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风韵》第515章


投降,反正都是汉家人,打来打去搞不好还会和好。
最让李易高兴的是,水军将领蓝桂率艨艟三十艘,其它大小船只百计,水军将士近万人归降,无疑大大增加实力,让他有了和大宋水军争锋的实力,果断地把蜀川水军合并,以蓝桂为统制官成立楼烦军、横波军。
当然,他并非绝对信任蓝桂,蜀川自己的水军被调入两军,既能够就近监视,也能学习水军战术。
蜀川大军气势如虹,水陆并进向鄂州挺进,王柏更是兵锋转向,以番军横列汉水阻挡来自荆湖北路的援军,马军过河扑向德安府和汉阳军,搅动江北风起云涌。
当然,他并非是仅限于袭扰,真是结结实实打了几仗,应城之战他以两千骑快速推进,打垮孟珙部将张顺,斩杀三千级,迫使宋军向云梦退却。
王柏没有给宋军喘息的机会,集结四千骑直扑云梦,把立足未稳的宋军打的大败,接近两万大军溃散,鄂州外围防线土崩瓦解。此战,倒是有位名人提前出场,那就是得到李易关注的刘整,此人在危急关头率军反冲击,竟然硬生生遏止云骑军的攻势,未能达到全歼的目地。
当然,这都是局部的拖延,无法改变整个大局,王柏并没有关心这个人,就在云梦激战第五天,设伏仵落市摧毁来自淮南西路的宋军,上万人的队伍根本来不及列阵,就被呼啸而来的马军分割瓦解,五千人被俘,甲仗器械损失殆尽。
至此,王柏的名声彻底打响,成为蜀川仅此李易之人!
鄂州方面的守军几乎都是残兵,哪怕有两万武卫军,却依旧是人心惶惶,尤其是外围被突破,更是引起军中哗然,各部大将人心思变,不知如何是好!
更让人担忧的是蜀川大军军容严整,各条道路纵队横行,江面上布满了战船艨艟,让人看了惊心肉跳。
面对宋军节节败退,鄂州近在眼前,战争第一阶段目地很快达到,众将无不细小眼看,李易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
“先生,各部将士的盲目乐观,实在让人担忧啊!”李易对军中月内拿下江夏城的豪言,非常不以为然,这可是大宋行朝重要的据点,支撑荆湖战场的节点,城高壕深、防御完善,又有大江的便利,哪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
叶知秋何尝不明白轻敌的害处,不免蹙眉道:“大半年来战事顺利,将士们未尝受到挫败,真不是好现象!”
这话说的,李易不免有几分苦笑,他的力量本不足以对抗朝廷,破釜沉舟只能胜不能败,真要是被拖住击败,恐怕那股子劲就泄了,大事将再不可为之。
“学士必然考虑其它事。”叶知秋见李易不言不语,似乎有无尽的心思,这些日子他李易时常暗中谋划,却不知在勾画些什么,忍不住有几分好奇。
“有些事情早就有了谋划,想想却不是时机。”李易稍加迟疑没有继续,转变话题道:“先生认为如何打鄂州?”
“鄂州能否拿下,关系到东征成败。”叶知秋没有计较李易留了关子,正色道:“江夏西北有汉阳军城为辅助,两者相互支援又有水军战船联系,南有江夏山为依托,限制我们大军的展开,青山矶、白鹿矶更是大将宽阔之地,有利于发挥水军战力,快速从淮南、江南输入甲仗生军,不好打。”
李易闻言默然,诚如叶知秋所言,鄂州真的是不好打,当初孟珙壮士断腕当机立断,把精锐拉了出来快速退入江夏,让他没有完全实现战略意图,哪怕是王柏连续取得胜利,破了鄂州防御的外层,却依旧看不到必胜的希望。
“如今,下策就是层层剥离,消耗对方的力量。”叶知秋先说出攻城的最普通办法。
“我们无力长久消耗啊!”李易知道要通过正常手段进攻,就算拿下鄂州也会血气耗尽,丧失继续东进的能力。何况他不可能为了夺取城池,消费宝贝的时间和力量,这样只能让他失去胜利的可能。
“鄂州坚城却不得不拿下!”叶知秋语气坚定地道。
本章完
第709章 首败() 
李易没有否认,鄂州作为大江中游的重镇,实际上和襄阳共同锁住大江,南北交相呼应,控制了这两处战略要地,几乎等同拿下了整个大江中游控制权,自古就是盘踞中游虎视江右,可见这座重镇的关键性,他绝对无法绕过去。
“如何打?没有几万条人命,根本就拿不下来,光是从外围清除那些据点,就不是我们能等得起的。”
“看来学士早就胸有成竹。”叶知秋玩味地看着李易道。
李易深深吸了口气,语气坚定地道:“我看,还要从蜀川征发至少十五万人。”
“学士这是要。。。。。。”叶知秋眉头微动,似乎觉得有些揣测,却又不能完全拿定主意。
“不能按部就班来了,我本打算拿下鄂州再说,恐怕现在要改变些许。”李易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地道。
“学士要兵行险着?”叶知秋脸色尤为庄重,李易要说出最疯狂的打算,看来早就酝酿成型了。
“现在说为时尚早,打下鄂州才能谈起。”李易先肯定了先决条件,然后说道:“我们当前人力物力,都不足以支撑我的计划,要达到三十万才可实施,至少能保证退路。”
“学士莫不是强行奔袭临安?”叶知秋判断某种可能,李易也只有这种可能,才需要增加雄厚的力量。
“从决定东征,唯有奔袭临安别无取胜办法,难道先生认为不妥?”李易带有几分戏谑的口气反问。
“自无不妥。”叶知秋暗自心叹,他提出东征设想并得到李易的实施,却从未想过那么疯狂的策划。李易的设想他是隐隐确定了,那就是征发二十万左右的士卒为后盾,自己率十万大军破釜沉舟,顺水东下取临安,绝对是大胆疯狂的举动,自己也觉得惊叹弗如。
“先决条件是拿下鄂州,以大江为支撑点确保粮草,用鄂州作为进攻阵地,支撑中游闪击江右的节点。”李易决定把计划说出来,至少能够征求叶知秋的意见,平静地说道:“而且,还要以最短的时间拿下,时不我待啊!”
时间,简直太珍贵了,叶知秋何尝不明白其中道理,稍加沉吟说道:“十哥外围牵制,以水军制衡大江,再用两翼掩护,精兵直抵城垣攻取。”
完全是硬生生的强攻,相比先从外围扫荡冒险很多,李易却很赞同这种打法,他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说干就干,按照李易的战略部署,夔州前后军万余人沿着两条轴线,对鄂州外围展开扫荡战,宣武军从中路直接猛攻过去,宣翼军担负二线支援也是攻城主力,孟珙承受了极大压力,却依旧指挥若定,哪怕沌口失陷也不慌不忙。
这场仗打了接近两个月,蜀川大军从原计划的破开口子攻其一点,逐渐变成了相持的强攻,李易已经骑虎难下,必须要硬着头皮打下去,为此把王柏的南平番军调来。
经过连连血战,蜀川大军连续攻破宝泉监的矿区,占领青山矶和江夏山南麓,只是汉阳军城和江夏城依旧无法拿下,己方将士死伤累累。
宋军也并不好受,汉阳军城还好说,毕竟是时坚固的军城,开始就是屯兵和囤积粮草甲仗的地方,又有大型的水军营寨,蜀川大军很难迫近城垣强攻。
进入江夏县城的三万宋军,在连续的激战中损失惨重,已经被蜀川大军迫近城垣攻击,东外城陷落被迫组织壁垒战,孟珙采用在黄州对付蒙古军那套,以壕沟阻碍蜀川大军的挺进,办法老套却很有成效,攻入城的番军损失惨重。
此时,就算王柏率马军驰骋江北战场,创造了不少的契机,却无法影响到日益僵化的大局,宋军各路援军纷纷赶赴鄂州外围,哪怕蒙古军攻势猛烈,也无法牵制宋军重兵内调。
蒙古军开始也算是给力,中线把刘嶷的四万人调来,形成了十万大军,对襄阳进行了压迫,让襄阳都统制司主力不敢南调,算是对李易有了直接的支援。
东路对安丰的进攻说白了是抢夺据点,能够在淮水中游占据进攻阵地,对于抄掠淮南大有裨益。可惜,在宋军的顽强抵抗下,蒙古军陷入了粮草不济尴尬境地,淮北地区本就因战乱荒芜,又因端平三年决了寸金堤,导致处处沼泽水网,人口密度小到了几乎是无人区,根本无法支撑粮草供应,也算是蒙古人自己造的虐。
最终在宋军强有力的打几下,各部发生了溃散,战死者数万计,直接影响了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