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第507章


献龊媒佑κ乱恕!?br />
“……父亲,这是为何?”贺景想不明白父亲为何要让自己多跑这一趟,不解的问道。
“贺家军的归属关系我贺家的立身之本,而自行起事则能将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记住,不谈妥这两件事,你不必回来。”
“……孩儿遵命。”贺景苦着脸答应道。
等打发走了贺景,贺齐趴在床榻上想着心事,白天的四十脊杖并不严重,一是贺景身体强健,二是行刑之人有意放水,别看这四十脊杖打的后背皮开肉绽,但只是皮外伤,并没有伤及肺脏,养些时日就能痊愈。
也就在贺齐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一阵甲叶碰撞的声音,抬头一看,就见一队全副武装的兵丁涌进了营帐,手中弓弩也对准了自己。
“你等作甚!不知这是本将的营帐吗?”贺齐勃然大怒,怒声喝问道。
“贺公苗不必动怒,他们只不过是在抓捕通敌卖国的叛徒。”随着话音未落,吕蒙排开众人迈步走了进来。
“吕子明,你说谁通敌卖国?”贺齐怒声喝问道。
“呵呵……不是说你难道还是说我自己吗?带进来。”吕蒙冷笑一声,吩咐一声帐外,随即便有人被押了进来。
“贺公苗,此人你看是否眼熟?”吕蒙一脸讥讽的问贺齐道。
“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贺齐冷哼一声道。
“……不承认不要紧,等你亲生儿子吐了口,我看你到时如何抵赖。”吕蒙不以为意,冷笑一声道。
“吕子明,你想排除异己?”贺齐盯着吕蒙问道。
“错,我这叫防患于未燃。”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贺景没熬过大刑伺候,吐露了实情,这也将贺家推入了万丈深渊。看到贺景亲口招认,一旁旁听的贺景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一阵阵绝望之感涌上心尖。他不怪贺景,只怪自己行事不秘,叫一心想要抓住他把柄的吕蒙逮到了机会。
“贺公苗,到了此时你还有何话说?”吕蒙冷声问贺齐道。
“……”贺齐没有言语,事实俱在,说什么都是狡辩,也就不必浪费那个口水了。
吕蒙一见贺齐沉默,不由有些犯难,他之所以之前要当众责打贺齐,为的就是激起贺齐的不满,背主投敌。眼下目的已经达到,可铲除贺齐并不是吕蒙与诸葛亮商量的最终目的,贺齐不搭茬,后面的说辞不好出口啊。
“子明,可否容在下一言?”眼见吕蒙找不到节骨眼,救场的人开口了。
“孔明,有话请讲当面。”吕蒙赶忙答道。
“此番贺将军有意投敌,与其说是贺将军的本意,倒不如说是被你所逼。”
“我?孔明此话怎讲?”吕蒙一听立马不满的问道。
“子明勿恼,且听亮详说。”
“你说。”
“子明,你虽是孙刘两军的都督,但贺将军乃是江东老臣,说句不好听的,他带着兵马为孙氏开疆扩土的时候,你还只是一个马前卒。眼下你虽已是位高于贺将军,但必要的尊重还是应该有的。可你没有,而贺将军心高气傲,让你一个晚辈当众责打,这面子上下不来台啊,为了一时之气,这才犯了糊涂。贺将军,不知在下的分析可说到了你的心里?”诸葛亮说着问了贺齐一声。
贺齐还能说什么?诸葛亮说的句句都是自己的心里话。这吕蒙太不给他贺齐面子,让他贺齐在人家下不来台,为了保住颜面,除了归顺朝廷,贺齐想不出还有别的办法。
“……现如今大错已经铸成,再说这些又有何用?”吕蒙也自觉自觉之前有些处置不当,但依旧嘴硬的说道。
听到吕蒙的话,贺齐的心里不由一阵黯然。确实就如吕蒙所言,这时候再说什么谁对谁错已经没有了意义,他贺家有意投敌是事实,如今叫吕蒙拿了活得,以孙权的行事,必不能容贺家,贺家上下百十口,就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这回要共赴黄泉了。
“此事若是想要转圜,也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诸葛亮的话对此时的贺齐来讲犹如天籁。就如同落水的人忽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先不管有用没用,听听总没有坏处。
吕蒙也挺好奇到了此时诸葛亮还怎么帮贺齐脱罪。就听诸葛亮不紧不慢的摇着手中的白羽扇,慢条斯理的说道:“贺将军派人暗中联系朝廷中人,其实是得了子明的授意,为的就是混入汉军以待日后里应外合。”
“那眼下怎么解释呢?”吕蒙问道。
“贺景行事不秘引起了子明的怀疑,但贺将军矢口否认,将子明暂时搪塞了过去。不过为免夜长梦多,贺将军起事的时间需要提前,朝廷那边需提前做好接应。”
“孔明,然后呢?”吕蒙又问道。
“下月初三,月黑风高,正是贺将军率部去投的大好日子。”诸葛亮继续说道。
“……孔明,你就不能一次把话说完?非让我问呐?”吕蒙有些不满的瞪着诸葛亮抱怨道。
“呵呵……子明勿怪,方才我已说了,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诸葛亮闻言笑了笑,对吕蒙说道。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战在即() 
?? 人有失手,马有乱蹄,一向自视甚高的贺齐没想到自己也有掉进阴沟的时候。为了一家老小的性命,贺齐只能听从吕蒙的命令,改真降为诈降,充当内应与朝廷为敌。
但吕蒙、诸葛亮做梦也不会想到,刘协压根就没把贺齐投降这件事的真假往心里去。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若是贺齐在刘协刚刚除掉董卓那会相投,那今日的贺齐成就即便比不上赵云,恐怕也差不到哪去。可如今不同了,天下除了孙刘二人外,刘协已经没有了明面上的对手,天下即将重归一统,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刘协这边的情况下,贺齐的归顺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诚然贺齐的归顺可以减轻刘协的伤亡,但为了以防万一,刘协索性便不去考虑贺齐归顺这件事的真伪,一概以假的为准。不管贺齐是真心归顺还是奉命诈降,刘协一律以诈降对待。反正即便干掉了孙刘,刘协也是不会允许贺家军这种只听命于个人的私人武装存在。
与贺齐迟早会因为这事闹翻,干脆就把闹翻的时间提前一些,大不了等战后赔偿贺齐一些钱财就是,总之刘协不会允许贺齐继续像现在这样有底气跟他的主子叫板。
吕蒙与诸葛亮并不知道刘协的心思,在他们看来,贺齐先前遣子过江已经初步取得了刘协的信任,这番约定过江的时间,刘协完全没理由生疑。按照他们个人的推断,下月初三,月黑风高,正是与汉军一决雌雄的好时候。
呼风唤雨这种神技诸葛亮是不会的,别看演义中说诸葛亮借来了东南风助周瑜火攻曹军,但那只不过是艺术加工的手法,当不得真。不过诸葛亮虽不会神技,但却是个精通地理气候的高手,根据江面气候的变化,诸葛亮算出了哪天会有东南风刮起,只是周瑜并不知道诸葛亮有这个本事,所以在东南风刮起以后,才会大惊失色,将诸葛亮视为神人。
此时节已入严冬,就算是刮风也多是刮西北风,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刘协及其手下不会想到在江面上竟然会刮东南风。可刘协早就防着孙刘借助水火二势破敌。水攻好防,此时正是枯水期,而河上游也早被刘协命人占据,算是彻底断了孙刘想要水攻的念想。
火攻也就成了孙刘的最后选择。硬拼拼不过,不借势压根就没有获胜的可能。可刘协已经有了防备,孙刘的火攻能不能奏效,那就难说了。
贺景再次来到了汉军大营,他当然不敢跟刘协据实相告,家小的性命都在别人的一念之间,贺景哪敢耍什么手段,只得按照诸葛亮教的请求刘协同样他们父子在下月初三趁夜率部前来。
刘协对此不置可否,贺齐来不来降不是重点,管你真降还是诈降,来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刘协关心的是下月初三,那是个什么天气。为了确定这件事,刘协在送走了贺景以后立刻便命人去将前些时日从附近找来的那些老渔夫请进了大帐,询问这些老者能否推测出下月初三江面上会是什么天气。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虽然年老气衰,不堪大用,但丰富的阅历已经经验却是拿金钱都换不来的宝贵财富。诸葛亮可以凭借聪明智慧推算出下月初三的江面上会有什么天气,而被刘协找来的老者,常年在江边讨生活的经历让他们不用考虑就可以给出刘协想要的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