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贼》第98章


在接到汪兆麟传出的消息后,一方面,方不同利用人手优势充分扩大这种言论风波,另一方面,他派了人回去给西王报信,告知最近的情况。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单纯的以来西王命令的时候了。有些地方来不及报告,他便会自己下了手段。
朱启明对这些也基本都知道,因为在信中方不同会提及这些。这也令朱启明感到幸运:莫名有一个如此忠心人,实在是在这世界上的幸事!
高少昌的商队一般会南京和蜀都之间负责信息的传递工作,方不同的消息传到的时候,二月已经快过完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巴蜀大地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蜀都。
朱启明的用在汉中的计划起了作用,杨展和王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来责问为什么。
朱启明就按照原先想好的那一套来敷衍,二人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们只好先行回去,报告在这里的一切事宜。
送走了两位前来试探的人,朱启明才能毫不束缚的展开他的下一步行动。
据刘进忠报告,高一功和李过已经顺利的通过了汉中地界,眼下已到达长江一线,准备东入荆州。
如此以来,那左良玉定然会按捺不住了。
历史上左良玉就是在李自成进入襄阳之后,迫于压力才以“清君侧”的名义向东进攻,意图挟持朝廷。那现在下一步基本就要逼到左良玉有所动作了,既然如此,他朱启明也要做好随时东进的准备。
西王府。
“李铭言,你们军械局把本王要的东西都准备妥当了吗?!”朱启明询问着蜀都相关军事产业的负责人。
这军械局扩大了厂房,规范了流程,产量也应当是上升了不少。
如今既要准备开战,战备的工作必须要做好。
了解自己的实力,对对付敌人是很有帮助的。
“回大王,所需鸟铳均以打造完毕,火炮也都按量铸造成功。小人还额外多造了一些以备损毁,火药也是。”因为每次朱启明去看军火都是注重火器的原因,李铭言口中所提基本都是火器。
“那其他的武器呢?”朱启明难得关心冷兵器的生产。
“刀盾手长枪手弓弩手等所需刀枪以及箭矢数量目前富裕很多!”李铭言立刻回答。
“好!铠甲方面如何?”朱启明用赞许的目光看了李铭言一下,便又问高少昌。
“大王,高升记的铠甲被服都已经准备妥当,保证每位大西弟兄能够平安归来!”高少昌这个大话说的很妙。
“你心可嘉,甲胄就是为了保护人的,能活着自然是最好!”朱启明毫不吝啬的夸了高少昌。
“对了,大王。三眼铳,多管转膛炮,猛火油柜,九头鸟,一窝蜂,以及后膛榴弹炮,震天雷,神烟弹……”李铭言又一口气念了很多的武器装备:“这些也都按照大王的要求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分发到弟兄们的手上!”
“嗯,都很好!你们做的不错!每一位为大西作出贡献的人,本王绝对会让你们得到更多的利益!”
朱启明了解了一个个产业的发展情况之后。由衷的感觉到这一次他赢定了!
……
“献贼私自放了闯贼东进?!”王应熊听到回来的杨展这样报告,顿时怒不可遏:“我就说他不可能是真心归顺!果然,这马脚还是露了出来!”
“督师,末将倒是觉得,这献贼意思其实很明确!”杨展心里惦记着自己的计划,他想引诱王应熊加入进来,以备背锅。
“他能有什么意思?”王应熊上钩了。
“回督师,末将是这样想的。”杨展充分发挥了他的忽悠本事:“张献忠让闯贼进来无非是想说他还是蜀地的头目,朝廷一日不招安他便还是那副混世的做派。此举其实是在胁迫皇上,让皇上知道他不满意便会干出一些出格的事由出来。以末将来看,我们应该让皇上考虑督师大人您的意思……方能永绝了张献忠这种想法!”
“你是说,半渡击之?!”王应熊自然明白杨展的意思。
“没错,只有死的献贼才不会肆无忌惮!大人一向忠心与朝廷,若能立此大功,定可以留名青史,为诸臣所敬仰!”杨展继续拍着马屁。
“唔……你说的不无道理。实不相瞒,本督师曾收到皇帝秘旨,其中就提到了若献贼能用则用,不能则扑杀之的意思。前些日子我派你去也曾说的清楚,摸清他们的底细,好制定下一步的作战方略。”王应熊干脆和杨展交了个底,毕竟这家伙的队伍也算的上是武将中的一支劲旅,以后还要仗着他来打下军功。
“如此说来,皇上也曾料到献贼心可能不诚?”杨展倒没有预料到这一出,那这样子一来二去,事情反而变得简单了!他不用费心设什么套子,直接打着皇帝的名号就妥妥的!
“的确如此,你且先去整顿本部兵马,严加操练。待本督师奏明万岁,就着你去和曾英一起,解决了这一大明的心腹之患,让流寇从此消失!”王应熊在心里把奏疏的腹稿都打好了。
“谨遵督师之命,末将定会操练好兵马,为督师效劳,为朝廷再立功勋!”杨展获得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此刻,他脑子里想的全都是西王所展示的大批金银财宝,以及那些残破不堪的水师护送队伍。
“张献忠,我就等着你来了!”他不无得意的想着。
(本章完)
第104章 要变天了() 
杨展在算计着如何阴了朱启明,朱启明也在考虑着下一步怎么做。
朱由崧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这一点从他安排了很多的力量来探查自己以及直到现在他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可以看的出来。
据方不同说,汪兆麟再也不能从马士英那里得到任何关于招安的消息,似乎朱由崧把这件事情给遗忘了。不过另外一件事倒是引起了朱启明的注意,那就是太子一事。
朱慈烺的出现不管是真是假都会引起南京的慌乱,尤其是对于朱由崧而言,太子可是一个大威胁。
因此,朱启明要求方不同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再给太子的事情添柴加火。这种方略和方不同自己所做毫无二致,总之,南京越乱,对自己越有利。
现在时间已经是大顺二年二月底,距离弘光朝廷的灭亡的日子也近了。
如果朱由崧不答应自己,那么这一切就只能靠自己去取了。
蜀都,西王府。
“父王,我们所有的弟兄们都已经准备完毕,就等您一声令下,即刻便能向东大举进攻,拿下江南之地!”
孙可望最近整理了一下所有的军备情况,又和各部的官员交接关于境内有关产业的产能状态。
了解了一切之后,他深知以大西现在的实力,是可能应对来自大明官军的攻打的。因此,他觉得,如果不能够被招安,大西自己也能够取得天下!
今天,西王找他来谈事情,除了听取汇报之外,就是询问有关招安的事情。
既然有实力,那他自然说话有底气了。
“这件事不能太过于武断的下结论,我早就说过,联合官军对我们有利无弊。他们不能很快的接受我们,那本王就亲自去让他们接受就是了!”朱启明现在也很自信,眼中透漏出对孙可望一直纠缠这个问题的不耐烦。
他已经全身心的融入到这一世界中来,对于他来说,现在的张献忠就是他朱启明。
这种代入感来自于一件喜事:经过这段时间的追求以及卖弄风流,陈菲絮终于答应嫁给他了!
能娶妻生子,扎根大明,博一个万世留名,难道还要时时刻刻想着回到现代社会?!
“可是,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不用再依赖官军……”孙可望还想辩说什么,但看到朱启明眼神不善,又换了一种说法:“那父王决定如何去做?”
“本王的意思,我去单刀赴会,看看南京朝廷还有什么可说的!”朱启明说出了自己的意思。
“万万不可啊,父王!”孙可望一听,这简直是要了老命了,怎么能行得通!
他立刻便劝说道:“儿臣不同意父王只身前去,太危险了!而且诸位大臣也不会同意的!”
“老子要去的地方还轮不到他们插嘴,况且,我也不是真的就傻不拉几的一个人过去。你放心,本王都已经安排好了。此去,为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招安,更是向天下人表明我大西也是这如画江山的一份子,以后,我们的征途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