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宰沉浮》第159章


苏仁说:“老师难得如此评价,小师弟,你真的不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厨艺,我不如你,我要好好向你学习。”
李饱说:“大师兄,言重了,我恰好在一家酒楼当过店小二,学得一些皮毛,不敢炫耀。至于向我学习,万万不敢当,最多是相互切磋一下。”李饱递了一个玉米饼给秋圣。
苏仁用筷子夹鱼肉,那鱼肉就像鸡肉那般,一下子就撕开了。苏仁把撕好的鱼肉放进秋圣的碗里,李饱满怀期待地看着老师。
“看着我干嘛?你也吃啊。”秋圣说。
“我还是回去吃吧。”李饱说。
“你这孩子,这么多菜,你当我和你大师兄是菜桶啊,一起吃。”
“谢谢老师,大师兄,你看书那么认真,太辛苦了,吃点鱼肉补补吧。”李饱夹了一块鱼肉放进苏仁的碗里。
“你打铁也很辛苦,还要练剑,还要给大家做饭菜,来,吃片腊肉。”
尊老爱幼的画面,很温馨。
秋圣吃得很高兴,突然放下筷子,神色严肃,若有所思。
李饱一惊,莫非菜里面有不干净的东西,比如苍蝇,那可太糟糕了。
却听秋圣说:“如此好菜,怎能没有美酒?老大,那坛珍藏多年的酒可以重见天日了。”
苏仁答应一声,从亭子的一根柱子下面取出一坛酒,给老师倒上,酒香四溢。
秋圣说:“都满上啊。”
李饱早就对这坛美酒垂涎欲滴,不过在老师面前,他很好地克制住了。听到老师说“满上”时,不由眉开眼笑。想想上辈子的老师,天天唠叨,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还是现在的老师开明啊。
腊肉,鱼肉,正好佐酒,还有黄泥拱,玉米饼,润喉。几杯酒下肚,气氛就热烈起来了。
李饱说起当店小二的经历,当时,傻傻分不清烈酒和甜酒,遭客人投诉,差一点被掌柜扫地出门。听到这里,秋圣和苏仁都笑了。李饱没提马哥教自己识字的事情,要信守承诺嘛,也没说老叫花。
李饱面色红润,说:“老师,其实我早就想为您和大师兄做饭菜,奈何前几天打铁锤手臂酸痛,锅铲都握不稳,所以才拖到今天,实在是对不起。”
秋圣说:“你怎么不调息呢,很快就能恢复的。”
李饱睁大了眼睛,说:“白天也可以吗?不是晚上才能吸纳‘夜气’吗?”
秋圣饮了一口酒,说:“天地元气,无一息之停。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你知道天地从何而来吗?”
李饱摇摇头,竖起了耳朵,苏仁坐直了身体。
“有形者生于无形,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沌。”
这是关于宇宙成因的看法,这样有高度有深度的问题,李饱就算敲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
“气分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只要心平气和,物我两忘,与天地浑然一体,随时可以修行。”
“但是,老师,尘世繁华,熙熙攘攘,如何才能做到忘我呢?”李饱求知如渴,目不转睛地望着老师。
“你大师兄就做得很好,无论是闹市,还是乡野,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都能静心看书,不受外界干扰,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李饱心想,老师接下来讲的每个字都有意义,必然对自己的修行、人生都有帮助,所以不由自主地向前挪动,蹲在地上,手放在老师的膝盖上,仰望着老师。
“有一天,深山里来了两个陌生人。年长的仰望着高山,问路边的石头:石头石头,这就是世间最高的山吗?石头回答说:也许吧。年长的首先往上攀登。年轻的没有急着赶路,而是笑着对石头说:石头石头,等我回来,你想要我给你带什么?石头有点吃惊,思考了一会儿说:如果你真的能爬到山顶,就把你那一刻最不想要的东西给我就行了。”
“年轻人觉得很奇怪,到底什么是自己最不想要的呢?哎,还没爬山山顶,等上去了再说。年轻人开始往上跑。斗转星移,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年轻人一个人孤独地走下山来。”
“石头问道:你们到山顶了吗?年轻人说到了。石头问另一个人呢,年轻人有些悲伤地说:他永远不会回来了,因为对于一个登山者来说,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登上世间最高的山峰,当他的愿望实现了,自然感到欣慰,同时会绝望,因为没有了人生的目标,这就像一匹千里马,但是腿断了,活着与死亡,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他选择跳崖……”
(本章完)
第186章 栀子花开() 
当李饱听到那位年长者跳下悬崖时,在心里叹息一声:可惜。
秋圣继续说:“石头问年轻人:那你又是怎样想的呢?年轻人说:我的想法和他一眼,也想跳下去,脚下一滑,眼看就要跌下去,此刻我猛然记起答应过你,在我登上山巅时把我最不想要的东西给你,看来,那就是我的生命。我奋力挣扎着,总算活了过来来见你,总算没有食言,你想怎样处理我的生命我都没有意见。你知道石头说什么吗?”
李饱疑惑地摇摇头,看一下大师兄,只见他面无表情,不知道他知不知道答案。
“石头说了一句话:你就陪我吧。年轻人就在石头附近搭了一间茅草屋,住了下来。此处风景如画,但再美的风景看久了也会腻,日子如白开水一般,没有味道。年轻人越来越沉默寡言,为了打发寂寞的时间,他默默地看着大山,用树枝在地上乱画。时光流逝,久而久之,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他,笔下的线条越来越清晰了,轮廓也越来越明朗了。他没有想过成为一名画家,却得到世人的认可,画坛前辈一致称赞他是一颗耀眼的新星。他没有在称赞面前迷失方向,又开始学习写诗,后来,他因为诗画双绝而受到世人的尊重。许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年轻人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回到茅屋边,对着石头回忆往事,他说:画画和写诗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殊途同归,都是一场持久的修行。他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就不说了。小饱,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秋圣低头,长须在李饱的脸上拂过,痒痒的,却很舒服。
李饱陷入沉思,良久,说:“看来,所谓更高的山不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山,而是隐藏在我们心里,心中无我才能超越。”
秋圣拈须微笑,苏仁点点头。
又吃了一阵,秋圣说吃饱了,李饱掏出干净的手帕,手帕是双儿做的,上面绣着三两株翠竹,李饱很认真地帮老师把嘴上的油擦干净,包括胡须上沾着的汤水。
秋圣打着呵欠,似乎又想睡觉。
李饱收拾好桌上的残羹剩菜,和苏仁离开君子亭。
“大师兄,可不可以问你一个问题?”李饱客客气气地问。
“你说。”
“老师怎么瞌睡这么多,又要睡了?”李饱本想说老师是瞌睡大王,怕大师兄怪罪,换了一种说法。
“老师表面看起来是在睡觉,实际上没有睡觉,只是闭着眼而已。”苏仁说起来像绕口令。
“啥意思?大师兄,你能不能说清楚点?”李饱疑惑不解。
“老师在思考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很伤神的,不是你我能解决的问题。”
“懂了,就像老师开始说的宇宙之类的问题,我确实搞不懂。”
“只要一直努力,就像故事里那个年轻人一样,一定会有所作为,慢慢靠近真理。”
“我会努力的,大师兄,我要像你一样专注。”李饱抓着苏仁的衣袖,真诚地说。
苏仁看着李饱的眼睛,很认真地点点头。
“大师兄,你到底是怎样做到不受外界干扰而达到忘我境界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倒是容易静下心来,要是在闹市中肯定不行。”
“很简单,就是调息,想学吗?”
“好啊好啊。”李饱的眼睛闪闪发亮。
苏仁盘膝坐在树荫下的石头上,李饱放下食筐,照样画葫芦。
“调息的内涵是运用意识,通过调整呼吸使意气相合,以后天气换取先天气。调息分为四类:神息相依调息法、平调阴阳调息法、意气引动调息法、观想调息法。不管是哪一种,其作用和目的主要在于排除杂念、集中精神、变换气质、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