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第668章


王承恩听完许朗的分析说道:“咱家也是这么想的。不瞒许将军,朝廷在北面的人也传递回来消息,鞑子似有南侵之意。”
“公公,不知圣意如何?”许朗想先听一听崇祯的意思。
王承恩瞅了许朗一眼,挥了挥手,旁边服侍的人全都退了出去。王承恩笑道:“咱家想先听听许将军如何说,咱家想你们一定拿出了对策,否则许将军也不会每天六百里往北京赶。”
许朗起身施礼道:“公公圣明。”
许朗把榆林湾军委会的决议一点不拉的给王承恩说了一遍,王承恩听完后开始久久的沉思。许朗并没有打扰他,自己静悄悄的坐在一旁。
王承恩想了很久:“许将军,别的都没什么,只是要调动南京的兵马。。。。。。许将军有合适的人选吗?”
许朗一下子没明白王承恩为什么会这么问,南京方面一下子调动几十万兵马,王承恩为什么会问自己人选问题,这岂是自己这个小小的正三品参将所能决定的,也不会是榆林湾能决定的。
许朗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王公公,人选问题应该是朝廷决议,下官怎敢多言。”
“许将军,此处并无外人。韩将军也会率你们榆林军赶往西安,秦良玉的白杆兵也会去。”王承恩说到这突然掰着手指头开始数起来,“钱谦益、马士英、史可法、阮大铖,难啊。”
许朗明白了王承恩的意思,南京的主帅既要有能力带兵,又要和众多将领搞好关系,更重要的是,他还要坚决的和榆林湾站在一起,这是王承恩的资本。
许朗又一次起身回答道:“公公下问,下官认为史可法可担当此任。”
王承恩没有再问,许朗也没有说路上遇到史可法的事。
王承恩沉默了一会,转移了话题:“许将军辛苦了,咱家的两个侄子也经常来信,他们在榆林湾深得将军照顾。”
“王公公言重了。”许朗客气道,“公公的两个侄子一直很聪明好学,他们明年就应该从榆林湾学堂和军校毕业了。至于去处还需要公公来定夺。”
“咱家怎么能定夺,还是看他们两个自己的决定吧。”王承恩笑了一会又说道,“许将军,你今天的意思咱家都听清楚了。咱家明日便会和圣上禀明现在的形势,你们榆林军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听从朝廷的调遣。”
许朗起身答道:“公公放心,榆林军永远护卫皇上和公公。”
“许将军请坐。”王承恩微笑着突然压低了声音,“咱家同曹公公商量过,想拜托将军两件事,不过此事要严格保密,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公公请讲。”许朗一边心里琢磨着王承恩的意思一边回道,“公公的吩咐下官定当尽全力。”
“第一。”王承恩说道,“你们榆林军或者军官教导团能不能组建一支军伍,必要的时候护卫圣驾。不瞒许将军,曹公公和咱家对目前的护卫很是不放心。”
许朗的心里暗暗吃了一大惊,难道曹化淳和王承恩也有迁都的意思?但是许朗又不能问,只好答应道:“公公放心,下官马上就去安排。”
“还有第二件事。”王承恩的声音更低了,“杨大人说过,攘外必先安内。可如今流寇未灭,鞑子如要南侵,则我大明实在是缺乏分身之术。咱家也听说你们同满清的涛敏郡王似乎有些旧交,大明可以让出旅顺,至于东瀛嘛,许将军可否同郑芝龙商量一下。等平定了李自成,鞑子自然不在话下。”
许朗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这事不能不干,但也绝不能干。要是万一有什么差池,崇祯和王承恩自然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汉奸的罪名都得有榆林湾扛着。
许朗知道这事就算是干也必须得要王承恩一个明白话。许朗有些后悔,早知这样,拿个MP3来多好,把你的话全录下来,到时候谁也脱不了干系。
许朗鼓了鼓勇气:“公公的信任下官感激涕零,但此事干系太大,非但下官一人无法承担,恐我整个榆林湾也无法承担。下官万死斗胆问一句,可是圣意如此?”
王承恩看着许朗缓缓说道:“许将军,你是个聪明人,有些事问的太多不好。”
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廷旨意下() 
??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明日月最新章节!
许朗咬了咬牙,又问道:“公公,下官不得不问。”
“唉,咱家也知道难为你们了。”王承恩微微点了点头,“此事只有曹公公和咱家知道,许将军知道该如何去做。”
许朗回到了军官教导团的驻地,把张海和潘学忠都叫了过来,犹豫再三也把肖俊哲喊了过来。许朗原本是不想告诉肖俊哲这件事的,他还太小,有些事考虑的可能不是那么全面。可许朗又觉得不告诉他终究不好,万一他知道了再有什么别的想法会更不好。
四个人坐在张海的办公室里,门窗堵得严丝合缝,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三个人听完了许朗的转述都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明白王承恩到底是什么意思。潘学忠第一个问道:“许参谋长,王承恩最后说只有他和曹化淳知道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崇祯到底知道不知道,这是不是崇祯的意思?”
“这肯定是崇祯的意思。”许朗说道,“王承恩不好明说罢了。而且他也留了后手,一旦真的有什么变故,最终也只能追查到他和曹化淳那里,他对崇祯还是很忠心的。”
“总参谋长。”肖俊哲又问道,“不管是谁的主意,咱们应该怎么办?”
“这事咱们四个拿不了主意。”许朗转头对张海说道,“张海,我写三封信,你马上让葛涛送出去。一封给北铭,一封给家里,再有一封给登州的王兆星,听听他们的意思再做决定。不过两百名陆战队员去天津的事我已经和你说过了,既然王承恩也有这个意思,把他们调到北京来,从军官教导团和快枪队抽人组建一支特种部队,一切按照家里的决议来。”
“总参谋长,组建特种部队要干嘛?”这件事许朗并没有和肖俊哲说,所以他不知道,但是肖俊哲听说要组建特种部队有些兴奋。
“俊哲,先当好你的参谋。”张海笑道,“这事我已经和老潘说了,由他全面负责,当初他的特战队搞得还不错。”
“我就知道,有事就得我来。”潘学忠开玩笑的笑道,“行,我来吧,你们就别管了。”
许朗又等了几天,终于等来了朝廷的旨意。
秦良玉率三万白杆兵从四川出发,火速增援西安。
孙传庭官复原职,仍担任兵部右待郎兼右佥都御史。从北京、河北和九边重镇抽调三万人马由孙传庭和杨文岳带领去洛阳同杨嗣昌和洪承畴汇合,死守洛阳。
卢象升继续驻扎延安一带,因为许朗在给王承恩的建议中也提到了归化城的蒙古人,卢象升在延安的目的就是要防范蒙古人的南侵。
韩万涛的榆林军和安德里亚斯的骑兵师也去洛阳跟杨嗣昌汇合,稳固住洛阳以后再反攻西安。
蒋北铭率领其余的榆林军返回北京拱卫京师。
任命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从南京一带集结二十万军队赶赴洛阳。
急召吴襄吴三桂父子和祖大寿、郑芝龙进京面圣。
一道道圣旨被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送了出去,北京城内却看不出一点大战来临的景象,依旧是一派祥和。
皇太极在盛京的皇宫里单独召见了范文程。涛敏已经回到盛京好几天了,也见过皇太极两次,可是如今的皇太极对涛敏的建议不像以前那么言听计从了。
“范爱卿,涛敏的意思你也知道了。”皇太极显得有些疲倦,“朕想听听你的意思。”
“皇上,臣以为我大清不宜再战。”范文程回道,“旅顺之战刚刚停息几个月,大清还需要休整。而且我们已经和明朝达成了停战协议,臣也听闻涛敏郡王在朝鲜的舰队被明军击溃,他如今这么急着再去进攻明朝恐是另有所图,皇上不得不防。”
“可是涛敏的建议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皇太极拿捏不定,“李自成打下西安这个消息是真的,大明朝危在旦夕,要是咱们放弃这次机会朕也是觉得甚是可惜。”
“皇上三思。”范文程劝道,“涛敏的建议的确有可行之处,但臣斗胆。李自成目前拥兵二十万,朝鲜新军也有十万之众,而我大清不过七万将士,睿亲王如今还在朝鲜未归。就算是真如涛敏所言,这次击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