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648章


馈?br />
一阵强烈的咳嗽之后,多尔衮一点儿脾气也没有了,他预感到宁远城肯定守不住了,听了洪承畴的话,赶紧命人收拾东西,套了一架车子,派出1万名清军专程守护,退往锦州。
洪承畴带人送他出了宁远北门,临走时多尔衮用弱弱的声音道:“洪中堂,能守则守,不能守就撤吧。”
洪承畴听了,信誓旦旦道:“请王爷一路走好,卑职一定血战到底,与宁远共存亡。”
多尔衮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把车帘放下了。
多尔衮的车子走远了,洪承畴命人关上了北门。
“大人,明军已经从南门杀进来了,您快躲躲吧。”
洪承畴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为什么要投降鞑子呢?大明朝虽然风雨飘摇,但气数未尽。难道不应该是国难出忠良家贫出孝子吗?人生如棋,看来是一步棋走错,满盘俱是空啊!
洪承畴没有弃城而逃,他只是躲进了帅府,往他的那把椅子上一坐,开始思考他的人生了。
崇祯时代的辉煌,成为他最美好的回忆,侍奉鞑子这几年,他视为自己最大的耻辱。
外面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不时扰乱着他的思绪。
一名亲兵浑身是血的跑了进来,“大人,您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洪承畴仍然无动于衷,坐在那里置若罔闻,面无表情。
时间不大,门口的清军全部被斩杀贻尽,数不清的明军将士把门口给封锁了,浑身是血手提着鬼头大刀如凶神恶煞一般的张献忠出现在洪承畴的视线当中。
“贼人洪承畴,可识得俺老张否?”
当年洪承畴称张献忠,李自成之流为贼,现在翻过来了,洪承畴成了贼,张献忠成了剿贼者。这真是造化弄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洪承畴坐在那里,波澜不惊。“呵呵,八大王,张敬轩,现在官居何职啊?”
“弘光大帝驾前,大西王,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张献忠摇头晃脑的冷笑,手捋着大胡子,“我张献忠官儿不大,不如洪大人的顶戴花翎兵部尚书啊!”
“哼哼,胜者王侯败者贼。你赢啦,来取老夫的项上人头,继续请功受赏吧。不过洪某人要提醒你,弘光大帝似乎不是崇祯帝,你和李自成这次该不会又在玩假投降的把戏吧。”
在崇祯时代,张献忠和李自成被洪承畴,孙传庭这些人逼的四处打游击,有几次走投无路,陷入绝境,无奈之下,只有苟且偷安,为了保存实力,他们只有委曲求全,假意接受朝廷的招安苟延残喘。
遇到了这个油盐不进的洪承畴,不管投降不投降,一律格杀勿论。“杀降”的帽子就戴在了洪承畴的头上,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下投降以后,被他斩杀的不可胜数。而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投降又反水,却成了他们的笑料。
今天当着这么多明军将士的面,洪承畴说出这番话来,无疑于当众揭张献忠的旧伤疤。
这令杀人不眨眼的张献忠如何受得了?
只见他怪眼员翻,胡子翘起多高,提着血淋淋的鬼头刀,就跳到了洪承畴面前。
“老贼,你去死吧!”
洪承畴把眼一闭。
“王爷,刀下留人。”
“高一功,你敢给老贼求情?”
身后说话的正是高一功,张献忠怒了。
高一功赶紧施礼:“属下不敢。但是此贼罪孽深重,十恶不赦,死有余辜,这么一刀宰了他,太便宜他了。属下愚见,还是交给陛下发落为上。”
犹豫了片刻,张献忠哈哈大笑,“老贼,你这是对俺老张用激将法吧。放心,我不会杀你的,来呀绑起来!”
洪承畴的眼皮又睁开了,但是很快又失神的闭上了。
(本章完)
第871章 洪承畴的忠心(上)(二更)() 
?? 朱由崧在碧绿如茵的大草原上信马由缰,领略着大草原的辽阔和北国的山川美景,贺宣娇慧梅和小柳策马相随。朱由崧不像是亲征打仗,倒像是携美游玩。
现在太监安林也学会了骑马,为了伺候一个马上的皇帝,皇上不坐龙辇而坐马,他一个当太监的当然不敢坐轿,也得骑马紧紧跟着,为了学这一家本事,不知道被马摔了多少次。
为了保护陛下的安全,李全和柳春红两个人早就放出了远近的锦衣卫,随时掌握,方圆数十里之内的情况。
再就是高桂英带着御营新军4000人,一千火枪营和3000铁骑紧紧相随。
看着这一望无垠的碧绿,朱由崧心旷神怡。日薄西山的时候,金光斜照,碧绿色的大草原好像镀上了一层金光,美妙无比。
这时候有锦衣卫来报,张献忠的人马已经拿下了宁远城,多尔衮逃往锦州,活捉了大汉奸洪承畴。
尽管已经在预料之中,朱由崧仍然很兴奋,作为一个帝王,还有什么比收服失地,征得城池更高兴的事呢!
更何况又抓住了洪承畴,这可是条大鱼,于明于清,均是赫赫有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是大明的三朝老臣,历事万历天启崇祯三主,特别是在崇祯时期,他以镇压流贼为功攻,累官至五省总督,成为崇祯皇帝最信任的人。兵败之后却又背叛主子投降了鞑子,当了可耻的汉奸。
他是大清朝的开国功臣,为皇太极出谋划策,对付汉人,计取中原,实行汉化政策,学习明朝的典章制度,乃是大清的肱骨之臣,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右副都御史,议政大臣。
朱由崧捉住了这样一个大人物,等于为大明除了一害,也等于抽掉了大清的一根台柱子,朱由崧焉能不高兴?
“张敬轩果然英雄本色,这样,朕今晚就不必野外扎营了。”
一身侠女打扮的贺宣娇也是豪情万丈,“陛下,照这样的速度,我们很快就能打到大清京师盛京了。”
“是啊陛下,敬轩将军真是神勇啊,鸿基将军听到这个捷报,估计又要慌了,他们老哥俩可真有意思。”小柳是快言快语,想起李自成和张献忠争功的事,忍俊不禁道。
高桂英听了这话,俊脸微红,她也觉得,张献忠和李自成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孪生冤家。
宁远城头在望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
城中的战斗早已结束,高一功正在出榜安民,李过带一支兵将在清扫战场,打理战利品,处理战后事宜,袁宗第则带着一支人马清扫洪承畴等人的帅府,作为朱由崧的临时御营军帐。
张献忠亲自率兵将在城门口迎接,城门口的官道两边,迎接的明军将士整整齐齐的排出几里地,旗幡招展,威武壮观。
朱由崧进了宁远城,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来宁远,不过他对宁远城可不陌生。从孙承宗到袁崇焕到孙元化,再到吴三桂,这里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如今又回归了大明的版图。
回到他的御营大帐,用过晚膳之后,朱由崧不顾一天的鞍马劳顿,命张献忠连夜把洪承畴,带到了自己的帐前。
很快洪承畴跪到朱由崧面前,朱由崧打量了他几眼。此时的洪承畴沮丧之极,一身大清一品大员官服,却跪拜大明帝王,他的顶戴花翎及身后的长辫子都显得极为讽刺。
洪承畴知道自己肯定活不成了,跪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求速死。
“洪承畴,你可知罪?”朱由崧啪的一拍龙书案,喝道。
洪承畴还是一语不发,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说的。这一身罪还用说吗?明摆的事。按照大明的律法,掉脑袋是最轻的,挫骨扬灰,抄家灭门,亦不为过。
“陛下问你话呢?你他妈哑巴啦?”张献忠把眼一瞪,过了一脚,把他踹个跟头。
朱由崧赶紧制止了他,连讽带刺道:“敬轩,不得对洪大人无礼。这位洪大人,要论官职,可比你张敬轩大得多,什么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又兼副都御史,议政大臣,现在又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兵马大元帅。不过最终还是鞑子的一个奴才,朕说的对吗,洪大人?”
朱由崧这几句话,洪承畴觉得无地自容,恨不得赶紧死了算了,他们既然活捉了自己,能让自己受一刀之苦吗?哎,真后悔没有自杀。可是自杀自己实在下不去手,到了泉下如果有知,如何去面见崇祯帝?他对自己是那么的信任,自己已经投降了大清,他却率领着文武群臣,亲自为自己致悼词,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哪!
洪承畴心里想着追悔莫及,悔不该屈膝变节,那么多将士都死了,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焉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