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653章


王朝无不臣服纳贡,俯首称臣。大凌河之战,松锦之战,一次又一次的把明军杀得大败,山海关大战逼降吴三桂,大败李自成入主中原,秋风扫落叶之势,将李自成的大顺军出了北京城,迁都关内,开始了对中原汉人的统治,那个时候是何其的辉煌?
自从遇上了弘光大帝朱由崧,一切都改变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一般。从前的纵横疆场,战无不胜,完全反过来了。难道自己真的就对付不了一个朱由崧?尤其这次山海关大战,他们筹备了五年,没想到却败在了李自成的手中。说服不了朱由崧,难道连李自成也对付不了?
我多尔衮这辈子难道就完了吗?不成,绝对不成!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不就是这点伤病吗,我多尔衮一定有重新崛起的那一天!
多尔衮这样想着,身子骨好像一下子又硬朗起来,身心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恨不得现在就到疆场上跨马挣扎一番。这股热血冲得他,心潮澎湃,豪情四起。
“停!”多尔衮在车里大喝一声,声若洪钟。
手下的兵将立马停住了车驾,多尔衮决定不再坐车了,令亲兵又把他的战马拉过来了。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在太医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多尔衮又披坚执锐飞身上马。
手下的兵将皆大欢喜,顿时军心振奋,认为他们王爷的康复了,又可以带着他们纵横在沙场了。
唯独多尔衮的太医不住的摇头叹气。
这时有坏消息传来,宁远城已经丢了,十几万人马烟消云散,临时的大帅洪承畴被明军活捉。
手下的军将害怕大病初愈的多尔衮受不了打击,但又不敢隐瞒,想劝劝自己的王爷莫生气,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了。虽然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是连吃败仗,那就不再是兵家的常事了。
一个个都不无担心的看着多尔衮。
但是多尔衮,很反常的没有大发雷霆,甚至看不出有生气的样子。接下来他反而鼓舞大家加速赶往锦州,并下决心要在锦州与明军决一死战。
这群鞑子兵将心才稍稍放了下来。
一路上不时有宁远的逃兵跑过来,多尔衮破例一律既往不咎,这些逃兵如蒙大赦,又重新加入了多尔衮的队伍,很快他的队伍又增加了几千人马。
离锦州城还有几十里地的时候,有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传来,顺治帝亲征了,孝庄皇太后带着十万人马已经到了锦州。
“皇上真是好样的,不愧是我们爱新觉罗的子孙!”多尔衮更高兴了,催动手下兵将加速前进。
突然前方战讯传来,李自成率领着数万明军,向北绕过宁远城攻取他们的锦州来了。小凌河城已经被拿下,女儿河正在大战。
多尔衮闻报大怒,他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匹夫李自成欺我太甚,难道他真的认为我们大清的军队不敢与他野战吗?随本王冲,里应外合,可擒杀李自成!”
多尔衮说着取下大刀,带着1万多名鞑子的精锐,向李自成军的后方冲来。
此时两支军队相距也不过20里地,因为这一带多山地和丘陵,不是一望无际的荒野,行军打仗隐蔽性也比较强。
因此等李自成的人马发现了,鞑子的这支突袭队伍之后,已经有些晚了。
此时李自成的几万人马,前面的坚城功不下来,士气有些低落,他们暂时停止了攻击,在等待马金花的白杆兵,也可能是因为疏于防守。
一二十里的路程,对于鞑子的骑兵来说,根本不算个距离。眨眼之间多尔衮率着一万多人马就出现在李自成队伍的后方,铺天盖地般冲杀过来,喊杀声惊天动地。
起初的时候,李自成的军对还认为是自己的援兵来了,把他们当成了远征军特战兵的白杆兵,直到看到鞑子的大旗才觉得弄错了,铺天盖地的鞑子杀过来了,而且领兵带队的是威名赫赫的摄政王多尔衮。
李自成带着陆校赶紧引兵拒战,特战兵的火枪营对鞑子们开火,特战兵的火枪营,他们所使的火枪不再是旧明军的火枪,而是在荷兰火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装,虽然比起荷兰的火枪来说,威力和功能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全部是大明朝自己生产的,包括弹药和子弹,但是毕竟明军的旧式火铳要强得多,最起码它不容易炸膛。
这些特战兵都是挑选出来的,枪法比较准的,又荷兰驻台湾海军司令和防务总长亲自任教,受过近一年的严格训练,对于城堡中有强大炮火的清军,他们没有多大办法,但是对于多尔衮的这些人马,他们可以大显身手了。
一时间枪声响作一团,股股白烟弥散,影影绰绰之中鞑子的兵将成排成批的往下倒。
远征军特战兵的2000多火枪营,一阵密集的枪声撂倒了不少鞑子,多尔衮豁出去了,亲自带队冲锋,这一次还真是突破了明军火枪的防线,双方的骑兵拼杀在一起。
此时李自成的人马已经冲杀了半天,已经有些疲惫了,多尔衮的1万多名八旗精锐又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袭击过来,此时明军显得有些被动。尽管论战斗力,远征军的骑兵要比八八旗军的强悍得多,但是加上对明军不利的因素,双方一时难分高下。
此时,女儿河城堡中的清军当然也没有闲着。起初他们认为是明军在使用什么阴谋诡计,诱他们出城上当。后来他们看清楚了,多尔衮的战旗和很多熟悉的身影。城堡中的清军觉得的战机来了,城堡内的2万多人马杀出来,与多尔衮的人马两面夹击李自成,明军腹背受敌。
感谢书友136******81推荐支持。
(本章完)
第878章 御营出击(三更)() 
?? 朱由崧在宁远待了几天,将洪承畴传旨解往京师,公开处决了1万多名鞑子和清军的汉奸俘虏,大快人心。
很快朱由崧便得到了消息,多尔衮有伤转病,出了宁远往锦州养病去了。大清京师方面动静很大,13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了,而且他和孝庄皇太后率领十万大军离开了盛京往锦州而来,开启的他的第一次御驾亲征之旅。
朱由崧当然知道锦州位置的重要性,不论是对大明,还是对大清,都是必争之地。
朱由崧思忖道:“看起来锦州要有一场大战,李自成这一支人马恐怕难以支撑局面,传朕的旨意,立即起驾赶奔锦州。”
这几天张献忠率领的远征军步军在城中也得到整休,及时补充了粮草给养,炮营也得以补充了弹药,处理完了战后事宜,留下一名副总兵,率几千人马,镇守宁远。
朱由崧和张献忠总督御营新军和远征军步军兵离开宁远城,浩浩荡荡奔锦州而来。
宁远和锦州相距仅一百多里地,走出几个时辰之后,朱由崧便得到报告,李自成的人马已经拿下了小凌河,正在攻取女儿河。
朱由崧知道,锦州城外有很多据点,要攻取锦州城,必须得拔去他们城外围的据点,小凌河和女儿河,就是清军在锦州南部和西南部修筑的两处城堡。
朱由崧拿出了军用地图,具体看看这两座城堡,要从南边攻打锦州必须拔去这两座城堡,拔出了这两个城堡就等于摘去了锦州南部的两道天然屏障,打开了锦州的南大门。
另外除去锦州城不说,锦州城的北部还有大凌河据点,西北还有黑山据点。加上西南部的小凌河和南部的女儿河城堡,这几个战略据点,把锦州城牢牢的抱在怀中,加上锦州城塔山杏山和松山三城互为犄角,锦州城及其他的外围据点已经聚集了大清的精锐之师将近20万,整个锦州的防守可谓是固若金汤。
要攻取锦州之前,必须扫平外围的障碍,如果锦州城是一头猛虎,扫平他外围的战略据点,相当于去掉了它的爪牙,另外这样做的好处是切断清军的归路,使锦州成为孤城一座。
朱由崧和宋献策,张献忠等人商议之后,打算给李自成传旨,让他们拿下女儿河之后,不必急着进攻锦州城,而是集中力量扫除锦州外围的大凌河和黑山等据点。
但是大凌和黑山两个据点在锦州城的后面,要想拔取这样的据点,无异于虎口拔牙。因为锦州城的守军不可能坐视他们,进攻黑山和大凌河而不管。
因此朱由崧决定,最好对锦州的攻击和对大凌河和黑山的攻击同时进行,让他们难以相顾。或者是在锦州城的正面布下重兵,摆出要大举进攻锦州的样子,让城中的守军不敢出城去救,这跟围城打援的策略如出一辙。
要这样部署兵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