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唐》第673章


“啥?”
李毅一口血差点没喷出来,太草率了吧?这个名字甚至让李毅联想到了张伟这个搜索百万条的大众化名字,尤其是后世某个叫此名的著名大导演,更让李毅感觉到了浓浓的违和感。
“你有意见?”李二斜着眼,瞥了李毅一眼。
“额,没有。。。。。。”
李毅急忙摇头。
他能说什么?不同意?那不扯淡一样吗?不过话说出来,连这个名字放在唐朝还是很不错的,治国安邦,确实很好,而且,治国的治和安邦的安,李毅总感觉有些。。。。。。
李二抱着李乐好一阵喜欢,李毅还是喜欢这么叫他。过了好一会,李二才把李乐交给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便带着李乐和长乐去了偏殿。
李二整理了下仪容,重新坐了回去。
“坐吧。”李二随意道。
李毅也不客气,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你小子还真够可以的,一走就是五年,要是真不叫你,你还不准备回来?”
“那倒不是,小子原本的计划是明年回来的,不过现在也一样。。。。。。”
李二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旋即看向李毅,眼中满是赞赏。“不过,小子,你这五年,可是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啊,江南,居然真的被你开发出来了。”
“哪里,早着呢,陛下,江南一地,潜力远超您的想象,小子现在只是打了个基础,要想彻底挖掘哪里的宝藏,则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行啊。”
“哎,现在朕就很满意了,如果不是你开发了江南,朕可能还要再等几年,现在有了江南,朕的底气就足了!”
“恩?陛下,您打算对那里动手了?”
“不错,趁着朕健壮,必须报了当年的辱国之仇。”
李毅沉默一会,缓缓劝道:“陛下,可否再等等?”
李二皱起眉头。“你什么意思?”
“陛下,首先,高句丽是必须要灭的,但是前隋的教训毕竟在那里,如果咱们不准备充分,难免会吃亏,所以,小子觉得,在出征之前,有必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万全的准备?你指什么?”
“第一,吐蕃,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一旦咱们被高句丽拖住,吐蕃绝对会背后捅刀,所以,在出征之前,必须解决这个隐患。”
“无妨,这次和亲之后,吐蕃老实了很多,麒麟卫那边也传回消息,吐蕃最近正在休养生息,安稳得很。再者,兰州那里还有数万大军,就算吐蕃造反,咱们也能拖住一二。”
李毅张了张嘴,想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虽然历史上的吐蕃确实是狼子野心,但是令人操蛋的是现在的吐蕃真的老实的跟孙子似的,如果不是李毅知道历史走向,他都会以为吐蕃真的悔改了。因此,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根本说服不了李二。
既然如此,他也就不浪费口舌了,最多他心里做个提防就好。
“第二,咱们没有民心,前隋三征高句丽,损失的不光是国力和军力,更多的却是人心,现在百姓提到高句丽虽然气愤,但是更多的却是恐惧,这种恐惧是长期积压而成的,短时间很难抹除,如果我们得不到民心,就是出师无名,先机上就失败了。”
李二也蹙起了眉头,实际上,这也是他担心的,不过这个问题他也必须面对,他不可能将高句丽留给后代子孙解决,这已经成了他的执念。
“小子,你有办法吧。。。。。。”
第830章 议事 下() 
?? “我有!”李毅肯定的回答。“但是需要时间。”
“多久?”
“多则一年,短则半年!”李毅脑中不断的做出计算。“其实不光是民心,还有补给、气候、行军、作战等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
李二反倒松了口气。“这是自然,你小子不会以为朕马上就要东征吧?朕还能不知道做战前准备?朕要是现在准备,最早也要明年开春才能出发,足足有大半年的时间,够你准备了。”李二摇了摇头,旋即看向李毅的目光有些变化。“不过你小子倒是进步不小啊,居然懂得这么多。”
“那是,您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孙子。”李毅得意地昂起头。
“得了吧,药师不知道抱怨多少次,说你浪费了一身的武艺和精明的头脑,你要是真跟着要是学本事,我大唐肯定又会多了一位战神。”
“别。李毅急忙摆手,大唐已经有了军事学院,哪还需要什么战神,民心所向,就是最好的战神。我觉得我还是筹谋划策更有用。”
“恩,这你小子倒是说对了,不得不说,军事学院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小子,就凭这军事学院,你就足以载入史册。”
现在李二已经把军事学院当宝贝一样对待了,实在是军事学院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那些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子进了军队后,不但提高了军队的向心力和作战能力,更大的作用是他们凝聚了军队士兵的忠心,现在李二对军队的掌控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十六卫,这些人很多都被李二补充进了十六卫,现在的十六卫绝对是完全忠心于李二,现在李二就算完全把军劝放手他都很放心,因为,一旦那些将军要造反,他们根本指挥不了哪怕一兵一卒。
“陛下,我觉得开春行军不好。”
“为何?”
“首先,开春多雨,路上行军道路必定泥泞,不利于行军,会大大延缓我们行军的速度,这就给了高句丽反应的时间。高句丽的军队,擅长的弓箭弩,最受守城,一旦被他们龟缩于城内,到时咱们就只能一城一城的打过去,这样不但费时间,如果高句丽一旦凝结蛮子大军,咱们就很可能步前隋后尘。”
“这是天时地利,不可避免的。至于如何打赢,那是作战的问题,与行军时间有什么关系?”
“陛下,您说,如果我们可以冬天行军,会不会出其不意?”
“什么?冬天行军?简直荒唐。”李二哂笑一声。“你小子不是去过辽东吗?你对那里的冬天不了解?冬天作战,我大军还没走到地方,就能冻死一半。”
“普通的行军自然不成,但是,如果我们有可以不惧寒冷的衣物的话,是不是就没问题了?”
“恩?不惧寒冷的衣物?什么衣物如此神奇?”
李毅摇摇头。“暂时还不好说,如果陛下觉得在可以保证士兵温暖的问题之后,冬天行军大有可为,我就放手一搏。”
李二也来了精神。
“冬天行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冷暖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冬天行军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不但解决了行军道路泥泞的问题,还能做到出其不意,打高句丽一个措手不及,最重要的是,冬天高句丽没有御寒的衣物,他们先天就输了,小子,如果你真能做出御寒的衣物,这东征之事,朕就有了九成的把握。”
李毅顿时大喜。“真的?看来小子之前的准备没有白费。”
“你准备什么了?”
李毅嘿嘿一笑。“陛下,其实这事四年前从高句丽回来之后小子就开始准备了,只是一直在积累阶段,还没来得及实验,一旦试验成功,那小子完全有把握在半年时间内做出五十万件御寒衣服。”
“二十万件。。。。。。”李二算了算。“高句丽近年来一直在休养生息,他们的大军已经有近四十万人,本来朕打算出动六十万大军的,现在却只有二十万。。。。。。”
李二有些犹豫了。然而李毅却很自信。“陛下,足够了,首先,随着这几年新式练兵法的普及和军事学院学子的努力,大唐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已经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完全可以以一敌二,所以,就算算上高句丽的守城能力,咱们其实只需要四十万大军就够,现在如果冬天行军,他们没有御寒的衣物,咱们就多了天时地利,二十万大军就完全足以,更不要说咱们还有战狼、火药和一些其他的秘密武器。。。。。”
“火药?你神机院的火药研制成功了?”
“算是吧,现在还差一些小问题,半年内完全可以解决,到时候,光是火药就足以顶十万大军。”
李二皱着眉头,认真思索一阵,缓缓道:“小子,朕要保证万无一失,如果你真的研制出了抗寒的衣物,那朕要三十万件,要人要物,你尽可开口。”
“三十万件?”李毅张了张嘴,苦笑一声。“其实这不是人力物力的问题,而是材料不足啊。”李毅想了想,突然道:“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小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