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贼》第56章


峁吹氖虑椋环改选6坏┪靼灿惺В屯甑傲恕?br />
若想守住西安,必要守住潼关。
这个年李自成过得不好,首先是收拾处死李岩之后的乱局耗费了些时间,其次是河南那边的消息说,山东的官员已经投降鞑子,他的大顺失去了很重要的一块地盘。最后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鞑子的大军在吴三桂和唐通等降将的指引下,一路攻城略地,直奔潼关而来。领兵前来的,是鞑子新晋的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
这可是一员猛将,山海关一战的惨象历历在目,李自成自然不敢马虎。
西安,现在叫西京。
同样和北京城布置相仿的金銮殿。李自成正在和召集爱的将领讨论眼下面临的军事情况。
“皇上,末将以为为今之计,当速速出兵援助陕北诸军。利用有利地形,遏制鞑子的攻势。”刘宗敏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还可以调派怀庆府的军队,向东南攻击前进,牵制鞑子的兵力。”李过赞同的说道。
“那就依你们所说,调陕南兵马北去援助陕北。令李过前去怀庆,统兵东进!”李自成思考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说法。
形势紧迫,不得不动!
……
朱启明早早就安排兵部的人准备好了今年的第一次阅兵。
往日里,军队的阅兵都会集中在冬天农闲时举行。这次,也刚好趁着年后的热闹劲儿。
现场依然是在新城校场,上次搭设的观看军事演习的台子就没有撤掉,并且在两边还搭设了更多的木台子。这一次前来观看阅兵仪式的人非常多,不单单是朱启明和文臣武将,甚至他们的家眷也可以前往观看阅兵仪式,当然这些家眷也是有限制的。他们所站立的方位非常不错,挨着最中央的主席台,视线辽阔。
普通的百姓和军人们的家眷则被安排到了远处的地方,不过也能将阅兵的盛况一览无余。
国人大抵都爱看热闹,蜀都的百姓将校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都想瞧瞧这大西的兵马气势如何。
吉时到,仪式起。
朱启明信步走上高台,迎着众军的欢呼。
“万岁!万岁!”
接下来的动作就跟后世阅兵式差不多,礼部的琐碎礼仪结束后,朱启明开始发表讲话。
阿福跪在朱启明前面,双手高举着大又长的喇叭,将喇叭的一头对准朱启明的嘴巴。
这喇叭是工匠在朱启明的“提醒”下制作出来,虽然效果及不上后世的电喇叭和麦克风,但效果也颇为不错,至少整个校场的人都应当听得到他的讲话。
“天佑我大西!大西万岁!”朱启明在讲话的最后将他激昂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校场:“将士们,前进!”
这是阅兵开始的信号。
百姓们忍着寒气,哆哆嗦嗦听完了长篇大论。还未曾缓一缓,耳边就听得一阵急促的鼓声。
“咚~~~!”
新军的将士们闻声更是精神一振,他们知道阅兵仪式即将开始了。每个人都紧张起来,心里默念着接下来的每一个动作要领。
鼓声到达最急促的地方忽然停止,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一阵整齐的脚步声承接着鼓声“唰唰唰”传入了人们的耳朵。脚步声很响亮,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人发出来的,因为一个人发不出这么响亮的声音。但若是许多人,怎么会这么整齐?就像只有一个声音一样。
莫非这个世界上还有巨人不成?百姓们心里想着。
下一刻,众人的疑问就得到了解答。只见一队排列非常整齐的方队进入了众人的视线。方队非常整齐,无论横排竖排都如同一根直线一样,只这纪律一项就已经震住了众人。更何况方队的人穿着统一的衣服,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昂着抖擞的精神面貌,那视觉冲击不是一般的大。
文臣和其他营的将领们同样被震撼住了。
第一方队是冯双礼统领的近卫一营,他自行充当领队,此时昂头挺胸地走在队伍最前面,风头出得足足的,吸引了许多姑娘少妇们花痴般的目光。
队伍来到高台前面,只听得冯双礼一声高喝:“正步——走!”
“刷!”所有方队士兵的步伐全变了。
正步走是最适合检阅仪式的步伐,漂亮整齐,线条与力道展现了军人的力与美,其震撼效果是翻倍的。此刻,所有人都被这威严的冲击力惊讶得忘乎所以,兴奋得为场中的人欢呼呐喊。
而当队伍正步走到主席台最中央,随着冯双礼的一声“敬礼!”方队所有人全部向右侧主席台致上注目礼,同时手中的兵器“哗”地一声高举起来,口中叫着口号:“保卫大西,忠于西王!”
朱启明顿时激动起来,只觉得热血上涌,心中骄傲无比。这么威武的军队是他的军队,有这样的军队在,面对其他人的挑衅,还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破?
“这可不是一个梦,这是我在这天下当中立足,逐鹿的第一步!看着吧,属于我们华夏的东西,我会用铁和血,将他们通通拿回来!”他心里腾起了豪迈的焰火。
阅兵仪式持续了一个时辰,新军的军人们走完了这人生中最最有面子的时刻。接下来,他们将步入的,是身为战士的辉煌………战场!
“出征!”
将漂亮的常服叠好,交给送别的亲人。将刀剑擦亮,饮向敌血!
(本章完)
第60章 秦淮河畔() 
朱启明亲自率新军前去汉中,蜀都内就只剩下了孙可望和一班文臣们在主持日常的运转。
所幸,讲武堂的军官培训没有因为西王离去而停下。相反的,更多的军官被安排加入到了培训的行列。它作为一个笼络人心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起的作用非常大。
不经意间,孙可望对自己营里的人事失去了心灵上的控制力。再加上兵马司和负责守卫城门的士兵调归了兵部,蜀都内的军事权利被朱启明分化开来,这样后方就无忧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除了随军的粮草之外,蜀都内的各大作坊也开动马力,在新年之后可着劲的生产军械。
朱启明不在,这日常的巡视工作就由工部尚书李时英会同兵部尚书龚完敬陪着孙可望一起来进行了。
军械局又一次进行了分工,火枪和大炮分开进行。
钱成负责火枪,黄大炮负责火炮。老李头依旧在炼钢厂指导生产。三人都在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弟子,以求能增加生产量。
不同的工匠各自进行着不同的单元,造枪机的,钻铳管的,磨炮膛的……工序有条不紊。
工匠们不仅自行利用旁边的江水设计了流水线,还慢慢地把那台坏掉的蒸汽机给修理的七七八八了。
本来这些人是瞧不上这个破坏风水的冒着浓烟的大家伙的,到后来发现,这东西有好处,贵在体积小,能装在作坊里,尤其是火药司需要它。所以才开动脑筋,自己摸索着修理,眼下已经勉强能用了。
正是因为如此,孙可望、龚完敬、李时英三人来这里,登时便惊诧不已。
因为他们看到的,是钱成给他们介绍的最为先进的线膛枪生产线。
这条线全是钱成给朱启明的新年贺礼,它确实让人吃惊,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生产速度慢的令人发指。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线膛枪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上天也很公平,他绝不会让你超前太多,即使你有超前的意识,也没有超前的物质给你使用。
线膛枪生产慢,对子弹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朱启明最乐观的估计,等他打完仗,能有个够特种射手们使用的量,他就谢天谢地了。
孙可望三人一边听介绍,一边在心底赞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法子!”
孙可望更是在想着:父王是真的受了上天的点化,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让大西变得与众不同。那自己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替他守护这片土地!
不合格的子弹会给士兵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线膛枪的子弹更是如此。
在每批子弹铸造出来之后匠人都会严格校验,校验之后才会将子弹装进盒子。
钱成说每个人匠人一天最多制造三发子弹,这还是在他们已经熟练地学会了流水线生产的情况下。
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这些子弹是传说中的“米尼弹”,一种锥形的子弹。制作工艺要求高,查验也比较麻烦。
三人在工坊中巡视了许久,接着又去看了火炮生产情况。
那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