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红颜》第18章


图的私情,并愿代他一死。
曹操为了进一步试探来莺儿对爱的勇气,他叫来莺儿在一个月内训练出一个小型歌舞班,只要她能做到就同意来莺儿可以代情人一死。结果一个月的时间,小型歌舞班就让她训练得很成气候啦。曹操看着这些天日渐消瘦的来莺儿,有一丝怜悯袭上心头,不禁脱口而出:“其实你可以不死啊!”
故事的结局,是来莺儿遵守自己的承诺用自己的死换来情人的生,于是慷慨地去了,大概来莺儿是个固执的女人,虽然感谢曹操成全她的爱情,却不愿接受曹操饶她不死的恩惠。
最著名的说法是,一代枭雄曹操为这个决然的女子流下了一行少见的情泪。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能让曹操那样铁石心肠的人都动了恻隐之心,给她活下去的机会,这姑娘怎么就那么死心眼,一心就求死呢?
好死不如赖活着嘛,我真不知道这姑娘是太傻还是太义气!大概,这也算留给后人一种信念:世间还有一种真情叫守承诺!
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女人,你可以认同她的痴心和勇气,但不能苟同她对自己太狠心,明明有活下去的机会为什么要去见阎王,死,干嘛要那么着急?
所幸现在的女人要上班进修旅行看电影偷菜玩游戏,早视爱情为生活奢侈品:有最好,没有也能活。
偶尔想起这个叫来莺儿的女人,还会感叹她生不逢时,同为美人,人家西施可就比她死得有价值多啦,好歹算是为国捐躯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世间有一种女人总是在追随感觉,认定自己爱的人后,情愿为所爱的人付出,甚至包括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你可以不认同她的傻却不能不认同她的勇气。作为一个聪慧的女人,在爱人前要先自爱,在有所付出的过程中,当你发现自己所爱的人竟然不值得爱,那么该分手就分手,长痛不如短痛。但无论怎样,这世界还是会有一种女人,直到生命的终点也发现不了被男人欺骗的真相。
第二,爱情有时真的只是女人一厢情愿想象中的美丽,古往今来痴情女瞎眼看上薄情郎,财色都输了个一干二净,是怪女人看不穿还是化茧成蝶的爱情原本就是千年难遇的艰辛?
第三,其实很多时候,我也不是非你不可,你也不是非我不可。所以什么生啊死的实在是抬举别人,看轻了自己,生活的意义从来不是只谈爱情,生下来活下去,这才是真理!
第36章 小乔——战火灼伤她的泪光()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每当读到这首意气风发的词,我便会想起三国里那个叫小乔的女子。在后世的流传中,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国故事里,这个寂寞而美丽的叫小乔的女子,以一种淡然而略带神秘的气息萦绕于文人墨客的想象中,从未老去。
小乔的美毋庸置疑,胭脂井旁胭脂红,井如明镜常梳妆,恰似出水芙蓉。乱世的佳人回避不了乱世的英雄,这年佳人小乔十六岁,嫁于英雄周瑜。
周瑜那时二十四岁,已是东吴的水军大都督,温文尔雅,正如一株临风的玉树,举手投足间,又有些英气逼人。
据说,有次宫中宴饮,乐师不小心奏错了一处地方,他一下就听了出来。于是,后来有些弹琴的女孩子就经常故意弹错,只是为了博他一笑。“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想必那时的周瑜是很多女人爱慕的偶像和王子,十六岁的小乔便怀着满心忐忑与等待嫁给了这个叫周瑜的男人。
从此小乔与周瑜朝夕相伴,形影不离。连打仗的时候都陪在周郎身边。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据史学家说小乔也曾参与。当时,周瑜是孙刘联军的统帅,虽然小乔没有一身好武艺,没有像宋代梁红玉那样戎装上阵,击鼓调兵,可我们可以想象她在营帐里与周郎做伴,出谋划策,或者哼一首小曲解去他一天的疲乏。
乱世与英雄,战争与美女历来是令人浮想联翩的过往。所以也就不足为奇让后世的诗人杜牧、苏东坡他们都思思念念,意犹未尽地写下了“铜雀春深锁二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别样多情的诗词。小乔,一个历史过往里没有留下完整名字的美丽女子,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风轻与云淡才让她有了令后来人浮想联翩的旖旎。
小乔与周瑜琴瑟相谐,举案齐眉地度过了十二年的幸福生活。这十二年里周瑜作为东吴军队的统帅,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犹记得有个成语是“天妒英才”,也许老天也真的嫉妒小乔过于美满幸福,周瑜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那时,小乔也不过才三十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许多年后的某时,我在微凉的夜里反复吟咏这两句诗,仿佛看到满屋溢满暗香,那个被唤作小乔的久远女子,那张绝世而独立的姣好容颜如春风里沾露初开的梨花,惊起我心里微微的疼痛。
第37章 郭嬛——非著名皇后() 
提到魏文帝曹丕,你必然会想到著名美女甄宓,但我想写的却是你可能不是很熟悉的郭嬛。因为她的出现,那个叫甄宓的风华女人如坐针毡。因为这个女人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过人的胆识与才华。所以,到最后甄宓失宠,她成为曹丕最疼爱的女人,被封为皇后。
郭嬛,她的爸爸郭永在东汉末年官至南郡太守,她在三男二女的兄弟姐妹群中居中。据说她从小就是美人胚子,从小也就有过人的聪慧和优雅的言谈举止。因此很为老爸所疼爱,说她有“女中王”的气度,就为她取字为“女王”。郭女王从此替代她的真名被叫响了。
郭小姐年幼时颠沛流离,在无休止的奔波中度过。在黄巾起义中,她的父母和兄弟们都不幸死去,她自己则由官宦人家的小姐沦落为铜鞮侯家的婢女。再后来,她作为礼物,被主人送给了曹丕。
一个有过人美貌与胆识的女人显然不会让自己被命运左右,年少的郭女王虽然只是个婢女却从没有灰心和丧气。果然,有志者事竟成,郭女王的美丽与智慧崭露头角,很快引起了曹丕的注意。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称郭小姐“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就是说,郭氏不仅勇于献身,更善于献计。当年曹丕与弟弟曹植为争夺接班人的事情打得不亦乐乎。曹操本来更喜欢曹植,但曹植恃才自傲、张狂任性,曹丕则选择了隐忍低调、谦虚谨慎的做人策略,赢得周围一片赞誉,最后胜出,被曹操立为接班人。史书说在这件事上,郭氏是有智力贡献的。她像曹丕身边的智囊,拥有参与政治斗争的智谋,更包装了曹丕良好的公众形象。因此,当曹丕接班后,立即将郭氏升为夫人;曹丕最后终于胜出并且称帝后,又立即封郭小姐为贵嫔。
郭小姐终于凭自己的本事赢得了一定的地位,虽然离女王或者说皇后的位置还差那么一段路。最后,那个名气显赫的美女甄宓因为欠缺点大脑成全了郭小姐的未来。
后宫里女人争宠无非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要不就使一点见不得人的小阴谋。但多数美女通常会拥有一个跟她们的美貌不成正比的大脑,如甄宓出生高贵,但她的智商显然在郭女王之下。再说甄宓性情骄傲,哪里受得了一个婢女出身的女人爬到自己头上去?于是形象全无地在后宫摔摔打打,无论在谁面前都要痛斥对郭小姐的嫉妒和不满。郭小姐是个懂得以退为进的聪明人,只当什么也没听到,对后宫里的谁都和气。后宫也就那么大的地,一不留神有些造谣中伤就给曹丕听了去,两个女人谁高谁低一比之下,郭小姐简直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于是曹丕当皇帝一年后,他派人将甄氏赐死了,这一年甄宓年近四十,按那个时代的年龄标准,显然已算色衰了。据《汉晋春秋》记载,甄氏下葬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这说明曹丕既讨厌见她,也不想让她有申辩的机会。帝王的变心从来残忍,曹丕下手那么痛快,显然早已将多年前对她的宠爱忘到九霄云外去啦。
甄宓死了,曹丕自然想让郭小姐做皇后,于是便向大臣们提出了这个意向。《汉晋春秋》中写道:“不得以妾为嫡。”齐桓公也说“无以妾为妻”。作为婢女出身的姬妾,郭女王这样的身份,是不配做嫡妻更不配做皇后的。郭小姐也得知了这样一个结果却没有一点不快,反而向曹丕进了一道正式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