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667章


进城之后朱由崧传旨,让李自成和张献忠把城中的4万多大清军将,以及愿意投降归顺的文武百官先控制起来再说,不许杀戮,不许虐待,不许私自提审。
然后出榜安民,街上的人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还是满族人,都在竞相剪鞭子,就像是一下子从清朝回到了民国一样,把长长的辫子剪去,打算恢复明朝汉人的发型。
但是辫子可以剪,前面半个脑袋剃的光光的,说句话长不出头发,因此这样显得不伦不类。
朱由崧看在眼里,有些可笑,也没加阻止,这是他们自愿的行为,与自己无关。
但是想到了孝庄太后这个历史名人,也算是个贞洁烈女了,得了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也有些于心不忍。人死不结仇,朱由崧传旨,按照满洲人的规矩,将孝庄太后和吴克善,满珠习礼等三个人进行了厚葬。
对大清的4万多投降兵将,朱由崧既没杀也没关,也没有改编成军队,而是让他们脱了军装,到田庄里劳动几年再说,这几年只要没有作奸犯科者,可以恢复他们的自由身份,愿意继续当兵的,重新报名,愿意务农经商者,各随其道。
这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劳动改造,这些人也算满意,虽然出些力,干些,但是活着总比砍他们的脑袋要强得多,朱由崧这也算是对他们实现了不杀降的诺言。
倒是对跪着的等朱由崧决定他们命运的以冯铨和刚林为首残清大员们,朱由崧思忖了一下,朱由崧传下这样一道旨意,满洲鞑子和蒙古鞑子这样的官员可以归顺大明,根据情况还可以给他们弄个五品以下的小官儿当当,这些具体的事宜回去以后有内阁安排。
但是有几个人例外,这就是以大清的弘文馆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内阁首辅的冯铨为首的几个。
这些人跟洪承畴一样,以前都是明朝的大臣,后来投降了清朝,现在又投降了明朝,说白了就是二臣,朱由崧看着他们,觉得有些反胃。
但是朱由崧也没有杀他们,不杀降的政策早就放出来了,犯不上因为这几个跳梁小丑,而让自己失信于天下。
不过朱由崧对他们也有办法:“朕不杀你们,但也不能就这么放了你们,跟洪承畴做伴去吧,你们的小主人顺治还在北京等着你们呢,既然不能在大明做忠臣,就对大清做个忠臣吧,朕得成全你们,免得罪加一等,再落个骂名千载。”
这些人听了朱由崧的话,当时如坠冰窟。
(本章完)
第905章 四路大军挺进东北(一更)() 
?? 朱由崧拿下盛京之后,就宣告了清政府的彻底灭亡。
这个由努尔哈赤奠基了几十年,由皇太极定鼎建立的大清王朝,从,1636年算起,到目前的1650年,也即是弘光六年,前后只存在了14年,如果以统一王朝的时间来看,他在北京不到一年,又龟缩到了东北老家直到灭亡,比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也强不到哪里去,堪称是昙花一现的统一政权。
由于朱由崧的穿越,彻底改变了大清的命运,就这样提前结束了他原本270多年的寿命。
这样从朱由崧御驾亲征率领远征军打出山海关之日算起,到现在整整3个月零几天的时间,不足一百天,朱由崧的大明仅三个月就灭了大清,堪称历史之传奇,铸造了远征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神话。
朱由崧旨意下,20多万远征军一部分进城,一部分仍留在城外。
朱由崧传令,严肃军纪,对城中的百姓不管是汉人,还是满洲人,还是蒙古人全都做到秋毫无犯,不得擅闯民宅,更不准杀戮,奸淫和抢劫。不论是谁违纪者,格杀勿论。
有的明军看押俘虏,有的张榜安民,宣传明军的政策,那些对大明仍然怀有旧感情的老百姓上街欢庆胜利,这主要是当地的辽人。
早有人把皇宫清理好了,朱由崧带着众臣僚及侍卫来到皇宫一看,大清的京师修建的真心不错,这座古城历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的修建,特别是后来多尔衮带着顺治帝和孝庄皇太后,被赶出北京之后,又回到了这里定都,又对之进行了扩建。
现在这里跟大明的皇城宫城规格布局一般无二,规模上也没有多大区别。绿瓦红墙,亭台楼阁,装点得金碧辉煌,以至于朱由崧君臣到了这里跟到了家一样,特别是小柳是,好几次都把这里当成了北京的紫禁城。
对努尔哈和赤皇太极的牌位,以及顺治帝,还有孝庄皇太后,多尔衮等人起居用具,朱由崧没有进行破坏,可能是他后世受过高等教育,把他们视为文物,以留作纪念。
出于这样的目的,朱由崧把皇城的东北角的几座阁殿腾了出来,按照原来的设计和位置,把这些东西摆放进去,让后人观展。
朱由崧在盛京城住了20多天,尽管现在是六月了,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盛京城像春天一般温暖舒适,不冷不热的,估计又在十几度左右,这真是难得避暑胜地啊。
这20多天,朱由崧在盛京内外游览了个遍,盛京古城远非现在的沈阳城所能想象。没有沈阳城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明,却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积淀。
还用了几天的时间,朱由崧到盛京城外,游山玩水。这里有山地,有丘陵,还有平原,风光宜人,不管是当地的辽人,还是稍远一些的女真人,蒙古人,现在全都成了大明的顺民,朱由崧在投降将士的引领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特色。
但是朱由崧不能在这多耽搁,大清虽然灭亡了,但是他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就像历史上崇祯上吊,李自成进北京,明朝灭亡了,但是明朝的残余势力在江南又延续了四帝一监国,至少四十年,如果算上民间的反清复明势力,以及后来吴三桂无耻的反清复明,那时间就更长。
清朝的残余势力当然是在东北,主要是蒙古边境,吉林,黑龙江一带,必须得尽快肃清。
朱由崧给漠北作战的黄得功传下一道旨意,一是褒奖他们作战勇敢,行动迅速,二是告诉他大清已经完蛋了,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他们在内蒙古边境一带继续追歼大清残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把大明的疆域向北扩展。
下一步,他要进军吉林和黑龙江一带。
这里本来就隶属于大明的奴儿干都司辖区范围,包括辽宁在内,涵盖黑吉辽三省,大明早期在东北的管辖范围甚广,永乐大帝设置的这一努儿干都司几乎涵盖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嫩江等四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建州女真居住地和库页岛也全都包括在内。
只是近几十年来努尔哈赤父子的崛起,这里成了满清鞑子的摇篮,朱由崧现在通通要把它们收回来。
这一带有很多少数民族,似乎对大明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但是经过后金到大清,到大明这一个起伏,又是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俗话说得好,穷山恶水出刁民。
大清灭了,难免会有刁民对大清怀旧,占据偏远,啸聚山林,对抗大明,也未可知。
必须对一片广大的地区进行梳理,清洗,彻底肃清满清鞑子的影响,将灭清战争进行到底。
另外灭掉大清只是他远征的第一步。他要亲自统领他的远征军,实现的伟大的目标:日光所照,皆为朕土;人只所称,皆为朕臣。
这20多天,盛京之战的战后事宜处理完了。兵马也得以休整,人马的伤亡得到及时的补充,军需粮草弹药也得到了补给,另外,现在这个季节正是行军打仗的好时节。
而且这20多天,北京的内阁首辅高弘图在请示朱由崧之后,驻守盛京的首任知府已经定下来了,他带领着地方三司衙门幕僚正在奉命往这里赶。
朱由崧留下了一名总兵官带几千人马驻守盛京,维持秩序,等待盛京知府和三司衙门等官员的到任。
然后朱由崧继续统帅20多万远征军,水陆并进,往东北方向深入。
仍然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左路军和右路军大元帅,只是这次把远征军的马军和步军都一分为二,有李自成和张献忠各自统领一部分远征军的步军和马军。
2万远征军的特战兵,还有4000御营新军,由朱由崧亲自统领,作为中路军。三路人马离开盛京,向东北方向推进。5万水师营则沿松花江,牡丹江,嫩江和黑龙江等四江的主流和干流,配合岸上的三路大军向前推进。
四路大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当地的少数民族纷纷朝贡称臣,有的一看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