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明天下》第58章


朱纨带着卢镗看新军正在训练的部分新军,还有房舍,训练场地,兵器库物资库甚至火房都没拉下。
苏荣知道他会来新军驻地巡视,心里早有准备,没想到如此仔细,心里暗想,这朱纨卢镗又搞什么名堂?我招募组建的这个新军可谓千辛万难,好不容易训练初成战力,难不成要找茬搞破坏?
转悠了老半天朱纨才跟随苏荣来到驻地大堂。众人刚刚坐下还未等上茶,那朱纨开口道:
“此次我调来一千名营兵补充给新军,两百杆火铳,十五座新式虎蹲炮,另外,我还带来朝廷拨款五万两作为新军军饷……”朱纨慢条斯理的说着。
“什么?……”
苏荣和新军众参将大吃一惊。这个朱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戏剧性别具一格的粉墨登场,然后几乎一言不发的查勘新军驻地,万万没想到最后,出乎意料的送来如此大礼!
朱纨看看苏荣等人面面相觑,既惊愕又怀疑的神情,他端起刚刚上的茶水抿了一口,胸有成竹的笑笑,开口解疑道:
“谭大人,苏大人,各位新军将士,台州乃倭寇重灾之地,此次来巡查也是俸皇上之命,台州招募新军之举乃大明征兵首次,无前车之鉴,固朝廷持谨慎态度。本想暂拨一万银款做新军尝试之用,苏大人却征得两千五百人之众,并训练的有声有色。我奏鸣朝廷申请拨款五万两作为后续军饷,再调一千名杭州卫精兵和火器以增加新军实力。”
毕竟对于朱纨,苏荣并不熟悉,刚才惊愕的同时也担心他只是一番戏说,岂不白高兴一番,听完后心里踏实起来。
”多谢朱大人!带来军饷为新军解决后顾之忧,又调拨火器及一千精兵使得新军如虎添翼!谢谢,谢谢朱大人!”
带来银子、火器和精兵是苏荣做梦也不敢想象的,他几乎弯了个九十度行使参拜致谢。
朱纨用欣赏的目光看着舞勺之年的苏荣:
“哈哈……苏大人,年纪轻轻就机智过人有如此魄力与胆识。黄岩、台州之战后就听说你的抗倭事迹,本官还曾持怀疑,今日一见方才释怀。我派遣部分军兵扮作倭寇进城,你们新军反应机敏立即出击,并穷追不舍,在野外一百号人对峙一千人也不退缩。后来即使你们援军抵达,见火铳火炮也未惧怕最后英勇出击,如果不是我们及时亮出认军旗,我等恐怕成了苏大人新军的刀下鬼了!哈哈……新军与以往台州卫见敌溃不成军相比,实在让我大开眼界,钦佩之至啊!后来我又仔细查勘新军的训练、营房、库房等地,对新军已经毫无怀疑,本官认为带来这五万军饷、火器和一千精兵给新军,完全值得!哈哈……”
原来这样,苏荣暗想,朱纨也是老谋深算,不见兔子不撒鹰。先明察秋毫,然后暗地里各种试探,最后桌面上的巡查,彻底放心了才拿出银子火器和精兵,真不愧是只老狐狸。
“多谢朱大人抬举,苏荣实在不敢当,是新军众军士兄弟共同努力的结果,非苏荣一人之功。以后我新军定会刻苦训练,保卫台州,不负朱大人及朝廷期望!”苏荣心里盘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客气及表决心一番。
“哈哈!苏大人先别高兴滴太早了……”朱纨边说边用狡诈的眼光盯着苏荣。
什么?难道他只是夸下海口,真要反悔?苏荣心里一沉暗暗叫不好,然后满面狐疑的神情看着朱纨。
“哈哈……苏大人莫要紧张,我说的别高兴的太早,不是要收回军饷火器和精兵,而是……”说到这里朱纨收起笑容,侃然正色道:
“近年来,东瀛倭寇勾结大明商贩武装走私打劫,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乡镇城邑,倭患严重。而我大明海防废弛,卫所形同虚设,本官和朝廷给予苏大人的新军予以厚望,就是希望能担起重振大明军威重任,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以示国威!所以,新军作为一面旗帜,以后不仅担负起台州安危,也要以点带面负起浙江沿海海防之重任。本官给苏大人带来的这五万两银子、部分火器和一千精兵,和你们肩上担子相比,也是杯水车薪,所以苏大人莫要只顾过于高兴,也要担负重托之责,未雨绸缪而任重道远!”
听朱纨讲完苏荣才最终明白,这老家伙先弄点甜头给自己这点军饷装备和人手,防区却扩大了好几倍!不过对自己的信任,苏荣也觉得荣幸和身感压力。
“遵命!多谢朱大人及朝廷厚爱,新军定不负重托、担起海防打击倭寇重振大明军威之责!”苏荣示意身边的雷仲海、陈大成的参将一起抱拳一起大声回应道。
朱纨见苏荣及众参将士气高涨,喊声震天,不断欣慰的点头:
“嗯,不错!不错!……对了,新军已初具规模和战力……新军可没有名号?以后光喊新军必定不妥,得给新军起个响亮名号才行!”
第66章 起个响亮名号() 
“呃!让朱大人见笑了,新军还没有名号呢!”
苏荣经朱纨提起才想起,新军没有个响亮的名字的确不妥,以后与敌军叫阵或者遇到自己友军,不能老是新军新军的叫唤呀。
“趁朱大人在此,何不由您给起个名号呢?”在一边的谭纶不失时机的向前提议道。
“谭大人所言极是,也是苏荣之意,望朱大人成全!”苏荣也带有拍马屁的意味随声附和道。
“嗯嗯,如此以来本督恭敬不如从命,献丑了。”朱纨捋着胡子开始走动,边走边说:
“如今新军海防职责范围不仅是台州,应该是整个浙江东部沿海,又期盼它成为钢铁虎狼之师保卫浙江,嗯!那就叫浙东铁卫!大家看看如何?”
“浙东铁卫!……”
苏荣、谭纶和众参将反复重复这几个,瞬间又眉开眼笑纷纷道:
“好名字!既霸气响亮又能定位新军的职责,好名字!好名字啊!……”得到苏荣和大家一致认可后,朱纨高兴的哈哈大笑。
苏荣吩咐军兵传令下去,以后台州新军正式改名为浙东铁卫,并将军旗绣上字号,以区别其他军队。
午食时朱纨简单的吃了点饭,未时一刻,朱纨就要离开。他带着卢镗及百十号卫军,骑马往南福建方向行进,苏荣、谭纶等跟随相送。
“朱大人临走之前,还有什么吩咐与嘱托吗?”苏荣见朱纨骑马时神情严肃面带忧郁,跟上靠近后问道。
朱纨看看身边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年纪轻轻,却要让担负起守卫浙江沿海的重任,眼光里充满期待。随即,他严正厉色道:
“苏大人,大明沿海军防远比你我想象之严重,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其实,所谓的“倭寇”其实并非全部是明朝初年那样的东瀛海盗。除了部分来自东瀛本土及被大明雇来武装押运的东瀛武士浪人外,很多则是闽浙沿海靠海外贸易求生的大明人。
由于闽浙沿海地理位置的特行,海上贸易已经成为东南沿海大明居民最重要的求生之路。即使在严禁海外贸易的当今嘉靖期间,他们这种生活方式也没有改变。只要海禁稍有松懈,走私贸易就会蓬勃发展,以至于闽浙沿海许多百姓富甲都涉足走私贸易甚至直接掠夺,从而直接或间接的与“倭寇”有关。”
朱纨停顿下看看认真听讲的苏荣接着说道:
“闽浙地主豪绅多暗地进行走私,从表面上看应该是支持开海禁的,但他们因走私而得到巨大的利益而反对开海进行贸易,从而能让对外走私交易掌握在自己手。闽浙的武装走私集团已和佛郎机、东瀛等武装走私集团结为利益集团,大明在基层的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朝廷利益受到严重损失,有的岛屿甚至已成独立王国,成为继续走私及侵扰大明的前沿基地!哎……”
看着朱纨的无奈叹气,这位负责浙闽海防的封疆大吏深知其中的复杂又无可奈何,苏荣也不禁思考,自己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外族东瀛人对大明的侵扰掠夺,后来的抗倭经历知道,真相远非如此简单。里面各种利益集团的各种冲突利益交织在一起乱如麻丝,岂非是自己可以一时能解决的?如今抗倭虽治标不治本,却无其他有效能力和办法解决,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假如有一天自己有权利、能力左右整个沿海海防及贸易局势,再抽丝剥茧的一点点的解决。
送走后朱纨后苏荣回到浙东铁卫驻地,把新调来的一千军兵分成两部各五百人,由前段时间惹事的刺头兵童子明、朱珏负责。朱纨除了带来一千精兵,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