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杀伐系统》第226章


馑?br />
尚师徒也是如此,随着张毅的势力越大,尚师徒也就别渲染成了张毅的手下最大的爪牙,就好像颜良文丑一样。袁绍的手下,有才能的将领应当属于麹义、张郃,颜良、文丑只是名声大。尚师徒也是如此,比他有能力的有很多,李靖、傅友德、薛仁贵等人都比尚师徒有能力,但是名气就是没有尚师徒大。
皇帝听说了曹操杀死了尚师徒,心中大惊之余,脸上漏出了高兴的样子,“丞相立下如此大功,的确应该奖赏。只是丞相已经位极人臣,不弱封丞相为县侯如何?”
郗虑说道:“封侯已经不能来涵盖丞相的大功了。”
皇帝问道:“那该如何封赏?”
郗虑说道:“可以为丞相加九锡,效仿萧何旧事,允许丞相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皇帝不想如此,便对郗虑等人说道:“此事还是召集朝臣商议吧!”
皇帝此话只是推脱之词,他其实想要商议的只有尚书令荀彧。因为皇帝知道,自从孔融死掉之后,就只有荀彧可以依仗了。
郗虑当然知道皇帝的打算,他上前一步说道:“此事不过小事,陛下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皇帝见他如此逼迫,只好说道:“依照汉制,只有封公才可以加九锡,不封公加九锡需要改制,事关重大,还是等朝议再说吧!
皇帝说完,立刻抽身而走,不想再听他们的话。
郗虑等人见皇帝逃走,也不好再逼迫下去。只好等朝议进行,然后再提此事。
第二天朝议的时候,郗虑再一次提起此事。尚书令荀彧立刻反驳说道:“未封公而加九锡者,从无此例!而非刘姓者不可封王公,乃是高祖遗训。”
郗虑振振有词的说道:“荀令公所言却是如此,不过丞相多年来功劳甚大,寻常封赏已经无法涵盖丞相之功了。有功而不赏,则会令将士动荡,这恐怕不是荀令公所希望看到的吧!”
郗虑的让荀彧皱眉,他这是在威胁自己。可是郗虑的话很有道理,现在军队全部都听曹操的,以前还有杨奉等人和曹操对抗,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曹操一手遮天了。如果军队方面突然出了什么乱子,那么就只有曹操可以摆平了。
荀彧肯定不会让兵乱发生,因为一旦发生兵乱,本来就没有什么威严的汉室基本上就连最后的颜面都保不住了。
想到这里,荀彧只好说道:“未封公而加九锡是前所未有之事,就算改制也需要敬告上天,本月十五在郊外举行祭天仪式,之后才可执行。”
郗虑等人对视了一眼,点头说道:“臣等遵旨。”
众人散去之后,皇帝忧心忡忡的对荀彧说道:“此事若是应允,以后丞相可会变本加厉?”
荀彧说道:“此事必须应允,没有回环的余地了。不过等祭天之时,我会让许昌民众一睹陛下风采,届时陛下好以此来笼络人心。”
皇帝一听,才露出一些笑容出来。他从小就历经困难,如果掌握实权的话,应该会是一个好皇帝。可惜他生不逢时,出生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若是早生几十年或许东汉还能中兴也说不定。
郗虑等人出了皇宫,也在开始商议。路粹说道:“尚书令这是想要展现皇家威仪啊!”
郗虑说道:“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威仪可言,尔等让手下教唆泼皮无赖遍布皇帝御道周围,见到皇帝过来,便做嬉闹状。”
众人领会,这是一个展现皇帝威仪的好时候,但是也是落皇帝面子的好时候。
不管怎么样,皇帝要进行祭天的消息就传了出来,这是许昌人第一次可以见到皇帝,所以纷纷议论起来。
但是,有一些也开始行动起来,聚集在一起纷纷商量着什么事情,期间发生了一些争吵,然后不欢而散。
这些人散去之后,有一个人独自开始准备,在皇帝御道周围找了一个高台,然后返回住处拼凑起来一张弩,将一块腰牌带在身上。
第315章 去祭天刺王杀驾() 
荀彧回到府上,满面愁容。当年他跟随曹操,是认为曹操可以复兴汉室。曹操做到了一半,但是他却变得贪权了,变得像董卓一样,甚至比董卓还要贪权,当了丞相了还不满足,竟然想要九锡。
曹操只是单纯的想要九锡吗?当然不可能!他想要封公,甚至封王。荀彧都知道他会封什么公、什么王。曹操在邺城带了那么久,邺城是古魏国之地,他自然是想要封魏公、魏王了。
荀彧猜到了曹操的想法,但是他现在却无法说出来,因为曹操并没有将他的要求说出来,让他连拒绝的可能都没有。荀彧已经决定了,等祭天结束之后,他要去南阳一趟,和曹操谈一谈。
距离十五还有好几天,荀彧这些天会很忙,忙着进行祭天的仪式准备。
郗虑那边也在忙,忙着召集泼皮无赖,忙着给军队当中通气,万一找到了这些泼皮无赖,让他们直接下死手,不能将他们供出来。
很快,十五就到了,早上辰时的时候,荀彧进入带着卫队进入皇宫,请皇帝上了御辇,向皇宫之外走去。
皇宫之外,平民们早早就在御道附近等待。他们很想见到皇帝,有好奇的,有仰慕的,有居心叵测的。
皇帝不是常常能够见到的,物以稀为贵,来看个稀罕也能吸引不少人。
御道两侧,有士兵在阻拦人群,防止有人冲撞御驾。虽然汉室威严不再,但是皇帝是曹操最大的政治倚仗,由不得他们不认真。
御驾车辇很大,是当年曹操进献给皇帝的礼物,皇帝就是乘坐它到达许昌的。也正是那一年,许昌的人才见过皇帝一次,距今已经十多年了。
老人们看到了皇帝车辇,都激动的留下泪来,他们都是从汉室还未动乱之前活到现在的,他们非常期待皇帝可以让汉室重归之前的辉煌。
但是年轻人却不一样了,许昌一带自黄巾之乱之后就经常遭遇战乱。黄巾余孽、董卓之乱,一直到曹操安定这里之前,这里都是动荡不安的。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就对汉室没有多少尊重了。
皇帝御驾向城外行去,很多人看到了皇帝御驾之后举手欢呼。皇帝看到了之后,心里很是高兴,因为有这么多人心中存着汉室,让他有一种汉室可兴的想法。
可是没有行走多远,就见到一群人对着这家指指点点,嬉戏玩闹。皇帝脸上当时就冷了下来,他紧紧的攥着拳头,心里鄳的抽了一下。
他知道汉室威仪已经不复以前了,但是他真的没有想到会有人如此的冒犯他。
车驾前的荀彧看到那帮人,眼中闪过了一丝冷芒,他很快就想清楚了这些人是收到谁的指使了。他立刻招手叫来了御前护卫的将领,让他将这些人给抓起来。
将领立刻让士卒行动起来,那些泼皮无赖赶紧逃跑。场面一下子混乱了起来,皇帝的车辇不得不停下来。
就在这时候,一支箭矢“嗖”的射了过来,直接就射进了皇帝的肩膀上。
“有刺客!”皇帝身边的护卫立刻示警,一些人保护皇帝,其他人奔向了箭矢射来的方向。
“嗖!”
又是一支箭矢射来,极其刁钻的从两个士卒之间射了过去,射进了皇帝右胸上。
“保护陛下!”荀彧瞋目欲裂,大声的吼了起来:“退回皇宫!退回皇宫!”
皇帝的车驾立刻调转方向,在彻底调转之前,又被射了两箭,不过好在没有在射到皇帝,一支箭矢射在了车辇的柱子上,另一个射死了一个士兵。
荀彧保护皇帝撤离,负责整个形成的史涣则亲自带人去抓捕刺客。
郗虑等人这个时候也慌神了,他们只是想要堕一下皇帝的威风,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会遇到刺杀。
要知道这个时候可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死士横行,刺客逆天。一个刺客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曹沫劫齐桓、专诸刺王僚、豫让刺赵襄、聂政刺韩相、荆轲刺秦王,皆为死士之刺。
那个时候刺杀可以说非常普遍,就连赵国地位高超的士大夫蔺相如也曾经劫过秦王,可见当时的风气。
但是两汉却并没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唯独一次就是非常著名孙策被刺,之后三国时期倒是有两个,一个是张飞被刺、一个是费祎被刺,这两个被刺杀的名人都是蜀国。
还有一个不太有名,却是影响深重的刺杀,那就是韩龙刺杀鲜卑单于轲比能。自此之后,鲜卑安定了很多,起影响比前面三个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