断断续续地传来。
“九江城破了?!”一想到这个可能,他不禁浑身打颤,拍着大腿说:“我、我、我对不起江督啊……”说完,他突然感到喉咙里冒出一股腥气,一弯腰,“哇”地一声吐出来一大口鲜血。
左梦庚几个人本来就已经不知如何去劝慰,个个呆如木鸡。
此刻见到大帅吐血,一时忙乱起来,纷纷过来抢救。
左良玉挣扎着想要站起,但胸中的闷气使他又连着吐出几口鲜血来。
随即左梦庚和仆人一起将他扶回舱内,放到床上。
一到床上,左良玉立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