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了,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了。
随着初试的成绩公布之后,正考也随之开始了,通过初试的考生很快就领到了他们正考的准考证,三天之后,正考就要开始了。
赵昀此时最关系的是初试中南北方学子人数,从礼部给赵昀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初试中北方学子有三千多人,南方学子四千人。
这个人数比例让赵昀非常满意,北方学子的人数比较多,这也是对北方学子的支持,而且这次科举初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初南北分榜之后,很多南方学子对次不满,但是随着文吏制度的改革,八千人的文吏入仕,让最后的正考也黯然失色了,之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对最终入仕官员身上,现在所有人都议论的是文吏集团。
赵昀需要一支庞大的文吏集团来治理地方,官员的角色虽然重要,但是所有人都清楚,最终和百姓接触的,其实是文吏和各色衙役们,他们才是基层的骨干力量。
诋报也对文吏的改革进行了全篇的报道,同时让大宋百姓也兴奋不已,尤其是读书人,他们的梦想自然是入仕为官,但是这些人也非常清楚,入仕的毕竟是少数几个人,三年才一二百人,对于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来说,能够入仕的屈指可数。
但是现在不同了,就是当不了官,也可以进入文吏集团,毕竟在大宋吏部公布的薪资里面,文吏是仅次于九品官员薪资的,每个月可以领十银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户出身的读书人来说,是巨大的优惠,十银元,完全可以让他养活一家人衣食无忧。
在对文吏热议之中,科举正考开始了,但是和之前的影响力相比,科举正考确实被之前的初试掩盖了,八千多人拥有资格,但是当日真正进入考场的只有五千人不到,剩下的两千多人都放弃了。
这两千多人都清楚他们的水平,初试都是勉强通过的,正考根本就没有希望,此时能够进入文吏集团,拿上一份不错的薪资,已经是非常满足了,对于正考,这些人也没有抱希望,索性就直接放弃了。
正考考试依然在京城外面的考场,考场这次安静了不少,只有五千多人进入,考试依然是之前的流程,在一番检查之后,考生进入考场了,考试过程都一样,就是考题不一样,而且正考是分为两天进行的。
第一天主要是填经,正考的填经要比初试难上很多,而且还有词语解释,加上自作诗词,这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完全是一个综合考察了。
但是能够进入正考的考生,对于这些考试内容,也是非常清楚的,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都完成的很好。
考卷一共分三页,第一页是填经,第二页为经义,各印有二十个考题,最后一页是诗词。
填经最简单,和初试试题一样,都是在典籍名言警句里面选择地去掉几个词语,然后让考生填写,这个考试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很多人都是满分的。
经义就类似于名词解释,每个题目下面都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处答题,出题的都是是饱学之士,所以出题非常讲究,把握的也非常好,不会出那些众人耳闻目睹的“名句名言”,但也很少出那种偏冷生僻的字句,出得都是每部书里的要害和有关联的字句。
诗词部分则是分为诗和词,诗以“入秋”,“北伐”,“求学”,为中心思想分别各写五律、七绝、七古各一首,题目不限,写景、写人、述志都算涉及到了。
词部分以《临江仙》,《醉花阴》两个词牌令分别写一首有关大宋山河和北方中原场景的词。
放眼望去,考生们都在埋头书写,这五千人都是各州府的才俊,而且这是大宋北迁之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很多舞弊的现象还没有发生。
像经义这种考试,对于这些考生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诗词也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主流,这个时代读书人写诗就像后世学生解数学题一样,大多数人的诗词都是妙笔生花,做得锦团花簇。
其实众人都清楚,真正能够取得好成绩的,是在最后的策论上面,如果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甚至可以直接入仕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所以很多人都将重心放在了策论上面。
策论的试题是由赵昀出的,可见策论的重要性,只有等到策论快要开始的时候,御林军才会带着试题果然,然后朝着考生公式,考生就可以根据试题进行答题了。
正考第一天非常顺利,全部的重头戏都在第二天。
当策论快要开考的时候,众人都在等待着赵昀的试题,毕竟策论的试题将直接决定考试的成绩的。
很快,赵昀的试题就送到了,一队御林军士兵带着带着一份火漆文件来到了主考官乔行简身边,随后将赵昀是试题交到了乔行简跟前。
乔行简接过试题,立刻和身边的几位学士们检查了一番上面的火漆,查看完好无损之后,立刻打开了文件袋,随后将里面的试题拿了出来。
众人全部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乔行简身上,乔行简立刻打开试题,看上一眼,顿时眼神一凝,赵昀出的试题让乔行简有些诧异。
纸上写着两句话,第一句是“格物致知”,第二句是“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第一句出自儒家经典《礼记》,这是最传统不过的考题了,而且这个“格物致知”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科举试题中了。
但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了,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首次提出“格物致知”的含义,一直到现代的儒学学者,已经争论了一千余年,至今仍无定论。
所以自隋朝开始科举之后,一直到现在,这句话多次出现在科举考试中,尤其是现在儒家理学盛行,当世流行的程朱理学,陆氏理学还有浙东学派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同。
第二句话“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出自史书《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吴兢撰写,成书于唐开元八、九年,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
(本章完)
第494章 大考落幕()
?? 乔行简和身边的几个文官,还有几个监考官看到赵昀出的题,心中都不由地紧张了起来。
“格物致知”这个正好是戳中了江南理学的软肋,乔行简心中非常紧张,江南理学对这句话的解读也有很多版本,但是乔行简明白,以程朱理学来解释“格物致知”,赵昀绝对不会喜欢。
至于后面的这个“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这句话也不是儒家典籍里面的,反倒是出自《贞观政要》,虽然不在儒家典籍里面,但是也算合乎情理,毕竟这些人参加的是科举考试,所以他们的目的是入仕过关,对于《贞观政要》这种争论性的名著,自然是不能放弃的,而且《贞观政要》记录了大唐各种大事的决断和执行,是后世执政者非常宝贵的参考典籍。
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一众人看到赵昀的考题之后,虽然各怀心思,但是也不敢耽搁,立刻开始向考生公布试题。
很快,在场的五千多考生就得到了印制板的试题,上面就是以“格物致知”和“君依于国,国依于民”两个观点进行论述,策论一篇文章。
考生们对于“格物致知”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就有些陌生了,一些博学的考生看过《贞观政要》,但是没有像儒家典籍一般牢记深挖,但是也有不少考生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何处,他们根本就没有看过《贞观政要》。
但是在场的都是读书人,就从字面也可以理解八九分意思了,所以很快就开始论述了。
策论考试其实非常简单,考生只要有观点,书写起来非常快,甚至有的考生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将论述的观点书写完了,然后在好好地检查一番,只要没有错别字就可以了。
毕竟这些策论的考卷是需要本誊抄下来的,以免阅卷人认出考生的笔记,或者是考生在试卷上面做了记号,出现作弊的情况,所以很多考生对于在字迹不是很在意,主要是在观点上面。
虽然在场的考生中有不少江南理学的考生,他们都是秉着程朱理学的观点来论证这两个考题。
但是这些考生也不是固执的人,此时关系到自己的仕途前程了,大家都知道赵昀对程朱理学有偏见,清楚赵昀喜欢使用的人,所以很多考生都改变了传统的义理论证,开始朝?
小说推荐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大宋之安居乐业》作者:黑刀[大宋之安居乐业 黑刀 著/书籍介绍:这里是喧嚣的大街,街上人来人往,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正是一副市井繁华图。突然,一阵马蹄声传来,一个背插五色小旗的骑士纵马穿过大街,同时骑士那洪亮的声音传来“大秦的勇士们,你们的弯刀是否依然锋利?你们的强弓是否已闲置蒙尘?你们
- 最新章:第335章
- 缘定大宋之南菱郡主
- 《缘定大宋之南菱郡主》作者:澜辰猫咪正文引言你相信缘分吗?了解命运吗?知道他们是一种多么奇异的存在吗?缘分是点,是线,还是网?而命运又是怎样的?不管你相不相信,在这个奇异的世界,也许有一天,你会被一个诡异的点,一条神秘的线,甚至一张惊险的网,拉离原本生活的轨道,感受或承受那扑朔迷离的缘分或命运*阳光
- 最新章:第151章
- 大宋职业侦探
- 作者:潇烠】第一章 失踪恍惚之中,张小刚觉得有人在对自己说话“赵爷,你醒了?哎呀,这下可好了,整整一天一夜,你总算醒过来了。我得赶紧去告诉大家,他们这会还正在为你着急呢”听到身边有一个人在那里喜出望外地说话,还称呼自己为赵爷,刚刚清醒过来的张小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想看一看对方是谁,可是当他努力地
- 最新章:第130章
- 皇帝职业指南
- 文案:腹黑小皇帝成长史赵缨:为了天下,我愿意机关算尽,不择手段柳拂衣:为了你,我愿意着红妆,描峨眉,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内容标签:搜索关键字:主角:赵缨、柳拂衣 配角:三七、温庭秀 其它:第1章 倾城之资 是夜,太和殿灯火通明,今日元旦普天同庆,殿内歌舞升平,角落处烧着银骨炭使整个大殿温暖如春。赵
- 最新章:第47章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重生之宋武大帝》作者:殷扬第一卷 危局篇序言南宋末年,皇帝昏庸,朝纲不振,奸臣当道,君子退避,内政日益,官无廉官,吏无良吏,朝庭法令朝令而夕改,法无定法,百官无所依从,百姓无所依靠,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外政更是不堪,军事上与蒙古作战屡战屡败,败军覆师,空耗国力。忽必烈整军经武,志在灭宋,蒙古大军
- 最新章:第456章
- 宋末之帝王系统
- 简介: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诗人—林峰,回首数十年,他马踏锦绣江山,坐拥美女如云,麾下人才济济,顿时豪情万丈,不由吟诗一首:莫听宋皇求饶声,何妨踏马去纵横。田虎王庆和方腊,谁怕?帝王系统任我行。可怜辽国天祚帝,微怂,蒙古完颜喜相逢。回首都是天命地,无趣
- 大宋职业侦探(潇烠)
- 作者:潇烠张小刚与好友登山行乐,不料乐极生悲,意外失足,却因此成为了开封府包大人手下的一名捕快。在跟着包大人破获了数起案件之后,窥得其中门径的张小刚,决定离开包大人,自立门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且看张小刚如何在大宋朝的天空下,成为一名洞悉人心、智计百出、屡破奇案的职业侦探。第一章 失踪
- 最新章:第130章
- 大宋帝国之横扫天下
- 大宋帝国之横扫天下作者 狼中豪杰第一章 特等奖“你中奖了 高飞迷迷糊糊中听到这话在自已耳边响起,睁开眼睛,却看见自己整个人飘在空中,上不接天下不沾地,顿时一脸懵逼“你中奖了 声音还在继续,充满着无尽的诱惑 这是在哪里啊?高飞完全没搞懂状况 四周静静地,头上繁星闪烁,脚下氲氤之气萦绕 突然头脑中一阵疼
- 最新章:第382章
- 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扬)
- 作者:殷扬著名的历史学教授李隽因一次意外的空难来到南宋这个动荡的年代,更不幸的是他还成了南宋亡国皇帝宋度宗,成了雄材大略的忽必烈的对手,更糟糕的是,伯颜大军已经兵临临安城下。值此南宋危急存亡之秋,内忧外患之际,李隽将如何抉择呢?一腔热血能否挽回南宋的幸存。序言南宋末年,皇帝昏庸,朝纲不振,奸臣当道,
- 最新章:第4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