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杀伐系统》第233章


凉州十郡,汉阳郡可以李鸿章兼任,武都郡太守任命为庞季、陇西太守任命为蒯越、安定太守任命为韩嵩、北地太守为徐庶、金城郡太守为李善长、武威郡太守为郑袤、张掖郡太守为胡综、酒泉郡太守为阎圃、敦煌郡太守为吴懿。
张毅计划在敦煌、张掖属国的居延、武威、汉阳郡的冀县、武都郡的故道驻守大军,加上其他各地的军队,大概需要四五万左右。汉中现在有大约三万军队,那么至少还需要让薛仁贵带去汉中三万大军,因为汉中也需要一万军队驻守。
薛仁贵带着杨志、花荣被吕光、杨任、杨昂换回到寿春,张毅又给薛仁贵调拨了严颜、孟琰、孟获、王彦升、张家玉、陈邦彦、陈子壮、寇封、王平、朱桓、吕常。调集这么多的人,主要还是分驻各郡,凉州之地不太平,各郡都要有一个将领,以免羌人叛乱。
薛仁贵带着众将还有三万大军向汉中出发,从沿着汉水如房陵,然后再上上庸。郑浑这一年多,已经打通了房陵到上庸以及上庸到汉中的道路,虽然没有修出大陆,但是通过军队还是没有问题,至少不需要再攀岩。
到了汉中差不多已经是八月份了,薛仁贵暂时驻扎在汉中,等待蜀中的今年的粮食运送过来。汉中囤积的粮食在去年攻蜀的时候消耗了很多了,剩下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支持五万大军的战争了。
七月份,曹操驻军于蒲坂,想要渡河西进。
马超和韩遂说道:“只要我们驻守在渭河北岸,不到二十天,河东的粮食就会用完,曹操自然会退兵了。”
但是韩遂却认为半渡而击更好,马超以勇著称,对自己的计策把握不大,于是便听从了韩遂的意见。韩遂是多年的老江湖了,纵横凉州数十年,以智计闻名,被称为九曲黄河。
但是曹操听说了马超的计策之后,却大呼起来:“马儿不死,吾恐无葬身之地。”
八月,曹操后方的粮食跟上来了,他就准备在蒲坂渡河。他派徐晃率四千人夜渡河水,安营扎寨。马超听说了之后,派梁兴去攻打徐晃。
马超、韩遂等人并没有把曹操太放在眼里,他们被这些年关中横行的思维给限制住了。这些年他们在关中横行,钟繇、张既等人连番的请他们出兵攻打敌人,让他们有了一种错觉,那就是曹操的兵马没有什么能耐。而且他们对徐晃也没有映象,根本就是无名小卒罢了!所以才会派梁兴前去进攻徐晃,而且只带领五千兵马。
徐晃那是什么人?被曹操称为周亚夫再世的人,就算再没有能耐,但是也不是一个小小的梁兴可以对付的。梁兴虽然是西凉军阀,但是西凉军阀当中成气候的也不过就是马家和韩遂而已。
梁兴没有任何意外的战败了。
曹操自己亲自率军从潼关北渡,想要和徐晃汇合。前军刚刚过去,马超就杀到了。曹操带着许褚率武卫军断后,继续让士兵渡河。不过马超杀过来,很快就将曹操的军队冲击混乱,杀到了曹操附近。曹操坐在胡床上巍然不动,颇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的架势。
不过许褚和张郃等人却害怕了,连忙驾着曹操上了小船。马超追到河边,对着曹**箭,箭如雨下。要不是有许褚在身边保护,曹操可能就死了。许褚一边拿着马鞍挡箭,一边拿着竹竿撑船,逐渐逃离了箭矢的范围。
这个时候,曹操手下的一个校尉丁斐在下游放出了大量的牛羊出来,马超的手下纷纷去抢夺牛羊,顾不上攻击曹兵。曹操的军队这才顺利的渡过渭水,和徐晃汇合。
曹操的手下不断的找曹操,找到曹操之后,都惊喜交加,有的都被吓哭了,曹操却大笑说道:“今几被小贼困住。”
曹操自从军以来,虽然败仗不少,但是如此狼狈的败仗也就那么几次。第一次被徐荣埋伏,第二次是在濮阳对差点被吕布抓住,第三次就是这次了。
这让曹操对马超刮目相看,曹操统一北方,他认为唯一的一个对手就是张毅了,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他和张毅一南一北,两分天下的行事。现在唯一不再两人治下的,就是这帮凉州军阀掌控的地方。
所以这里是两人必争之地,曹操就想趁着两人没有再起战端的时候,先下手拿下关中和西凉。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斩断张毅获得战马的渠道,没有战马张毅在平原上对上他就有劣势,这样北方才能安定。
曹操和马超等人大战,在汉中的薛仁贵,也不由得焦急起来,现在正好是他进攻凉州的最好时机。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薛仁贵想要当这个渔翁,可是奈何粮草不济。
九月末的时候,粮草终于运送过来了,是韦睿带着兵送过来的。韦睿也会跟着薛仁贵一起进攻凉州,益州基本稳定下来之后,跟随进川的将领各有各的安排。作为两个南路中路的两个谋士,刘穆之在攻下成都之后,就返回寿春了,他是张毅的大管家之一,需要返回寿春。
而王守仁则被留在了南中,他是专门负责同化南蛮的人。对同化山越,他完成的就不错,同化南蛮的重任就被张毅交给他了。
第325章 薛仁贵三箭服羌() 
而张经等人被安排给狄青、傅友德当副将驻守在益州西部,守卫边疆。只有韦睿因为身体的关系,在成都休养了一段时间,然后才被派往汉中,为薛仁贵参悟军机。
得到了韦睿带过来的粮草,薛仁贵立刻率大军从阳平关西进。他给汉中留下了一万军队,依然由魏延驻守。阳平关西面就是武都郡的沮县,武都郡也是混杂的地方,有着很多势力。沮县原本就是被张鲁占据了,现在也在张毅的治下。因为这里是通往陈仓道的起点,从阳平关北上不远就是沮县。
被汉中占据的不仅仅是沮县,还有故道县以及散关都是由魏延驻守的。
武都郡内多羌人,这些羌人现在占据着武都大部分的土地。
很多人都说羌人狡诈,无信而善变。但是这些都不是羌人的自身的性格,羌人是出了名的重信义,慕名士的。
羌人是从早之前就已经和汉人相交,羌最早的意思就是西面放羊的人。而羌人和姜人原本是一族,羌和姜上面都是羊字头,下面是一儿一女。很多人推测,姜用用来形容羌人女子的,是牧羊女的意思。也有人说姜人其实就是西王母的部族,常年生活在昆仑山一带。
因为史料缺失,这部分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不过姜人后来和汉人同为一个民族,应该追溯到炎黄时期。炎帝神农氏就是姜姓,活跃在今天甘肃一带,而这一带历来都是羌人的活动范围。后来炎黄成为了合一,形成了现在汉人的最原始的族群。
在周初时期,姜子牙被封在齐国,很多姜人就随着姜子牙去了山东地区,于是便形成了甘肃、山东是姜姓人最多的地方。
羌人和汉人的关系一直很好,秦汉时期一直都是接受中原政权的统治。他们和汉人杂处,很多羌人都是务农的,除了服装和习俗不一样之外,和汉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点和匈奴、鲜卑等存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接受的汉人文化也是最多的。
不过到了东汉的时候,朝廷不思和抚,频繁征召羌人服兵役。将帅对羌人多有欺凌,官吏豪强也他们多有役使和折磨,县吏也掠羌人妇人,不行仁政。
这样的情况之下,羌人当然要反叛了。从东汉建立之初,就有烧当之乱、先零之乱还有韩遂之乱。每一次叛乱都是非常大的动乱,数十万人的叛军规模,让东汉也耗费巨大。但是当权者依然不管不顾,因为羌人叛乱对于他们来说是军功,很多人都是依靠平定羌人叛乱升官发财的。
平时剥削羌人,逼反了之后再出兵平叛,怎么都是当权者们获利。这其中都形成了很大的利益链,以至于写历史的班彪都不敢写出来,还是范晔这个后世人才敢写出来。
薛仁贵率兵从沮县直接进攻下辨,派严颜攻河池,吕常攻武都道,王彦升攻羌道。这四个县都在一条直线上,相差并不多。这些县城很好攻打,但是想要做好工作就比较难了,因为羌人乱兵在这里已经放肆惯了,肯定不服庞季的管理。
那么久只有一种办法了,那就是打到服为止。
河池、下辨的羌人乱兵算是比较少的,薛仁贵让孟琰等人守城,他带着大军将河池的下辨的羌人乱兵给赶向西边,然后开始进攻武都道的羌人。
武都的羌人大多数是属于参狼羌的,他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