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闯末世》第237章


东汉末年,黄巾之始,天下大乱,有潘临、彭绮、彭式、费栈、祖郎、严白虎、金奇、毛甘、黄乱等诸多地方割据势力。
因社会动荡,或者不纳王租而占山为王,被统称为山越。
晋书曾把西晋将领王濬灭东吴的过程称为“王濬南征兵无血刃,扬越为墟。
晋书武帝纪把东吴称作扬越。可见山越的称呼原因可能只是对山贼的地域性称呼。
山越一词也常与浙/江、山民等共同出现。
这也解释了为何山越势力彼此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为数众多,时而出现。
孙权时期,江南的开发主要仍在长江沿岸和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岭南珠江流域也在逐步兴起。
而广大内地,仍是地广人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
这时期,在东南内部地区居住的是越族。
因为他们居住的地区多是山地,历史上就称他们为山越,这与秦汉之际,东越、闽越、南越的得名是一样的。
实际上,他们都是越族。除去居住平原地区的已经汉化外,大部分山越人仍很落后。
他们居山谷幽邃之地,“未尝入城邑,对长吏”,自然也不服役纳租。
山越人口众多,地区广大。
他们居住地区又靠近孙权统治地区中心的吴郡、会稽、建业等地,对孙权政权的巩固和稳定,有相当大的威胁。
孙吴统治阶层不得不考虑如何征服山越,使他们成为东吴的兵源和财源,变有害因素为有利因素。
孙吴与山越人的战争,从孙策时即已开始,一直到孙皓时止,几十年中连续不断,几乎与吴国的统治相始终。
其中,次数多,规模大的征讨战争,多在孙权时期。
每次征讨之后,就把降服的山越人中强壮的收编为士兵,赢弱的划归郡县。
东吴政权后期,孙权死了以后,诸葛恪征讨丹阳郡山越,一次就得兵四万人。
据吴志各传中所载诸将征讨山越所得士兵人数加起来,已不下十三四万。
吴亡时,吴国士兵人数大约有二十多万,其中山越人约在半数以上。
就连东吴举全国之力,从开国到灭亡,都还一直在与山越部落作斗争。
凭借宁凡区区两人,怎么去撩拨山越人?
吕素素垂头丧气,心中痛惜,对宁凡道:
“咱们走吧,去隔壁龙虎山。”
宁凡眼前一亮,有了对策。
第294章 张家内部纷争() 
吕素素不说,宁凡还没想起来。
从汉中出发的时候,张鲁便将龙虎山张家天师道一脉的节制权力交到他手上。
宁凡自己不可以动手,不代表龙虎山那些人不能够动手啊?
他可以调遣龙虎山张家的人马,将这伙山越人驱离。
之后,宁凡就又可以和吕素素两人上小山,过上没羞没臊……咳咳,闲云雅鹤的隐居生活。
他与吕素素两人来到隔壁龙虎山,却看到一副令人不可置信的景象。
山上破败不堪,原本鳞次栉比的道观殿宇,全都挂满灰尘,结满蜘蛛网,没有丝毫鼎盛的迹象。
整座山上,确实只有一位老道士在守山。
宁凡去问过之后,才知道,这是张道陵的徒弟,王长。
他还认得宁凡,听到宁凡的问话,叹了一口气,将其中事由,娓娓道来。
原来,自从张鲁夺取五斗米道的权柄之后。
原本真正把张道陵的天师道,发展为五斗米道的张修气不过,便出走汉中,将龙虎山上的人与物席卷一空。
远走北方,开创全真道。
张修却是张道陵的族侄,比张鲁高一个辈分。
彼时,威望还是不小的,又是张道陵后辈。
故而,将龙虎山席卷一空。
这才有了宁凡老巢被山越人占据的情况。
不然,龙虎山那一众道士盘踞,什么人敢在左近占山为王,建立根据地?
“张鲁这个小子,是想要利用我啊!”
宁凡听完老道士王长的话语,冷声道。
易小川曾经说过,张鲁这家伙不是好人。
历史中有记载:
在《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其下接着叙述张角太平道、张修五斗米道的传教内容,也叙述了张鲁在张修五斗米道的基础上的许多改良之处。
同时,史书称张角为“道师”、“大贤良师”,张修为“祭酒”、“鬼主”,张鲁为“君师”、“天师”,也是有差别的。
张修作为“巴巫”对巴人的巫术是十分熟悉,并用以传道,光和年间在汉中和巴郡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势力。
在张角于灵帝中平元年二月起义之后,张修也于同年七月在巴郡发动五斗米道徒举行了起义。
他们攻打郡县,杀害贪官,沉重打击了朝廷在川中的统治。
一些地主豪强惊呼“季世不祥,米巫凶肆”,以至于史家特地将他与黄巾起义领袖张角并列在一起。
张修能在灵帝光和或者中平年间举行武装起义,其初期活动和准备时间应该在这之前的几年乃至十几年。
张修在武装斗争失败后,是被苏固赶出了汉中地区,被迫南下回到巴郡地区继续展开活动。
后来,被益州牧刘焉招降,被封为别部(即巴部)司马。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注引《典略》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矅。
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矅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就是说,在张角传播太平道的同时,张修也在传播五斗米道。
关于张修,根据《典略》说法,他的活动年代应该是晚于张陵,与骆曜、张角同时代,是巴汉一带五斗米道的早期领袖。
《后汉书·灵帝纪》说:“中平元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
引刘艾《纪》曰:“时巫人张修疗病,愈者雇以五斗米,号为五斗米师。”
《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
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以上是对张修的记载。
当然,作为真实经历这一切的宁凡而言,这些并不足为信。
张角是为了对抗盖世大妖魔,逆转朝代国运属性,打乱其规划,才发动的黄巾起义。
这和张修不一样。
张修只是为了发展自身实力,又和张鲁于张家内部争权夺利。
远没有张角的胸襟魄力。
而史书中,对张鲁是这样记载的:
张鲁是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在张陵死后,张鲁父张衡继行其道。
张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
张鲁通过其母与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
初平二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
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
兴平元年,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
刘璋以张鲁不顺从他的调遣为由,尽杀张鲁母及其家室。
又遣其将庞羲等人攻张鲁,多次为张鲁所破。
张鲁的部曲多在巴地,刘璋于是以庞羲为巴郡太守。张鲁袭取巴郡。
于是割据于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短暂的****的反动政权。
据史料记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
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称“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
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
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
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这种****的策略中,有些治理办法,还是比较可取的。
但张鲁的初衷并不是基于百姓考虑,只是为了发展自身势力,想要割据地盘,成为张家永久的自留地。
宁凡对此敬谢不敏。
更何况,张鲁这家伙,发家都靠的是自己母亲,然后卑鄙地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