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驸马》第128章


虽然早已经见识过不止一次,但是书院师生还是再被这可怕现象震慑到了一次,而那些头一回见到的专利司官员,包括王雱和尚因在内都是目瞪口呆,眼中隐有惊惧之色,若不是亲眼所见,他们实在是无法想象这种惊若天象的可怕场景居然是通过人类之手有意引发出来的。
一时之间,王雱看向王诜的眼神不由得更多了几分敬佩,许久之后才感慨道:“晋卿,这铝热反应实在,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这便是铝的妙用吗,其中缘由究竟是什么呢?”
“铝是和金银铜铁一样,属金种,都是可以从相关矿物之中提炼出来的,而且金银铜铁的性质依次往下是越来越活泼的。这体现在提炼难度上,打个比方说,自然界中可以直接寻找到金银,可是纯铜纯铁就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因为铜铁比金银更加活泼,更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变成其他材料。”
“铝更是活跃属性凌驾于铁之上的金属,因此提炼极其困难,这铁煅烧成黑磁铁之后就不是单纯的铁了,里面多了氧元素,而更加活泼的铝就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和黑磁铁发生反应,夺走黑磁铁中的氧元素,这个过程就称为铝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才会有之前那样剧烈的反应,你看地上那些铁水,原本的黑磁铁又变回了纯铁,这就是证明。”
王诜夸夸其谈地说着,反正没人听得懂,他只要似是而非地胡扯一通便是,事实摆在眼前,谁能质疑的了?谁又能细究其中解释正确与否?
旁边听着的人果然一个个都是一头雾水,王雱脑子转了几个弯子都没能理解,只记住了里头的几个新鲜的词汇,说:“晋卿,这里头学问可真是高深,金银铜铁性质一语概括,并且能联系到铝上,晋卿之才着实让人佩服,只是那氧元素又是什么东西?这门学问也是《格物》里面的吗,怎么没见有所提及?”
这化学和物理明显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啊,王诜一时之间也是犯了愁,思虑了好一会才开口说:“这门学问不同于格物,该是另一门学问,名为炼金学,研究的是世间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和联系,比如用粮食酿酒,从铁矿中炼铁,这些都能归类到炼金学里头,研究此学问可以创造出许多有用的新物质。这铝热反应是用来改进铁轨焊接难题的,只是铝的一种妙用,此项技术不申请专利,是同仁书院特献给朝廷的,灵活运用的话定能使匠艺技术有大幅长进!”
王雱听的有些激动,说:“这炼金学如此神奇,晋卿你可一定要像《格物》学那样也编一本教材出来啊!”
感受到周围突然多出来的几道炽热眼光,有些得意忘形的王诜这才反应过来,悔地差点想抽自己两巴掌,没事讲这么多干嘛,就说是哪座山里头的老道人传授的秘术不就得了!
被围过来的书院师生和王雱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王诜摊着手掌,干笑着说:“一定一定,不过得等我有空了再说!”
上次编纂《格物》教材的时候他就累的够呛,同样的经历可不想再来一次了,至于这什么时候有空嘛,咳咳,那就不好说了,他又要赶稿又要造人的,忙得很呢,拖着再说。
第139章 挖墙脚() 
今天的同仁书院异常热闹,一大早就聚集了一众身份煊赫的高官,随同赵顼一同前来视察那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铁轨。
新党旧党都来了不少,这段时间,朝堂上两党主要矛盾的根源就是针对这铁轨的争议,今日一过,此事必将盖棺定论,因此双方火药味十足,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悄悄较着劲。
除去两党官员,还有不少来看热闹的权贵,比如曹诱这种,他们都是闻讯而来,想要看看风头,能否从这铁轨之中牟利。
万众瞩目之下,铁轨试点的展示异常的成功,亲自体验过在铁轨上行驶的马车的平稳之后,赵顼立刻对这铁轨大加赞赏。不过若大费钢铁的铁路只有这么个用处,别说政事堂,便是赵顼也根本不会为了这奢侈的出行享受而如此大费周章,劳民伤财,重头戏在于之后的节目。
将乘客用的车厢卸下来之后,王诜就指挥着工人们将一节节根据铁轨尺寸专门设计出来的车厢装到了铁轨之上,七八米长的车厢足有五六个,全部连接在了一起,上头装满了各种货物,粗略计算足有上万石重量。可就是这样夸张数量的货物,在这铁路之上居然只靠把一个马车夫、八匹挽马就拉动了,而且整列满载车厢都行驶的异常平稳,速度方面也非常可观,倘如要用寻常马车和手推车来运,这么多的货物怕是要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人力。
看到这里,在场高官权贵哪个还看不出来这铁轨的意义所在。试想一下,要是在汴河码头和开封府主要交通干道上修上这种铁轨,数量级庞大的东京物流效率该会如何飞涨?纵使这铁轨造价高昂,要花费数量庞大的钢铁,可是这点成本对比起其带来的收益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这铁轨能保证一定的耐用度,怕是不消两年时间,通过铁轨节省下的物流资源就可以将建造成本给收回了。
如此器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简直是利国利民之创举,只消建成,推行者便可获得一份通天的政绩。一时间,到场的诸多官员都看向一力促成铁轨问世的王安石,眼中充满了羡慕嫉妒,不得不佩服对方毒辣的眼光。
便是准备了一大堆批驳言辞的司马光也把到口的话给咽了回去,当发现那铁轨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只是纨绔王诜用于自己出行舒适而造出的奢侈之物那么简单之后,他就将那份写满了对铁轨充满偏见的批判奏折给塞进了内衣里头,跟在群臣之后一起向赵顼祝贺,庆祝大宋又获神器一枚。
至于曹诱则更是笑开了花,他得到了王诜的提醒,此刻外郊的养马场早就建成规模了,他都已经开始默默筹划起这批挽马的销路和利润,脸上笑意掩饰不住。
最开心的莫过于赵顼,他心情一时大好,顺着王安石的建议便当场立刻颁布政令,设铁路司,专职大宋铁路建设与运营,即日起便开始规划建设开封府铁路,内设司判吏员数十余,规模比起专利司都大得多。
虽然没有即刻任命相关官员,但这可都是实实切切的肥差,干的又是能有肉眼可见成果的差事,最是涨资历和政绩,可以预见的是,针对这数十个坑位,接下来一段时间,朝堂各方必将陷入一场惨烈的争夺。
不过领导还没落实,底下的技术骨干就已经就位了,除了罗老三和沈括这两个已经有了官身的,其他所有参与到铁轨研发的书院师生都被受到了加官进爵的奖赏,所有人都清一色获得了铁路司承务的官身,入铁路司指导协助铁路建设,虽然只是最低的从九品官职,但也算是正式步入仕途了。
几位先生原本都是科举失意的书生,来同仁书院教书之前只靠着权贵门客身份混口饭吃,如今可谓是鲤跃龙门,虽然没有进士身份,但身为技术官其实更加难能可贵,作为铁路研究的先驱,他们的前途必将一片光明。
更加意外的当属李利和科技班的那两个学生,尤其是孙明和吴川,在受任之时受宠若惊,简直不敢相信,要知道他们两个都才只有十五岁,而且出身贫苦,在这个年纪能凭本事获得官身简直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狂喜一下子笼罩了这些命运得到了改变的人,这段时间研究铁轨,他们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不过回报也异常丰厚,丰厚到让他们的人生脱胎换骨。
这一次的铁轨试点展示以论功行赏的高潮收了尾。赵顼还刻意留下了块写着“科教兴国”的牌匾,特赐作出巨大贡献的同仁书院科技班,鼓励王诜要再接再厉之后,赵顼便在王诜的目瞪口呆之中席卷走了科技班的班底外加书院仅有的四位先生,扬长而去。建立一个新司部可不是张张嘴就能做到的,接下来一段时间朝堂又是有的忙了。
望着空荡荡的足球场,王诜算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人去楼空的感觉,虽然有了些预感,可他没想到赵顼居然这么狠,一下子就把他书院的老底给抄走了大半,连一个先生都没给他留下。天已入秋,眼看同仁书院新学期就要开学了,可这先生居然全跟人跑了,王诜着急上火的简直要跳脚了。
现在的同仁书院可不比当初,随便找几个品性靠得住的书生就可以当先生了,为了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成果,王诜可是花了半年时间才慢慢培养出了这四位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