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召唤之后汉荣耀》第46章


因为远离战乱,蜀都城墙修筑的不是十分高大,却分外绵长。
邓芝站在门口,两侧城墙根本望不到边,一侧依水而立,一侧盘山而建,远远望去,如同一条黑色巨龙,盘旋在大地之上。城门高两丈有余,门口占据着几名手持长枪的士兵。
走进城内,铺面而来的,是一股十分浓郁的商业气息。
各种旗帜的商品林立,荆州的稻米、交织的茶叶、吴越的利刃、蜀中的锦绸、甚至洛阳的瓷器、凉州的骏马,所有物品,一应俱全!
看的邓芝双眼发光。
最早时候的洛阳城与长安城,也有过这样的盛况,只是随着董卓之乱,彻底萧条了下去。虽然这些年,汉帝刘协历经发展,依然没有了当初时候的盛况。
若是单独这样看蜀都,也算的上是天府之国!
早在西汉时期,蜀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之称,此时蜀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若要是依照当时惯例,征兵“逢十抽一”的话,单独一个蜀都,就可得大军四万!
更别说整个益州之地。
邓芝慢慢踱步在城内,远远看到一处高耸的建筑立在城中显赫位置,不用猜想,就知道是益州州牧的居住之处。
邓芝整整衣衫,慢慢上前。
“站住!你是何人?敢乱闯府内?”守卫见一名文士上前,伸手拦住!
邓芝嘴角一笑,从怀中摸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精巧琉璃玉龙壁,将其挚在手中:“劳烦将这个物件送给刘州牧,就言汉帝使臣邓芝到了!”
守卫本来不想搭理,但是一见来人手持物品晶莹剔透,明显不是凡品,再加上汉帝使臣的言论,让他不敢懈怠。
他小心接过玉龙壁,将其放在怀里,一路小跑,走进院内,递给管家,又小声嘀咕几句。
管家不敢迟疑,接过物品,透过一排排葱葱郁郁的山竹,越过两座假山,前方一个身穿紫色蟒服的肥胖中年男子正坐在宽竹编制的长椅上休憩。
“禀州牧,府外有人求见!自称汉帝使臣!”管家边说,边递上手中的玉龙壁。
“汉帝使臣?”刘璋猛地站起。他伸出肥硕的大手,接过玉龙壁,在手中把玩几下,然后放在阳光下细细观看。
“恩,不错,确实是皇家的东西!”刘璋也算是皇族,以往赏赐的贡品也不在少数,自然知道哪些是皇帝的信物。
只是?
刘璋刚想起步,瞬间又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汉帝派使臣来干嘛?而且还是悄然前来?
肯定有什么问题。刘璋不是父亲刘焉,远不及其圆滑。
如果是刘焉,莫说一个使臣,就算是刘协亲至,也不一定会让他惊慌。
“州牧,那个自称汉帝使臣的,还要不要召见?”管家见刘璋面色迟疑,轻声问道。
“就说我身体有恙,安排在驿站住下,你去把张别驾请过来,我有要事相商!”刘璋思索了一下,还是觉得不要轻易相见为好,得找人商议一下,而他想到的这个人,就是如今的别驾张松。
管家应声而去!
安排士兵送邓芝先去休息,又马不停蹄找到城内别院的张松。
得知州牧相招,张松赶紧整理好衣衫,前来州牧府。
号称蜀中第一智囊的张松,为人最是傲物,唯一的缺陷就是为人身材短小,头发早落,头顶稀疏一片,更加上牙齿外翻,多被世人嘲笑,所以他放荡不治节操,也多亏当初刘焉不以相貌取人,将其留在身边,任职别驾。在刘焉死后,张松自然成为刘璋的第一智囊。
“明公召见,不知有何要事?”张松缓步走进刘璋身边,低声问道。
看到刘璋,张松内心其实有些反感。此人不同其父,刘焉在位之时,尚且知道励精图治,而刘璋性格平庸,胸无大志,一看就是屡屡无为之主。若是一直跟随在刘璋身边,恐怕自己的满腔抱负都会化为灰烬,只是此时,还不能说。
刘璋见张松到来,呵呵一笑,从一旁侍女手中接过一方手巾,将手心的汗水尽数擦拭干净,然后对张松说道:“别驾有所不知,方才有一人,自称汉帝使臣,前来拜见!”
“汉帝使臣?”张松猛地听到,心中也是一惊!
第五十二章 不甘的心() 
“明公此言当真?”张松反问一句。
“来人持有皇家信物,应该是汉帝亲随!”刘璋思索了一下,肯定的点点头。
“汉帝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派使臣过来?”张松的脑子急速的旋转起来。
莫非。。。。。。
一个大胆的想法,瞬间涌上他的心头,让他平静的心,突然砰砰直跳起来。
刘璋见张松面色猛地一变,以为有什么大事,慌忙问道:“别驾可是猜到了什么?”
张松摇摇头:“明公勿慌,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卑职这就去见一见这个汉帝使臣,为明公打探一下口风!”
“也好!也好!”刘璋本来就不知道邓芝为何而来,若是有张松提前打探口风,也知道是利是弊,可以从容应对了!
辞别刘璋,张松飞速走出府外!
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如果决定对了,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命运!
从斑驳的砖瓦之墙走过,越过几条小街,来到一处僻静的灰瓦小院,门口一名老仆正在打扫院落。
张松上前问道:“孝直可在屋内?”
老仆拱手:“主人就在屋内,别驾请进!”
张松也不谦让,挥袖大步走进房内,可见定是与此家主人十分熟识。
小院侧方,一间不大的书房之内,几个黑色书柜上密密麻麻的放着无数竹简、文书。连带木案、地面都零散的放着一些竹简。在靠窗的一个木几上,透过明媚的阳光,可以看到一个黑瘦男子,面色冷峻,一身灰色麻衣,两撇胡须打理的一丝不苟,此时正拿着一根狼毫笔在一张纸上描描画画。此人乃是张松挚友法正,字孝直!
在汉朝时期,虽然还有许多竹简之物,但是纸张已经开始慢慢普及起来。汉朝初期宦官蔡伦使用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造成初级的纸张,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到了汉朝后期,纸张的质量有了大的改进,虽然还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但是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许多州府都专门开设了造纸工坊,供其使用。
张松慢慢上前,看着法正书画。
“这是?天下各处的山脉走势?”张松探头问道。
法正吓了一跳,手中毛笔一抖,差点掉在纸上。他抬头猛瞪一眼张松,才慢慢将笔收好,静待纸张晾干。
“永年,你自己怀揣着西川地形图,还看我的作甚?”
张松哈哈一笑:“孝直所绘的,乃是天下大势,我所绘的,仅是益州小图,格局大小,一看便知!”
法正也不分辨,只是慢慢起身,看着窗外:“纵使心怀天下大势又当如何?不依然是被困在这益州之地!眼下刘璋暗弱,恐怕接下来的日子更加难熬!”
法正出身名士家庭,为名士法真之孙。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焉,但刘焉不善于用人,法正拼命表现,在很久之后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
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正好益州别驾张松也觉得刘焉与刘璋父子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两人才成为好友。
听的法正感慨,张松只是低笑一声。若是有外人知晓,肯定要举报两人诋毁州牧!
“孝直,我方才从州牧府来,你可知道,汉帝差使臣来蜀都了!”张松伏在法正耳畔,小声说道。
“来就来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皇族之间走动不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吗?”法正毫不在意。
“孝直,你久居家中,当今大事反倒是没我看的通彻。春末就有消息说汉帝要来益州协调,只是益州消息闭塞,我们得不到最新的情况罢了。而此时汉帝使臣一人亲至,你不觉得奇怪吗?”张松问道。
法正抬头,双眼猛地发出亮光:“你的意思是?汉帝已经到了益州附近?”
“不错,或许我们还可以认为,说不定已经到了汉中!”张松想得更加大胆。
两人互看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一股熊熊燃烧的火焰。法正家学渊源,自然是十分忠心于汉室的,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