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第279章


吴如孝、李世贤等人互相看了一眼,面露喜色,东王壮志犹在,他们这帮人就有盼头了。
鲍超面露尴尬,自己是官军出身,不好接话。王大棒则一脸茫然,他们这些福建人来这里只是求财的,最多只听说过反清复明,对于太平天国则没有什么特别感情。
杨小山看了他们两人一眼,知道两人虽然带队投了自己,建制上是一家人了,但现在思想还没有整合到一起,这还需要时间来磨合。
“异国他乡我们中国人更要团结,从现在起大家全部恢复太平军的着装,穿了统一的军装,就不要再管以前是谁,都是太平军,都是一家人。”杨小山知道秘鲁可不比中国,人一抓一大把,现在能凝聚的就是这不到两千的华人矿工。如果连这些人都带不好,又何谈什么打回中国,重建天国呢?
“来呀,把头巾拿过来,大家现在就都扎上吧。”杨小山让卫兵端来一个木盒,里面是刚刚做好的黄头巾。
杨小山率先把头巾扎好,其他人也依次扎好。
所有人服装一致后,再看对方,似乎顺眼多了,至少比以前又亲近了些。
“东王,我们要不要重新蓄发?”老吴提问道,毕竟来秘鲁前,大家都是长发。上了运奴船后,为了卫生才被逼剪掉了头发。
杨小山迟疑了一下,头发这件事可不简单,里面的政治意味很强。无论是剪掉辫子还是留辫子,当年为了这一点区别,多少人头落地。现在的队伍好不容易拉起来,不能为这个问题在内斗了。
“既然大家已经剪掉了头发,我看现在的板寸就挺好,人看着精神,做事也方便。大家就保持这个状态吧。”杨小山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鲍超和王大棒暗暗松了口气,人就是这样,一旦习惯养成,就很难改变。没有头发都好说,有了后,到底要不要辫子,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不一样的,总有人会想方设法做点什么,比如说头发里藏一条小辫子。一旦被发现,肯定又是大风波。
“你们同意不,还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我这人你们是知道的,最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今天大家定下来的事就不折不扣的执行,不要现在不说,背后去不办!”杨小山知道要有战斗力,必须先统一好思想,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以后才能在秘鲁打开局面。
“东王说得多,如果有人两面三刀,我李世贤第一个不饶他!”李世贤狠狠地看着鲍超和王大棒。
王大棒吓得一哆嗦,连声道:“东王的话,我们一定照办,我回去后就让他们都系上头巾。”
鲍超慢了一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属下以前没读过书,实在愚笨。这上帝的赞美诗实在背不下来,能不能多缓些日子。”
杨小山看了他一眼,心想你还愚笨?其实就是不想过礼拜呗。在和平的礼拜日,太平军按照传统是得统一过集体生活,一起唱赞美诗的。
鲍超看到杨小山的眼神,脸红了红,知道自己那些小心思东王全了解了。
宗教是个比头发更大的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天国起家靠的就是忠实信徒们的舍生忘死,最后败落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宗教问题,无法吸引读书的知识分子加入,形成不了更大的统一战线,以致让已经摇摇欲坠的清廷缓过气来,提拔放权给曾国藩等人,给了天国致命一击。
“你小子想不入拜上帝教?太平军人人都会唱赞美诗,别人唱得,你就唱不得?我看你是有二心吧。”李世贤有些愤怒,怒斥道。
鲍超把心一横,也豁出去了:“我信如来信观音,就是不信什么洋鬼子的上帝,这本来就不是中国的东西,为什么要信?你看那个佩德罗神父,他也是个上帝信徒,干的就不是人事!”鲍超在湘军呆得时间很长,被曾国藩那一套洋夷之分洗脑了,很难接受拜上帝教。
“你!”李世贤被鲍超的话哽住了。这个佩德罗神父的例子还真是没法辩驳。
“你们不要吵,让东王决定。”吴如孝在旁边打起圆场,他是个精明人也久在杨小山身边,知道杨小山对宗教向来不怎么关心。他这一点还曾被天王洪秀全指责过,认为他对上帝的信念不坚定。
鲍超也很聪明,他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敢在这里把这件事提出来。
杨小山在心里盘算了好几,才叹了口气道:“好吧,这个对新来的兄弟就不强求了。宗教是不能强迫,人愿意信上帝,上帝会保佑他。如果不愿意信,即使是上帝也不能强迫。你们先回去吧,明天在广场展开建军仪式,你们回去赶快准备准备。”
鲍超面露喜色,他个人其实无所谓信不信,关键一大帮湘军兄弟实在是难以在短时间改变,说服大家加入太平军,他和冯子材已经是利用个人声望压住了反对的声音。如果再让大家背赞美诗,这些原来湘军出身的兄弟怕是更难以认同。
鲍超和王大棒先回去了,李世贤在旁边有些忍不住道:“东王,我们太平军可从来都是拜上帝教徒啊。就怕他们以后有二心!”
“世贤,咱们做大事一定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与人相处要求同存异,才能多交朋友。”杨小山借用了两位伟人的名言来说服李世贤。
“东王说得多,咱们得因地制宜,这里可不是中国,拉队伍不容易啊。”吴如孝琢磨了一下杨小山的话,佩服道。
“老吴,咱们以后做礼拜,也要多提中国的传统历史。你是有文化的,多跟他们讲讲三国水浒的故事,我想他们会爱听。”杨小山吩咐道,天国不能是****的国家,要想团结更多的人,从现在起就要淡化宗教色彩。
“是!”吴如孝点头道。
“世贤,你再多带几名兄弟下山去,一旦有敌人,立刻前来汇报。”杨小山估摸着矿厂出事,秘鲁政府肯定有所反应,要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第363章 正式建军() 
?? 最热的夏季已快过去,这些日子里胡安矿厂焕然一新,杨小山考虑到在秘鲁人生地不熟,暂时不适合转移到其他地区。而且矿厂内还有不少资源,一些生活用品、工具、机器,住宅等,把这里作为暂时的根据地是目前最合适的。
矿厂内到处都贴了太平军的告示。
一、要遵守天令。
二、与当地人秋毫无犯,凡偷、杀、烧、吸毒、奸淫者杀无赦。
三、同心协力、临阵退缩者斩。
四、不得私藏财产,全部所得归圣库公用。
杨小山基本沿袭了太平军以前的做法。唯一不同的就是他没有单独住去更好的房间,还是和大家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
矿厂最好的房子,迪马利的房间被改造成军部会议室,供研究军情,布置任务用。
所有兄弟都换上了赶紧整齐的衣服,因为条件有限,都是原来的工作服改的,只是后面绣上了“太平”两字,普通的士兵都换上了崭新的红头巾,军官带黄头巾。
经过一番打扫,原来黑乎乎的矿厂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原来看不懂的西班牙字都换成汉字提示语。
杨小山考虑到大部分原来的矿工并不会使用火枪,现在教手头的子弹和枪支也不够,要想早日形成战斗力,还是得用刀枪棍棒。所以命令手下一些会铁匠活的士兵利用矿区的机器,日以继夜打造作战用的冷兵器。
好在矿厂里不愁资源,很快第一批太平刀、太平矛被制造出来,交付到战士们的手里。
除了兵器,太平军的旗帜也纷纷赶制出来,红色牙边的金色东王旗插满了整个矿厂,迎着山上的秋风,噼里啪啦呼呼作响。
杨小山决心在这里先休整队伍,整编和训练刚成立的太平军。他按照太平军的建制,封鲍超和王大棒为军帅,各领一军,分别为前军、后军;自己也领一军,为中军。并颁布了太平条规严肃太平军的军纪军律。
今天是太平军正式成军的日子,广场上所有人列队出席,声势浩大。
阳光从东面的地平线上照耀过来,鲜红的头巾如同跳跃的火炬,汇成红色的海洋。手里的长矛大刀火枪都被战士们紧紧攥在手里,等待着东王杨小山的出席。
战鼓咚咚,长号嘹亮,广场上一面金色大旗到来了,金边红底,上面绣着一条蛟龙,怒目举爪。大旗上一行金色小字:“太平天国东王杨。”
众位军帅、师帅上前迎接,杨小山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他面带微笑,用一种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