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武神智圣》第53章


一阵破风之声传来,那支箭矢直接穿过一员近卫的胸膛,兀自来势不减,直奔郭淮前胸。
“噔!”
箭矢入木的身音传来。
郭淮将朔横在胸前,挡住了这支要命的冷箭,带血的箭头已射穿了长槊的木杆,距离郭淮的护心镜不过三寸的距离。
“卑职疏忽!刺史大人没事吧?”一旁的近卫涌上前来,将郭淮护在中心,关切道。
郭淮将手一指前方,下令道:“将这位忠勇护主的将士带回上邽收葬,我要亲自祭奠他的亡魂。”
“诺!”
——
“姜维没能亲自取下郭淮首级。望丞相赎罪。”
建威东侧,蜀军阵中,拔马回身的姜维来到丞相的车驾面前,欠身道。
“无妨,伯约鏖战了一天一夜,快些下马休息,亮已命伯苗暂时统帅你部。”孔明殷切道。
“身先士卒,亲入万军直取敌将,且能全身而回。子龙将军之后,原以为再无此人,伯约今日壮举着实令杨仪深感钦佩啊。”参军杨仪迎上前来,盛赞姜维道。
“哪里哪里,参军谬赞了!何况大汉还有……”望着杨仪的满脸笑容,姜维硬生生地将“文长”二字咽回腹中。
“禀丞相,武都戴陵已率军出城!”一员哨骑前来报信道。
孔明羽扇轻摇,从容道:“告诉子远,依计行事便是。”
蒋琬适时问道:“丞相,是否变阵?”
孔明看了一眼战况,摇了摇头:“再等等。”
——
黄昏落幕,戴陵的军队趁着夜色徐徐出城,径奔建威。
不得不说,这个时机抓得很准,此刻定是郭淮和诸葛亮相持达到白热化状态的时候,吴懿的营帐又远远地落在东面,正是逃跑的最佳时机。
然而,就在戴陵认为能够轻易和郭淮汇合的时候,却见右边山上一阵大喝:“戴陵小儿,吴老爷在此等候多时了!”
随即鼓噪声大起,无数矢石如雨点般当头泻下,一时间戴陵军阵脚大乱,士卒争相踩踏,死者不计其数。
“吴懿!你怎么会在这?”
场中最吃惊的但属戴陵,他看着小山上的蜀军,又看了一眼远处的蜀军营寨,怎么也想不到蜀人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哈哈,丞相妙计,岂教尔等识得!受死吧!”
用完了矢石,吴懿率军从山中一拥而下,直将戴陵军截为两段。
原来当日戴陵袭营被击退后,吴懿就按照丞相的部署将寨内大部分兵马移屯至武都东北的小山之上,专等戴陵收到郭淮的撤退命令时杀出。因此原本武都城东的蜀军营寨不过是一层窗户纸,可惜戴陵自从首战失利后就龟缩城中,不再尝试,故而还以为吴懿尚在寨中。
戴陵在夜色之中被吴懿袭了一阵,士气大跌,只得抛下被截断的后部,单领前军往建威去了。
然而就在此时,山上的一个火头悄然点起。
——
远方,一个接着一个的火头燃起,孔明心中暗数道,当第七个火头燃起之时,孔明将羽扇一挥,下令道:“变阵!”
一时间,与郭淮对阵的蜀军气势忽然变了,仿佛精密的机械一般,在开始缓缓地运行起来。
身处阵中的郭淮自然感受到了战场的异常,他看见蜀军似乎分为八队,原本与自己交战的四队蜀人忽然停止住了厮杀,改为坚守待命,而外围的蜀军却逐渐开始活跃起来。
远处,嘈杂的马蹄声传来。
郭淮心道一声:“不好!戴陵中计了!”
但此时已经回天无力,郭淮看见了外围的四支蜀人部队已经布好了阵势,专等戴陵的军队来自投罗网。
“刺史大人!戴校尉怎么办?还救不救?”属下问道。
郭淮死死地盯着南方,那里的戴陵已经陷入蜀军的包围之中,在垂死挣扎,他何尝不想要率军前去援助,但是没办法,身边这四队蜀军虽然诡异地静默了下来,但他也知道一旦自己大军开动,他们又会疯狂地扑杀上来。
“或许该趁这个机会……”郭淮的脑海中闪过一个残酷的念头,他摇了摇头,想要把这个念头甩走,但是理智告诉他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撤!刺史有令,往北方突围!”
见郭淮沉默,一旁的将官替他大声喊道。
“蠢货,你在胡说什么!”郭淮一把抓住那员将官的衣领,提到面前,狠声道。
那将官脸上却带着坚毅的自信,一字一句道:“雍凉可以没有戴校尉,但是不可以没有郭刺史!”
一旁的将士也纷纷道:“今事已急,非郭刺史不能安!”
郭淮想起来了——当年,在定军山下,自己也是这么和张郃说的。
“全军突围!撤回上邽!”
第65章 历史的蝶翼() 
诸葛丞相收复武都、阴平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汉,此外还有阵斩王戴二将,建威大捷的功绩,也一并飞入了马瞬的耳廓。
望着眼前这个接到战报后就笑得合不拢嘴的向朗,马瞬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向伯伯,您都已经读了大半个时辰了,还没说丞相打算几日班师回朝呢?”
或许是太过欣喜,一贯老成持重的向朗也不禁随口拒绝道:“你小子懂什么?这可是军事机密。岂能轻易泄露旁人?”
马瞬朝旁撇了撇嘴,心道:“如果向伯伯知道这战报上头大半的作战计划都是我的锦囊妙计,不知道还敢不敢吼我……”
第二、三次北伐如期结束,尤其是第三次北伐,可以说是大汉北伐以来战果最为丰厚的一次,也是唯一成功的一次。不仅将武都、阴平永久性地纳入了版图,迁移氐人三百户入了汉中,还前后斩杀魏军大将两员,俘虏五千,歼敌一万余人,极大地重创了曹魏雍凉军区的战力。
但马瞬更为关心的,是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他交给恩公的三封锦囊最后一定是落在了丞相手中,按照丞相行事周密的风格,不可能放到事到临头才拆开,定会事先拆看,作为制定计划的补充。
第一封锦囊里安排了《后出师表》的惑敌之计,并说明了陈仓之战必败的原因和曹真的动向。
第二封锦囊里提出了可以通过反用诈降计来进行断后反击的策略。
第三封锦囊里提到了明攻陈仓,意在武都、阴平的作战方针,并点明了建威的重要性,意在从速抢占此地,令郭淮不敢南下驰援武都,并建议在阴平搜捕名叫邓艾的将领。
马瞬心里清楚:《后出师表》和姜维诈降计都是《三国演义》中杜撰设计的剧情;而陈仓之战的始末和武都、阴平之战却是《三国志》内有典可考的史料;另外关于搜捕邓艾只是他一时兴起提的建议,毕竟从此以后阴平就掌握在了大汉的手里,那么关于阴平小道的传闻,邓艾如果早有耳闻的话,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当下,故而抱着宁肯错杀不肯放过的心态,建议了丞相搜捕邓艾。
由于这个时代的历史总让马瞬感到有一种微妙的异常,似乎是各类史料和演义的杂糅,令他一时间分辨不出真伪,故而需要用这种史料和演义都带一些的方式去建言献策,进行实验。
而结果也很令马瞬意外,比如姜维的诈降之计,在演义中令费曜被围,自刎而死,到了这个世界却是成为了“魏延纵火赚王双”战果的一部分,后将军费曜虽然折了大半人马,本身却安然无恙。
基于演义杜撰剧情的建议造成的结果落空,马瞬还可以接受,但是在另一方面,出于史实考量提出的建议却真真正正地改变了此次战役的走向,让马瞬感到背后冒出一阵冷汗。
首先是时间,按照后人考据,蜀汉二三次北伐之间应该相隔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但是似乎受到了锦囊献策的影响,导致间隔被大大缩短,诸葛丞相的出兵空前果断,令马瞬觉得似乎丞相也开了外挂。
其次是战果,如果按照马瞬来自史料上的建议,蜀军应该一直据有建威,等到丞相大军合龙,郭淮自知不敌就会退却。但是丞相却令姜维假意诱敌,故意让出建威,引诱郭淮派遣戴陵入驻武都迁移氐人,导致最终郭淮、戴陵被丞相大军伏击包围,雍凉军折损过半的重大战果。
诚然,这样的结果对大汉而言更为有利,但是对于马瞬而言,却无疑是当头一记警钟。
“没想到仅仅是给丞相上了三封锦囊,就将历史篡改到了这种地步,丞相总参谋长的能力竟然如此可怕……只是不知道无意间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