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第472章


,天下之大,似乎已经没有了乌丸人的容身之所。
刘协没有跟苏仆延说太多的话,此时的苏仆延惊魂未定,对未来充满了不安,这时候刘协就是说得再多,他也未见得能听得进去。刘协也就不浪费那个口水,说得再好听也没有做的好能让人心安。虽然收缴了乌丸人的兵刃与战马,但汉军并未虐待乌丸人,只要乌丸人老实听话,也没人故意去找茬。看到这种情况,苏仆延的心里稍安。他忽然想要找刘协说说话,只是现在刘协不理他了。
苏仆延又没有去找刘协的勇气,只好请求要见与他有一面之缘的曹植。从刘协对待曹植的态度可以看出大汉天子对待曹植很是重视。苏仆延希望可以借助曹植之口为乌丸人多争取一点福利。只是苏仆延忘记了一件事,曹植为什么要帮他美言?要知道曹植可不是乌丸人,而他的老子曹操更是一个有着民族主义倾向的人。身为人子,曹植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说简单点就是曹植与他老子曹操一样,认为这天下的人里唯有汉人才是最高贵的,其余的人都是野人,不配得到汉人的平等相待。
历史上曹操喜爱曹植确实是有原因的,刘协猜测就是因为曹植无论才情还是性情,最似曹操。若不是曹植自己交友不慎,又仗着曹操的宠爱胡作非为干了几件混账事,曹操未见得就会将大魏交给曹丕。
让曹操对曹植感到失望的事情有两件大事,一件便是曹植夜入皇宫时擅自走了宫中驰道,那驰道是皇帝专用,就算是当时已经是大汉丞相的曹操,都不敢干这种事,可偏偏曹植就干了。
还有一件事便是关羽兴兵北伐之时,曹操命曹植率部前去支援曹仁,不想曹植却在行军的途中喝了个大醉,差点贻误军机。
这两件事让曹操意识到曹植不是个合格的继承人,从而由喜爱变成了疏远,为了防止自己死后自己的几个儿子为争位相互争斗内讧,曹操开始剪除曹植的亲信。先是曹植妻子的娘家,崔琰因此丧命。随后曹植身边的谋主杨修也被曹操以祸乱军心为罪名斩杀。失去了臂助的曹植最后只能任人摆布,七步成诗很牛,可想想做这首诗时的场景,不由让人同情倒霉的曹植。
……扯得有点远了……
现在的曹植是不可能再有历史上那种遭遇了。他的老子如今正在西域为大汉日后继续西进积极做着准备工作,而他的大哥也活得好好的正在军中效力。至于那个坑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二哥,眼下正在老家守着祖业,这辈子估计是没机会出人头地了。当今天子不喜欢他这位二哥,谁说情也是没用。
“他找我做什么?”得知苏仆延相请,曹植不由皱眉问道。
“还能干什么?拉关系找靠山呗。子建,要不你就去见见那个苏仆延,我估计他是没胆子直接找我,所以想要请你替他带话。”刘协见状笑道。
“……这苏仆延还真够麻烦的。”曹植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子建,就算你不喜欢跟异族打交道,但为了让数万乌丸人老实,你还是忍忍吧。我可丑话说前头,要是因为你的缘故而导致乌丸人造反,你看我到时怎么收拾你。”
“嘿~不知圣上打算如何处置曹植?”曹植一听乐了,不知死活的问道。
刘协也乐了,坏笑着对曹植道:“子建,你年纪已经不小,也该娶亲了。我知道你才高八斗,这次偷偷跑去劝降乌丸人也足以说明你的胆大。所以啊,我准备给你找几个媳妇,你要是乖乖配合呢,我就给你找几个无论相貌品行都不错的姑娘,可你要是不配合呢……哼哼,你肯定知道春秋时齐国的齐宣王有个钟无艳吧?”
“……圣上何以如此歹毒对待有功之臣?”曹植心中一惊,脱口问道。
“瞎说啥呢?我这就对症下药。”刘协不满的拿眼一瞪曹植,纠正道。
“……是,是,曹植失言了,还请圣上莫怪。不过圣上,曹植愿意去见那苏仆延,但想请圣上收回成命,这终身大事,曹植还是想要自己做主。”
“行啊,我也就是这么一说,你既然如此识时务,我当然不会害你。去吧,好好安安苏仆延的心,别让他胡思乱想,害人害己。”
“圣上放心,曹植明白。”
曹植刚离开大帐,曹彰与关平就走了进来,禀报刘协军队已经整装待发。刘协始终放心不下越兮、臧霸那边。虽说凭借手中箭阵自保无虞,但想要留住袁军就不容易了。趁你病要你命是刘协的一贯主张,既然袁军非要跟自己分出一个高低,那就趁此机会彻底将其打服气,省得日后有事没事的给自己闹点小脾气。
刘协留下了关平,负责协助曹植看守乌丸俘虏,刘协自己则带着曹彰、张燕二人率部赶往越兮、臧霸的所在进行支援,防止见势不妙的袁军溜走。
……
刘协是个乌鸦嘴!他担心什么就发生什么。当他率部赶到越兮、臧霸留守的地方时,早就没了袁军的踪影,刘协赶到的时候,恰好赶上越兮、臧霸命人打扫战场到了尾声。
“人呢?”刘协找到贾诩问道。
“跑了。臣也没想到田丰那家伙如此狡猾,眼见我军防守严密,两次试探过后便当机立断的带兵撤走。而我军又没有足够对袁军构成威胁的骑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袁军撤走。”贾诩不紧不慢的向刘协解释道。
“……好吧,跑了就跑了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就是再能跑,也不能带着河北这块土地到处跑。”刘协没有怪罪贾诩等人‘畏敌不前’。既然已经跑了,那多说无益,要收拾田丰只能等到下回。
不过此时的田丰已经没有继续活着的心思了。两次用计,两次都被人识破,这让田丰对自己的智慧产生了怀疑,为什么次次都能叫人瞧出破绽呢?若是刘协在此,听到田丰的疑问会告诉田丰,细节决定成败。
计是好计,可问题就是在细节方面出了问题。高览派来联络的亲信高平因为一个对袁熙的称呼引起了刘协跟贾诩的怀疑,从而将计就计活捉了高览,而第二次使出诈降计的时候,一开始刘协是真被蒙在了鼓里,就连老谋深算的贾诩都没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劲。可坏事就坏在了审荣的身上,他明明可以用一封书信代劳,却为了表示诚意亲自去见乌丸人,这样一来也就证实了刘协的怀疑,从而叫田丰的诈降计再次以失败结束。
其实在看到刘协离开汉军大营时命人升起的三股烽烟,田丰就预感到此计有可能已经事先被人识破,但那时田丰还心存一丝幻想,就是擒贼先擒王,拿住了当今天子刘协,一切好商量。
可等遭遇了越兮、臧霸所率领的汉军以后,田丰知道生擒天子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负责去追赶天子的乌丸人恐怕这回要凶多吉少。
三十六计走为上,既然计策已经叫人识破,此时不走,难道等人摆下酒宴欢送不成?田丰没那么傻,两次试探发现汉军防守严密以后,田丰立刻谏言袁熙撤兵。而袁熙对田丰向来言听计从,虽然那时的袁熙还想要拼一拼,但既然田丰说要撤兵,耳根软的袁熙也就答应了。袁熙不知道,正是因为田丰的果断,才让他躲过了一劫。
“屡次失算,我田丰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田丰仰天大喊一声,迈步就准备投河。好在一旁的袁熙眼明手快,一听田丰喊得话不对,赶忙伸手一把保住了田丰,口中叫道:“先生,冷静些,不止于此。”
“放开我,放开我,让我一死百了吧。”田丰挣扎着叫道。
“先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要想不开啊。”袁熙紧紧抱住田丰,大声劝道。
旁边还有别人,但田丰投河的举动来的太突然,他们几乎都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以后立刻便上前七手八脚的将田丰控制住了。
“先生,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过只是输了两阵,何必如此沮丧。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是屡次败给楚霸王,但最后取得胜利是谁?”
听到袁熙的劝说,田丰心里不由反驳道:“人家刘邦虽然屡战屡败,可他身边聚拢着大批人才。张良、萧何、韩信、陈平、樊哙、夏侯婴……可你袁熙身边又有几个能用的人?”
这话田丰也就是在心里想想,说是不敢说的,倒不是怕袁熙下不来台,而是担心袁熙会受不了而投河。
黄河以南是待不下去了,这次无功而返已成现实不说,更有可能引火烧身……不是可能,而是已经引火烧身。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