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军师》第634章


彼消此涨,这样的战事应该不会很难,众将各自回营之时,都如此念道着。
陈翎也回营帐,不过与他人有所不同,此刻的他手中攒着一封来自洛阳军前诸葛亮的来信,信中有言道:亮夜观天象,今年不利于中原,有大灾!
今年是戊子年,也是发生赤壁一战的那一年,陈翎记的当然很清楚,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士多死。
曹操对上孙、刘联军,看似是被孙权、刘备两家联手击败的,但其中实际上,这个原因也不能视而不见。
如今原本曹操的领地为吕布所下辖着,曹操应该有的大难,现在会降临到吕布的头上,诸葛亮来信为何,不问自知。
陈翎惘然长叹一声,萧瑟的伏案处理起公务来。
第六百四十五回攻城开始() 
旗帜鲜艳,兵甲皆利,铺陈在梓潼的城下,整军整列的看上起威武异常。
夏侯渊踞城楼上俯看着眼前的军势,心下有一丝忧虑,对于即将展开的战事有着一股隐约的惊悸之意。
陈翎做到了很多人不能做到的一些事,譬如从未像他这么在敌城的对面建造起另外一座城池来,虽然他的那城内根本就没有百姓,但一座城池应该有的设施,他那城池中一概不缺。
随着战事的持续下去,占有天下七分的吕布战力在逐渐显现出来,不像自己这一方,几乎穷尽了往日积存下来的兵戈粮草,才能维持住一个不相上下的战局,陈翎的兵力在日益浩大起来。
“命庞令明去西门,成公英副之!”
“命阎行、李堪去北门,郭图监军!”
梓潼城内所有的大将、谋臣被夏侯渊一一遣出,今日一战陈翎来势汹汹,势必是一场大战,夏侯渊不敢小觑,忧心忡忡间,有条不紊的一一指派着诸将的职责。
今年的青草特别肥沃,长的非常茂盛,陈翎忽略了死在这里的双方兵卒,懒洋洋的躺倒在中军麾盖之下,向着伺候在侧的审配一点头,便稍微坐正了一下,抬起头来观看战事。
“咚咚”蕴含无穷杀机的战鼓擂了起来,步军与骑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齐头并进的向前推去。
此一战,陈翎还是没有去合围梓潼,而只是专攻一门,那就是此刻面前的梓潼南门。
怒马鲜甲,三员大将自陈翎的中军出,分向左右中三方向着城下纵马而去。
在大军的行列间距内,高顺为居中大将,他身后跟随着高翔,另外一侧是一持着他主将大旗的亲卫,看似也是一员骁将。
而在左侧,是赵云、马岱、郝昭等人,赵云他的部从今日没有被分派到任务,只是停驻在一侧,观看着梓潼方向。
右边自然就是周泰,周泰身后跟随着雷铜、贾逵两人,雷铜是他的副将,贾逵则是在他攻城之时,为他居中指挥的大将。
在陈翎中军麾盖的左右,各有数十架的投石机、抛射车,如今在“吱吱嘎嘎”的绞动着牵引绳索,绷紧了的绳索上兜着一块块巨大的石块,等待着号令一下就齐头发射出去。
于旁的审配看向前军,见高顺的那一军已经快步入一箭之地内时,便向身后左右两侧的众小校下令,开始攻击!
“哗啦”一声声绳索被斩断之后,巨石腾空而起器械发出的声响回荡在陈翎的耳边,他抬起头来,看向那些朝着梓潼城池抛击过去的巨石。
“咚咚!”战鼓声急骤起来,前军也在顷刻间突然加速,由慢慢的行军变成了急速。
“举盾!”
“上枪!”
这样的命令口号声不断的自前方传来,此刻的战场上还是处于短暂的宁静中,只有那步卒踏地的声音,“嚓嚓”的充斥了整个沙场。
城头上的夏侯渊见敌方已经进入射程之内,便下令喝道:“放箭!”
他话语刚落下,一阵阵的箭矢自他的头顶上面齐刷刷的射了出去,远远的抛向行进中的高顺军列。
黑压压的一片,恍如是乌云盖天。
“举盾!”
“结阵!”
这两句话在反复的被行进中的校尉大声嘶哑着喊道,这一两句话之后,原本有些松散的阵列重新归拢到一处,形成了一个防御阵式,抵御着铺天盖地射下来的箭矢。
总有遗漏,不是这一名兵卒举的盾牌有些斜了,就是没有来得及掩护住自己的要害。
在这样一轮箭雨之下,不少的前军兵卒,在后面众将的眼内,无声息的一矮身,接着就倒下了。
躲过一轮箭矢,整个军列重新开始向前猛进,在他们的身后草地上留下了被遗弃的阵亡士卒。
又是一轮箭矢即将射下,重复拼命喊着“举盾,结阵”这样话语的小校,在片刻间就已经声嘶力竭。
在他们这一阵的身后是抬举着云梯的一军,在他们的侧后方,那些笨重而又巨大的攻城器械也在缓缓移动着。
每一个在攻向城池的兵卒,心中都怀着对死亡的恐惧,努力向前、向前!
“咚咚咚!”战鼓的声音再一次变得急骤而且绵延起来,好似那密不透风的狭窄暗室,使人全力以赴的要逃跑一般,气喘不停,奔跑不息,直至被击倒之后,方才永恒的停顿下来。
“冲上去!”
“冲过去!”
无数的兵卒在齐齐呐喊着,在他们中间不止是在喊着这样的话语,同样还有其他诸如,“跳过去,跃过去登上去,爬上去”这样的喊声。
缘由临近壕沟、护城河,再保持阵列也是于攻城无益,全体将士在这一刻,各个奋力争先,唯恐落后一步。
梯子刚刚被放下,无数的军士踩着就飞奔向前,亡命一般的抢向城下去。
不少人掉落下河去,也有不少人被城头上的弓弩手给射毙,也有不少幸存下来的气喘如牛的依靠在城壁下,擎举着盾牌,勉强站定。
折损是肯定会有的,战场厮杀没有不死人的道理,陈翎对于这一领悟理解的非常通彻。
纵观自己过往的战斗,每次站在攻击前列的将卒,伤亡定然会较后面的军伍会惨烈上几分,这是缘由交战双方的预先准备好的所有攻击手段,都会被用在这一刻,给予他们的打击肯定是非常大。
由此就引发了像黄巾起义那段时间中,抓捕百姓以为前驱的战斗方式。
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不能把自己最精锐、最忠诚的一支军伍派上去送死,是是这个时代的为将之道,也是悲剧之一。
百姓何其无辜,为何那般?
若是陈翎站在那样的战事面前,心中会如此念念道着。
可如今,当陈翎直面夏侯渊这样擅守的大将之时,他心中也是怀下了私心,不然也不会使高顺为前军,周泰、赵云等人为后队了。
几乎等若、相同兵力的交战双方,能够活下来,挣扎存活到最后一刻,才是那一个能够笑到最后的人,陈翎不想输,而想赢,那么只能使高顺一军为前驱,为自己开路攻城拔寨了。
高顺是大公无私之人,对于这样的命令不会逆反,而是会遵从,或许在他的心中还会有股自傲之气。
善战者,高顺也!
每所攻击无不破者,乃为当世之雄!
这不止是他人对高顺的评价,也是陈翎对他敬佩不已的真实心情写照。
第六百四十六回风行雷动() 
高顺前军溃灭了,他的中军在前移,他的左右侧翼也在随同攻过去,无数的兵卒大声呐喊的冲向城下,让据守在城中的曹军将卒有种铺天盖地席卷过来就能破城的畏惧感。
“把城中的箭矢全部给我送上城头来!”兵卒疲于奔命,既要小心防着头顶上抛落下来的巨石,又要提防着自城下射上来的箭矢,他们战战兢兢的抬运着,他们的性命彷如是浮萍,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
“羽矛已尽!”操持着床弩的校卒绝望的喊着。
“就近拆了屋舍,抽梁柱削成长矛,给我射出去!”在旁的将领这般告诉他,奔走间,豆大的汗水自他脸上滚落,身前的厮杀呐喊声从没有绝断过,高顺的攻势实在太猛了,主帅夏侯渊已经亲自持刀站到女墙附近砍杀攀爬上来的敌卒。
“呯!”
碎石漫天炸裂开来,无数的兵卒在一击下,惨叫着倒下城去。
“报!阎将军乞援军!”
“报!东城门被敌撞开,张将军请速援,若迟半刻,怕是会为敌攻入城中来!”
“报!”
城头夏侯渊等曹将努力御敌之时,在城下大军中军处,审配看觑着整个战场局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