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龙船》第217章


伯颜安坐蒲园信手轻点,泉州平南行辕内自有军中信使飞骑而出,将伯颜的军令迅速传达到了元军诸路都元帅手中。
按照伯颜的谋略,左路军主攻广南西路严关的十万步卒,除留下一半继续虚张声势的保持对严关的压力外,其余五万步卒全部调至九皇子脱欢身边。
而江南平章阿里海牙,也暂缓了对河原城的攻势,悄悄的抽调三万步卒,突然从侧翼加入到了对韶关的围攻中。
以两万余兵力面对镇南王脱欢的十万大军,石义坚和麾下的御林卫将士们本就已经守的万分辛苦,当韶关城外突然多出八万元军步卒之后,石义坚心中很清楚,在如今广南东路处处危急,朝廷根本无力派来援军的情况下,韶关的陷落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与此同时,以战船完全封锁南澳岛内外,并以两万步卒将守岛的五千宋军围困于小金山、屏山岩之后,右路元军都元帅,六皇子爱牙赤,亲自坐镇军中,命令麾下步卒不计伤亡,对紧守山寨的两营宋军,展开了最猛烈的攻势。
(本章完)
第235章 这柔弱,却盎然的生机() 
?? 广南东路在宋元两军越来越激烈的战事中一片动乱,刚刚繁盛不过年余的琼州,因为朝廷迁出了数十万百姓和几乎全部的粮草辎重,受大战影响海贸停滞之后,如今也只是勉强维持着岛上百姓的生计。
只是在紧邻广南东路的广西盆地,这块刚刚重归大宋朝廷治下不过数月光景的地方,如今却意外的呈现出了一种繁忙兴盛景象。
知耻而后勇,忧国自思民。
那怕在广南西路群山之外正发生着决定大宋生死存亡的大战,退无可退的众多大宋朝廷官员们,反而抛开所有的杂念,对地方政务焕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热情。呕心沥血整顿吏治,励精图治改善民生,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扑在了地方民政之上。
仅仅三个多月,整个广南西路诸府诸县,平整规划出沿江上等水田三万余顷,普通旱田两万余顷,督造、疏导水利沟渠数千条。
二十余万户近百万丁口,在朝廷新派的上等良田里,将优质的稻种、麦种悉心播种,日夜守护。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有了田亩,就有了生存的根本,就有了重新安定下来的希望啊。
沿着广南西路充沛的河流水系,洛清江、柳江、黔江、浔江、左江、右江、邕江、郁江、廉江、钦江、北流江,所有这些江河两岸,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片稻田。
因为广南西路与占城稻的原产地气候相近,朝廷无偿为百姓提供的优质占城稻种,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经过了两三个月的生长,如今青绿色的秧苗已经有一尺多高,禾株健壮,长势喜人。
而世代居住在广西大山里的僮(壮)、瑶、布依、水、仡佬等各族山民,虽然限于险恶的生存环境养成了在外人看来极为粗野彪悍的习性,可这些生性质朴的山民对于代表着各族祖神的摩教,却向来是极为虔诚的。
自摩教新任教首岩特正式接受朝廷册封,以示归顺大宋之后,在摩教众多道公、执事、司摩、布摩等各级教众的宣扬下,整个广南西路群山中的百万山民也很快就从宋元更替的混乱中安静了下来,默默的重新接受了大宋朝廷的统治。
其实对于绝对大数很少走出深山的山民来说,他们并不关心山外的天下大势。真正与山外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巨大利益所在的,其实只是一小撮在山民中声望、地位、权势较高的各族头人、寨主们。
广西周围无穷无尽的深山老林中,出产的各种珍贵药材、木材、山珍野味、皮货,大都是由山民们汇集到山寨头人手中,由他们代为出售给山外的商人小贩。
早些年广南西路仍归于大宋治下时,国势危急人心动荡的,官员们根本无心理会这些散居深山的穷困山民。而蛮横霸道的蒙古人占据广西之后,更是赤裸裸的逼迫各寨头人们,无偿向大元朝廷进献各种财货。久而久之,无利可图之下,就连那些山寨头人们,对与和山外的官府和商贩打交道的心思也淡了。
只是这一次,当大宋重新收复广南西路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出现了转变。
广西各府各县的新任知县、县丞等官员们,在安顿好府城、县城周边的百姓之后,并没有将同样属于他们治下的那些山民们遗忘。官府的文吏和差役们,在上官的指派下,频繁的入山和各寨的头人们沟通交流,甚至有不少知县甚至是知府,都不惜迂尊降贵,亲自到山区各个山民聚居的寨子巡视,大大改善了朝廷在众多山民心中形像的同时,也与各族各寨的头人们,达成了诸多互通有无的协议。
起初,那些山寨头人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寨中积存的山林土产与地方官府指定的商家进行了一些小规模以物易物的互市。
让那些山寨头人们没想到的是,那些与山民们进行互市的商户们,在地方官员们亲自到场监督的情况下,给出的价格比往年太平年景时候,也足足高出了两倍有余。
各种晾干的珍贵草药,虎骨豹皮、熊胆鹿茸,粗壮笔直的上好木材,这些各族各寨甚至是许多普通山民家中算不上稀缺的东西,慢慢的如流水般汇集到各寨头人们手中,按着山民们的要求,换成了一垛垛的粮食和一匹匹的粗布。
当看着寨子里往日空荡荡的粮仓里头一回被数不清的粮食塞满,寨子里的女人和孩童身上也都多出了一件件崭新的粗布衣裳,所有参与过互市的山寨,在得到了实打实的好处之后,不用官府再游说,就全都自发的投入到了与山外商户们更大规模的互市中。
慢慢的,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广南西路的山民都将多年积存下来的山货拿了出来,即便因为货物数量增长太大,生生将价格又压低了近半,可山民们热情却仍然难以平息下来。
频繁的货物流动,自然会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生活改善之后,又会带来人心思定、万众归附,地方官府的威望越来越高,朝廷的所有政令哪怕在山区也得到了顺利的执行。
在大宋朝廷中枢自琼州西迁之后,随着大量的官员、百姓的涌入,梧州这座昔日繁华兴盛的大城也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梧州城西门外,苦心操持朝政的大宋丞相陆秀夫,正带着户部劝农司、工部水利司的官员们巡察浔江岸边新开垦的稻田。在召来梧州地方官员和耕种的百姓,不厌其烦的细心询问了诸多事项,确定朝廷的农耕大计没有出现什么纰漏之后,看着眼前绿意盎然的稻田,亲手抚摸着田间长势喜人的秧苗,陆秀夫的心思却飞到了战事激烈的广南东路。
只要两三个月后,沿江数万顷稻田里播下的优质稻种,能顺利的迎来一场万众瞩目的大丰收,那么朝廷将广西盆地打造成大宋粮仓和后方根基的计划,就可以说是初见成效了。
广西盆地富饶丰沃,周边群山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各种珍贵资源,因为陆秀夫率领朝廷官员们辛苦操劳,而引来百姓们万众归心,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朝廷必须打赢岭南战事的基础上。
一旦元军突破了大宋防线长驱南下,所有这一切就全部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看到陆秀夫手抚着稻田间的秧苗沉思不语,猜出他心思的承信郎金应在旁边轻声宽慰道:“丞相可是在心忧岭南战事?其实以属下看来,如今我大宋经历过诸多磨难之后,上下一心奋发图强。正如这青青秧苗一般,看似柔弱,却内蕴着盎然生机,必定有来日丰收之时。”
(本章完)
第236章 韶关危局() 
?? 韶关,位于广南东路北部韶石山下,身居水陆要冲,浈江、武江、北江三水交汇之处,周边与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广南西路隔山相望。秦汉以降,就素为三省通衢,亦是战乱之际兵家必争之地。
自八月初全军退守韶关,在大元九皇子,镇南王脱欢督军猛攻之下,御林卫指挥使石义坚就一直没有好好睡过一个囫囵觉。尤其是元军两路增兵韶关之后,兵力增加近倍的元军更是日夜不息轮番强攻,韶关城头最危险时,一日之内竟有数段城墙反复易手,若非石义坚和御林卫副使张嘉义、都虞候宋国才三人各自率数百精锐甲士四处奔走支援,连番血战,只怕韶关早已失陷多时了。
八月初四的晚上亥时(21…23)初,韶关城头值守的兵将们,刚刚又打退了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