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贼》第54章


“臣等不敢!大王英明盖世,大西百姓之仰赖,福泽四方!”上头说的话你只能听听,口上绝不能松懈。
“得了得了,也别给我客气!你们知道,我最烦的就是这一套,什么英明神武,什么狗屁,都给我好好说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朱启明确实听不惯这些官话,每次还要硬着头皮讲回去。为此,他还专门下了一个令,要求所有人都用白话来说,来上书言事。
“礼部尚书江鼎镇在哪里?”朱启明咂了咂嘴,问道。
“臣在!”江鼎镇起身离座,恭敬回话。
“给我说一遍之前的命令!”朱启明有心要改变这些情况。
“臣遵命!”
“一是书写刻印书籍、碑记、牌场、匾额、中梁、题柱等,一律通用大西大顺年号。二、各地刊刻大西功绩碑。三、诏书、告示以及上下文等,一律使用白话。四、官民俱用简笔。五、大力翻刻书籍。六、民间办婚、丧事一律不用音乐、不饮酒……”江鼎镇条条记得非常清楚。
“都听到了吧?以后啊,我们之间,你们之间,该说的话说清楚,别噜里噜嗦的!明白了吗?”朱启明着重强调了一下。
“臣等明白!”所有人这下子都有些放松了,也不再拘束。
宴席上的气氛渐渐地活跃起来。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每个人都是红光满面。那些文臣们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风光岁月,书中记载的大明盛世。有些人就在想,这不也是一种盛世的局面吗?
有盛世,就有圣君。
“大王!臣觉得……您不能再称王了!这样不对!”兵部尚书龚完敬喝的有点舌头大了,说话不太清楚。
然而这一句,却让所有的人,包括正在劝酒的人怔住了。
“龚大人说什么酒话呢?您这是喝多了吧?”江鼎镇十分清楚这些话会带来危险,连忙劝阻。
“龚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朱启明也有点摸不着头脑,这货发酒疯?
“江大人,我没醉,我清醒得很!我还记得当初大王刚入蜀都的时候,我不愿意出来做官,为此还自杀来着。结果呢?没死成!被大王救了,还给了我一个兵部的官做。哈哈哈……”龚完敬越说越激动,竟大笑了起来。
“龚完敬,你疯了吗?!如此造次!”孙可望本来喝的好好的,看到此刻,也忍不住了。
“大胆!”“你活腻了吗?”
“父王,请准许儿臣将此人拖出去问罪!”
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也出声斥责。
文臣们更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朱启明没有动,他隐约感觉这人有什么话要说。于是,他制止了其他人:“没事,没事,刚刚说了,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老张经得起折腾!龚大人,你继续!”
“别拉我……”龚完敬推开江鼎镇,趴在地上,磕了几个头:“我何德何能,能让大王如此看待。这些日子里,我看到大王想出一个又一个让蜀地起死回生的妙方,比我们这些自诩的肱骨之臣强了何止千倍。我太悔恨了,初开始没有好生做事,后来也不够努力,我该死!为了表示我对大王的忠心,和对大西的忠心。我恳请大王,登基称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哗啦~~~~~
不知道哪一位大臣的筷子从手里滑落了下去,这声音在静寂无声的殿堂内显得格外的刺耳。
所有人都沉默着,眼睛死死盯住上面坐着的朱启明。
龚完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酒瞬间醒了一大半。他有点呆了,但脑袋还算清醒:“吾皇万岁万万岁!”他又喊了一遍:“请大王登基称帝!”
忽然之间,大臣们都反应了过来。
“请大王早登大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仿佛商量好似的,这些人一起呼喊起来。
不过,他们这些狂热的人似乎忽视了一点:在场的四将军却是没有一个人附和的!
为什么呢?
“本王绝不会称帝!”朱启明摊开双手平举,然后下压,示意安静,最后吐气自若。
“本王重复一遍,我绝不会称帝!”朱启明又重复了一遍。
“这。。。。。。”这一突发的举动让众人都不知所措,他们以为当皇帝这件事情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尤其是面对大臣们的劝进,通常都是做做推辞的样子而已。然而朱启明没有这样做,不仅第一遍就干脆的拒绝了,还特意强调了“绝不会”三个字,这就意味着你再去劝三十遍也没用了!
龚完敬的酒彻底醒了,他糊涂了:为什么?
不仅是他,江鼎镇、胡默、李时英、严锡命几人也糊涂了。
众人再看向四将军,发现四人表情没有一点波澜,似乎早就会料到如此一般。
“这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第58章 这绝逼不是投降() 
朱启明把文臣们涮了一把,心里很是高兴。不称帝,是他早就定下的计划。
如果说开始是他想走联明抗清这条路的话,那么现在,他的想法变了。至少,不再是纯粹的联明抗清。它更是一种夹杂了私心的行为。
为了实现这一点,朱启明早两天就召集四将军挑明了一切,免除了他们以为自己要投降的后顾之忧,从而也不会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局面。因为万一真的搞出一个以下克上的事情出来,他这个穿越者可就真的悲催了。
总结起来,他的这种联明抗清,就是效仿曹孟德所作所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要做到这一点,向四方施加压力是少不了的。
朱启明心里想起了两天前他和四将军交谈时所说的话:
“父王,我们不同意将这片大好河山拱手送人!”孙可望是最决绝的那一个。
“是啊,父王,先前我们是实力不足,才会诈降。如今,我们手握这天府之地,为何还要屈居人下?”艾能奇叫的很响。
“况且,父王,南京那边可以接受我们吗?毕竟凤阳一战,我们大西是烧了朱家祖坟的。”刘文秀摆出事实。
“父王,我们眼下与大顺开战在即,又要考虑南京的事情,是不是有些顾及不到之处。您常教我们几个,眼光要长远。那我们如何处理与大顺,与南京的关系?儿臣愚笨,请父王指教!”李定国如今的着眼点不在归不归顺,而在于以后的出路。
朱启明看着这几个人讨论激烈,他几次都插不上话。索性也就让他们讨论去了。
几人说了半天,才意识到原来老大还没发话。
“儿臣并非有意冒犯父王,请父王开恩!”四人即时下跪,一起说道。
“总算是可以让我开口说话了。”朱启明听了半天,也算有听出点眉目,他知道,说服这些人需要做的有很多。“唉,让我一点一点的来吧!”
“可望,你觉得,我们大西可有大顺的实力强大?”朱启明先发问孙可望。
“自然是大西……”孙可望想都不想,脱口而出。
“放屁!这是实话吗?”朱启明骂了一句:“能奇,你来说!”
“说真的,我们的实力是还不够,这个我承认。但父王,我宁愿去前线拼杀,拓展疆土。也不愿再降官军!”艾能奇激动起来。
“既然实力不够,你们拿什么去拼杀?”朱启明语气严厉:“拿弟兄们的命吗?!”
“这个倒也不是,父王……”刘文秀开口说道:“我们是真不想再次寄人篱下了。”
“胡说八道!这哪里是寄人篱下!”朱启明语气愈加严厉,此时唯有威吓他们,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们说,我自起兵以来,有吃过不回本的亏吗?”
“这个倒是没有,父王一向是做赚钱的买卖。”四个人一起说道。
“那就对了!娘的,和你们还掰扯不清了!这么告诉你们吧!”朱启明用一种神秘的语气:“我打算学曹操!”
“啥?父王要学曹操,那家伙不是早就被官军杀掉了吗?”艾能奇又咋呼起来。
“说你该读书了不是!父王说的曹操,是三国里曹孟德!”
“哦,曹孟德啊,哈哈哈,我还以为是当初联营的时候遇到的那个!”
“那父王的意思是?”孙可望有疑问了。
“我的意思很明确,凭现在大西的力量,不足以和大顺,官军同时抗衡。如果我们能联合官军,免除后顾之忧。就可以安心的发展下去!”朱启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父王,您有没有想过,兔死狗烹?”李定国想了想,劝说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