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刀圣》第140章


“殿下勿扰,陛下毕竟非比常人,我们所做之事注定瞒不过他,只不过现在木已成舟,陛下只需细细衡量一二,便定然不会做出不利于殿下的事情了。”
“嗯,虽然如此,可是我还是觉得父皇绝不会就此罢休似的”
微微点点头,李世民又紧接着向长孙无忌问起昨日事情的详细经过。
这次,轮到长孙无忌眉头紧皱,他没有刻意隐瞒,当即将自己昨日在长安城西的所见所闻统统说了一遍。
当得知朱灿师徒最终获救,而且此刻正在原秦王府养伤,李世民和尉迟恭不约而同地舒了口气。当下,三人一边纵马向秦王府赶去,李世民一边低声沉吟起来:
“无忌,你的意思是二郎的那位恩师极有可能是前隋皇室中人?如若果真如此,那么她入宫行刺父皇算是说得过去,可是为什么她昨夜又想要救建成一命呢?”
“这个我也不知,”
长孙无忌摇摇头道:“昨日我只是听闻建成口中曾说出‘前隋余孽’四个字,想来是与二郎那位恩师有关,至于是否和二郎他”
长孙无忌还未说完,一旁的尉迟恭便猛然打断道:
“无忌,二郎不过是与他师傅相识一年而已,他也一定是被蒙在鼓里!你怎可怀疑我们的救命恩人!”
当下,长孙无忌自知失言,急忙道:
“对对,是我多想了,昨日若非有二郎相助,我们的大计焉能成功。”
此时的李世民没有多说话,只是埋头沉思着什么,忽然间他心有所感,问道:
“对了,昨日朱将军手下那几百将士曾立大功,此刻他们身在何处?”
一语惊醒梦中人,顿时,尉迟恭和长孙无忌都脸色一变。如李世民所言,昨日的玄武门之变中,郑阿生等五百余将士在最后时刻立下大功,并且伤亡惨重。这本是一支奇兵,一支不能暴露于外人眼中的奇兵,可是昨日过后,所有人都忙碌着各自的事情,居然是忘记还有这么一伙儿人,此刻李世民突然问起,众人不由得傻了眼。
“老郑他们对啊,他们去了哪里?”
嘴里低声喃喃一句,长孙无忌皱眉道:“这伙儿人一向只听从二郎的命令,莫非是二郎让他们隐藏起来了?可是就算如此,他们至少也该和我们打一声招呼啊”
心中越想越是不对劲,此时的李世民忽然想起刚才李渊说过的话,既然李渊也要派人去查,一旦他从什么地方得知朱灿和朱老三这一伙儿人的存在,只怕难免不借题发挥。还有那个禁卫军的文肃将军,现在想起来,李渊将此人擒拿并非是要问罪,而是有很大可能严刑逼供,逼其说出昨日发生的一切。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起来,即刻,他下令道:
“无忌,你这就随我返回王府,看看二郎的伤势究竟如何;敬德,你可知知节和叔宝他们此刻身在何处?莫非朱将军手下的那些将士是和他们在一起?若是如此,让他们速速返回王府来。”
话音一落,李世民二人便纵马向秦王府奔去。
此时,尉迟恭独自一人留在原地没有动作,他本来有话要说,可是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心想:该死,程咬金他们现在定然不在王府,只怕是在另一处地方。
第114章 私仇() 
如同尉迟恭所料,此时的程咬金等人并不在秦王府,也不在长安城中的任何地方,而是纵马来到城外向北的一处田地里。
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田间,一眼望去,纵横交错的田野充斥在视线里,入眼处的每一个角落都种植着金黄色的小麦和谷粟。除去大片的庄稼,在这田间地头中就只有零星的几个茅草屋,想必是乡下庄稼人下地干活,在闲暇时分用来躲避风雪酷暑的。
关中平原水土肥沃,眼前的大片庄稼地让人看去有一种十分惬意的感觉,然而转过一条小路,突兀地,一间簇新的大宅子出现在田间地头,就仿佛一块充满铜臭的铜板落在一堆米粒中,看起来十分扎眼。
程咬金一行共有十几人,除他自己外,秦琼、侯君集等原秦王府武将也被他带来许多,再之后,便是一个服色与众人明显不符的中年文士,这中年文士不是旁人,正是原秦王府中有名的智囊杜如晦。
此时,杜如晦夹在程咬金等众人中满脸变扭,他几次三番想要原路返回,却总被程咬金强行按在马上。
杜如晦脸上强笑着,焦急道:
“罢了,程将军,我求你们放过我吧,眼下正是关键时刻,城中所有人都盯着我们这些新太子门人,而且我去东宫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你们今日之事若让太子殿下知道,他定然不会宽恕的。”
杜如晦的话没有对程咬金起到任何作用,只听他闷声闷气道:
“老杜,你莫要胆小怕事,如今大局已定,我们大家还怕谁来!今日,我们众兄弟便帮你将当年的债一并讨回来,正所谓有冤抱冤,有仇报仇!”
轰然一声,秦琼等武将也都一齐叫起好来。而不多时,众人一行已经来到了田间附近的那一所大宅子面前。
距离走得越近,眼前的这所宅子便越显得奢华不已,当下,众人只见其地界占据了原有田地的大半左右,从外看去,只见整座宅子隐约有前门、后门、无数回廊厅堂,而正厅后的一座别院也盖得十分富丽堂皇。
宅子显然是刚盖好不久,那宽达一丈余的大门上还抹着精致的红漆,大门上方写着好大两个鎏金大字,看起来好不气派。总而言之,这是一所十分体面的大宅子,看得出主人家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且十分喜好炫耀家资,因为如此庞大而奢华的住所,莫说远远超过程咬金的国公府、尉迟恭的将军府,只怕就连长安城中的众多亲王府邸也都没有这么气派了。
“尹府!”
一眼见到牌匾上的那两个大字,一行众人早已忍不住憋了一肚子火儿,此时程咬金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老杜,叔宝,还有众兄弟们,说起这尹府,我老程还记得当年笑遍全长安的一件趣事。那时我记得这间强行霸占乡农们田地的宅子才刚刚盖起来,长安城中的无数达官显贵为了攀附权势,全都来这里送礼结交,而这主人家倒也有趣,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竟然舔着脸去向我们长安城中一个大大有名的书法大家前去求字,你们可还记得那人是谁吗?”
“哼,当然记得!”
一声冷笑,素来有些不苟言语的秦琼也冷冷道:
“这主人家所求者不是旁人,正是当今吏部尚书封伦封德彝。众所周知,封德彝的书法在我整个大唐朝都是大大有名,能够求得他的一份墨宝自然是三生有幸了。那时,封德彝本不愿给这主人家题字,奈何碍于脸面,只得勉为其难,只不过这封尚书也算是细心,想他乃是堂堂山东士族之首,岂能甘心与这等附庸风雅之流同道为伍?细心之下,封尚书虽给这主人家踢了字,不过在最后却没有落款,以免遭士林之人取笑,只是后来这主人家居然尚不自知,还引以为傲,将这一个没有落款的牌匾给放在门上!世间本有白丁,若有自知之明便并不可笑,而唯有这专好附庸风雅、被人戏弄而毫不自知之人才是最好笑不过了!”
“哈哈哈哈”
秦琼素来是不骂人的,可是一旦骂起来却是入木三分,听得人好不痛快。当下,众人无不哈哈大笑不止。
此时,只有杜如晦一人面露苦涩,他抬头看了看眼前的那扇红漆大门,也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那件往事。那还是武德六年左右的事情,那时太子党和秦王府还在针锋相对之际,为了进一步打压秦王府并由此获得大唐军队的兵权,太子党李建成特地在他身上安排了一场阴谋,那就是借杜如晦冲撞尹国丈之名来分散引怒李渊,并由此分散秦王府势力。
杜如晦还记得那是一个冬季的雪天,他和长孙无忌从城外返回,想要向李世民禀报一些军机要务,而就在此时从这所大宅子里忽然冲出一个矮矮胖胖的无赖,这无赖一头撞在自己的马上,反而诬陷是自己无礼冲撞。接下来,这所宅子里的一众家仆冲出来对他一阵殴打,若非后来长孙无忌反应机敏,只怕他都要丧生此地。
这件事看起来不大,但其实正是太子党开始一系列打压秦王府势力的前奏,由此之后,秦王府众文武被借机分散,李世民手中的兵权被夺,失去征讨河北叛军的机会,甚至还背上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