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异姓王》第204章


扶桑人自然不是今天朱棣所接见的最后一批使臣,但是除了扶桑人,也没有人敢整出什么幺蛾子。这也让朱棣对于扶桑这个国家的好感度又下降了几分。
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们,连装孙子都不会,这样的小弟怎么可能让大哥喜欢?真是一群未开化的野人!
“安南使臣觐见!”就在朱棣几乎笑得脸部肌肉僵硬的时候,殿外小太监的高呼声再一次传了进来。
听到这个名字,王明精神一振。这个安南,他也知道,就是未来的越南。说起安南,这个小国与中原国家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当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时候,这个安南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个时候,它还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直到五代十国后期,安南才分裂出去,作为一个独立政权存在。北宋政府又无力收复安南,后来的南宋更是自顾都不暇。蒙古人建立了元朝之后,安南这块地方他们实在是看不上眼。想来也是,我们黄金家族横扫天下,你这么点小破地方我们都不好意思打!于是,安南一直幸运的存活到了今天。
而安南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识趣的人,眼见着朱元璋打败了蒙元,建立了明朝。他们生怕朱元璋一时兴起,顺手吧安南也给收复了。于是他们年年进贡,岁岁朝拜。而朱元璋看到他们摆出这么低姿态,也不好找麻烦。于是安南便成为了大明的属国。现在朱棣坐天下了,他们当然也要来朝拜。
“宣。”朱棣脸部肌肉不自觉的抽动了几下,缓解一下疲劳。
安南使臣也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走进了大殿,先是对朱棣一番吹捧夸赞,接着安南使臣递上了国书,其实也就是朝贺的文书。
以往来说,这国书中的内容都是差不多,大体就是先把皇帝夸得像朵花一样,然后再说我在大哥您的庇护下如何如何安逸。接着再说希望大哥你继续庇护小弟。
而这次,朱棣接过国书之后也是随意的看了看,不过就是这随意的一看,他就发现了有些不一般的地方。
其实这国书的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妥,与其他各国的国书书内容上都差不多。真正让朱棣感觉不对的,是这个国书的署名。
按理说,这种朝贡的国书上的署名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国王。不然也显示不出这文书的正式以及你对我大明的敬仰之心。
可是,这个名字似乎有点不对。
朱棣的确是刚刚登上皇位,但是他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安南国的国王世代姓陈,怎么着国书上签字的家伙姓胡?难不成你们安南国国王改名了不成?
安南是大明的属国,国王改姓这种大事,必然是要像朱棣报告的。毕竟在中国,姓氏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除非朱棣赐姓,不然谁敢随便改,那就是忘本,就是对老祖宗不敬!
而这安南国王不论是从哪一方面开来,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姓的必要。更何况如果他真的改了,自己怎么能不是第一时间知道?
想到这里,朱棣又仔细的将这封国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依旧是一切正常,不过这个国王的署名却变成了一个叫做“胡汉苍”的人。
胡汉苍是谁?朱棣自问记忆力不错,但是他还真想不起来安南皇室有一个叫做胡汉苍的人存在。
他皱着眉头想了想,不论这个胡汉苍是谁,姓陈的怎么变成了姓胡的,此时定然大有蹊跷!
(本章完)
第245章 安南疑云() 
?? 朱棣放下国书,笑着说道:“安南国王有心了,我大明与安南国世代修好,如今安南国王如此心向大明,朕心中甚是欣慰啊。”
听了朱棣的话,安南使臣们连忙道谢。其实每个人都能够听出朱棣是在说客套话,但是安南使臣们却不敢表露出半分不满。毕竟,他们这个小小的安南,还必须要依附着大明才能够生存。
不过让他们奇怪的是,今天朱棣就只说了这些,而关于赏赐他们黄金白银,绫罗绸缎之类的话却是根本没提一句。
我说,老大您不是要不给我们吧!
要知道,对于安南这样的小国来说,大明的赏赐也是他们每年充实国库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毕竟这点东西在咱们物产丰盛的天朝上国来说不算是什么,可是对于那些蛮夷小国来说还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的。
而这些使臣们也就肩负着“从大明国带点钱回国”的重要任务。可以想象,如果今天朱棣忽然抽风了不给,安南虽然不至于国库空虚,但是想必安南国王是要把腰带勒紧一些过日子了。
就在使臣们一头雾水的时候,朱棣突然说话了。
“朕如果所记不错的话,安南国是陈氏掌权,怎么现在安南国王却是姓胡?”
安南使臣们一愣,旋即他们的头领答道:“禀陛下,我安南国的确是陈氏掌权。但是在几年前,裕宗陛下驾崩,而先皇膝下无子,无奈之下只得将皇位传给其外甥,也就是如今我安南国王。”
“哦?”朱棣眉头一挑。其实这事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毕竟老国王死了,必然要找一个新国王来继承大统。而按照这使臣说的,安南老国王没有儿子,只能将这个位子交给自己的外甥。虽然在朱棣看来交给外甥还不如交给侄子,但是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更何况,说不定人家外甥就比侄子优秀呢?
这么看来,这个叫胡汉苍的人似乎真的是安南的正统皇帝。
但是朱棣转念一想,不对啊!这皇位的来历似乎有些经不起推敲啊!虽然这个使臣说的似乎一点破绽都没有,但是朱棣怎么想怎么不对。没有儿子,那兄弟总有吧,侄子也有吧,实在不行培养一个养子也可以啊,怎么也不能够轮到这个外甥吧!要知道,外甥这一系在皇家之中,可是属于外戚的,外甥继承皇位,岂不是会造成外戚干政?再说,你将皇位传给外甥,那你陈氏自己不是就玩完了?人家得了皇位,难道还能留你陈氏满门好好的活着?
这事有蹊跷!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几年前尔等不细细禀报?”朱棣继续问道。他倒不是关心他国内政,毕竟安南是自己的小弟,小弟的财产继承出了岔子,自己做大哥的自然要管上一管。
“禀陛下,吾皇初登大宝之时,的确有进京言明之意。但那时贵国有奸臣祸乱朝政,而陛下又兴讨逆之军,替天行道。当时吾皇料定朝廷无暇他顾,所以便没有派遣使臣。而现在贵国奸臣已除,吾皇认为此时正是请求陛下册封的时机,所以方才在此时前来,望陛下恕罪。”安南使臣不慌不忙的回答道。
朱棣点了点头,这使臣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想来也是,按照这使臣描述,安南老国王去世的时间和自己起兵靖难的时间几乎差不多。那个时候整个大明打得天昏地暗,他和朱允炆都是卯足了劲要干掉对方。当然后者可能不是,不过那不重要。在国家正打仗的时候,就算安南国派出使臣,恐怕朱允炆也没有时间理会他。而现在自己打败了朱允炆夺得了皇位,这安南新国王向自己求个册封倒是正常。
不过,想到这里,朱棣忽然感觉不对。因为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发家史。要知道,四年多以前,坐在这皇位上的可还是朱允炆而不是自己。自己是打败了自己的侄子,才成功的夺得了这个皇位。
而既然自己可以打败自己的侄子,那么为什么这个叫做胡汉苍的安南新国王就不能打败自己的舅舅,然后夺得后者的皇位呢?
想到这里,朱棣心里的疑惑更甚。虽然这个安南新老国王交替是人家自己的事,而自己作为别国皇帝也不应该“干涉他国内政”,但是安南毕竟是我大明的小弟!
要知道,自从安南成为大明的属国之后,安南的国王都是要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的。这一点上,朝鲜国也是一样的情况。
如果这个叫做胡汉苍的安南新国王真的杀掉了老国王,那可就不仅仅是安南内政的问题了。他杀的,可是当初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下旨册封的安南国王!敢杀大明册封的国王,那不就是在挑衅大明的威严吗?
但是朱棣没有证据。
这毕竟已经是几年前发生的事情了,要想找找蛛丝马迹,那是何等艰难的一件事情?更何况,现在这安南国王已经是胡汉苍,虽然心有疑虑,但是朱棣还是决定先将后者稳下来再说。
“安南国王倒是考虑周到。”朱棣似乎很是满意“既然如此,那么朕便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