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靖远侯》第144章


第172章 逃亡() 
赵山河好不容易突围出了蒙古人的包围,带着卫队向宣府的方向狂奔,希望能够尽快抵达宣府,而后命令宣府军队救援榆林兵站,自己尽快返回京城。
赵山河还是低估了刘瑾阉党的势力,就在宣府城下,赵山河带着他的卫队出现在守城将士的视线之中,等待他们的不是来自同胞的迎接,而是密如雨点的箭矢。
城头上宣府北门守将吴润清根本不给赵山河等人反应的机会,一声令下城头便箭如雨下。
刘六刘七兄弟二人大声喊叫:“安抚使靖远伯赵山河大人驾到,速速住手,打开城门。”
吴润清默然的看着刘六刘七,冷笑着说道:“榆林兵站已经被蒙古人占领,你欺负本将消息闭塞吗?你们这些假扮的间隙想要混入我宣府之中,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士兵们,继续射杀。”
赵山河看着城头武将吴润清,心中也懒得跟他废话,准备调转马头越宣府,直接返回京城去告御状。就在赵山河准备绕着宣府城池向南而去的时候,从南方迎面冲出一队骑兵,高挑着大明的旗帜,为首之人一身宦官服饰,背后跟随着数百大明骑兵。
“抓住奸细,不要让奸细跑了!”随着太监手指赵山河的方向对着身后的骑兵下达命令,来自宣府的骑兵纷纷抄起武器,催促着战马向赵山河等人冲来。
刘栓看到迎面而来的骑兵,对赵山河急促地说道:“大人,身后的蒙古军队马上很快就要追上来了,何去何从请您快快决断。”
“后有追兵,前有拦截,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向北而行,看看有没有机会从二台子的方向返回京城。”赵山河迅速做出了决断,现在他卫队已经不足五十人,根本没有对方硬碰硬的本钱。
赵山河带着军队向北而逃,太监带领的宣府骑兵紧紧追赶,城头上不断有箭矢射下,背后的蒙古骑兵也已经出现在视线之中。
赵山河对宣府的守军仅存有最有的一点希望,那就是他们还有军人的操守,能够在与蒙古骑兵相遇的时候向蒙古骑兵发动进攻。
让赵山河失望的事情发生了,后面的宣府骑兵与蒙古骑兵在相遇之后竟然汇合在一起,丝毫没有发生一点冲突。
赵山河看着身后发生的一切,心中暗恨大明阉党乱国竟然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不但私下给蒙古人最新制造出来的炸药包,而且还与蒙古骑兵同流合污,追杀大明勋贵。
“大人,宣府军队与蒙古人汇合在一起了,他们互相勾结,这是要致大人于死地啊。”
“大人,这样跑不是办法,咱们的战马体力已经消耗了很多,最多再跑两个时辰就会虚脱而死,到时候没有战马,咱们连最后反击的机会都没有了。”
“大人,卑职等愿意留下来断后,请大人速速离去。”
赵山河还没有来得及表态,一队卫士就拨转马头,双手端着火铳迎着追兵冲了上了,一连串的火铳声响起,身后的马蹄声丝毫不见停顿,追兵的速度依然如故。
赵山河已经急红了眼睛,对着卫队大声叫喊着:“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在私自行动,你们这样的断后不易于自杀,现在咱们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赵山河说完之后,挥舞着马鞭抽打着战马,漫无目的地向北方跑去,一边跑他一边回忆着宣府外围的村镇情况,在头脑中搜索着可以脱身的地形。
赵山河突然想起来距离宣府70里之外有一处高山,名字叫做“赐儿山”。赐儿山属于燕山山脉,坐落在宣府以北,要想将追兵的优势降到最低,就必须让这些骑兵变成步兵。而且在赵山河的护卫之中,除了刘栓、范奎之外还有几名昔日山地特战队的队员,相信一旦进入了赐儿山,他们地战斗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搏杀一条出路也不是没有希望的事情。
“兄弟们,加把劲,如果本将没有记错的话,前方三十里就会有一座大山,只要进入了大山,追兵的战马就失去了作用,到时候我们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大。”赵山河大声对卫队喊叫着,他为了激发卫士们求生的意志,故意少说到达赐儿山的距离。
“妈的,前面有大山,只要进了大山老子就不怕他们,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一双我杀一双,来一队我杀一队。”被追兵追的狼狈不堪的卫士,突然想到了自己在大山之中生存的本领,顿时变的斗志昂扬,一心准备在大山中狠狠地教训一下后面的追兵。
赵山河等人狼狈逃窜,不断挥舞着马鞭抽打着战马,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赐儿山脚下。可是他们的战马自从离开农场大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连续的作战让战马体力消失殆尽,眼看着就要到达赐儿山脚下,卫队中出现了战马失蹄的情况,摔倒在地的战马口吐白沫,眼看着就活不过来了。
“大人,你们快走,不要管我,一定要赶到赐儿山,想办法活着回到京城。”跌落在马下的卫士在雪地中连滚带爬地捡跌出去的火铳,将火铳握在手中瞄准着后面即将到达的追兵,准备用自己的生命为赵山河的安全做最后的努力。
赵山河看着跌落马下的卫士端着火铳,直挺挺站在膝盖深的积雪中,忍受着心头的伤痛,咬着牙对其他人说道:“走,不许停,不要让咱们的弟兄白白牺牲。”
众人无限留恋地看着自己的兄弟端着火铳用胸膛迎着追兵,突然发出如同狼嚎一般的吼叫:“兄弟,一路走好。”
“杀”一个苍白,孤独但是却充满了杀气的声音从赵山河等人的身后传来,所有的人心里都忍不住狠狠地抽搐着,就像是被人用劲攥了一把,疼的他们喘不上气来。
“兄弟,一路走好!”众人再齐声大喊着,抽出随身佩戴的匕首,狠狠地刺在马股上,以疼痛激发出战马最后的体力。
赵山河等人终于到达了赐儿山脚下,当他们从站马上翻身下来的时候,很多战马再也无法站立,跌倒在雪地之中。赵山河与卫队看着这些曾经与他们朝夕相处寸步不离的伙伴,一个个心如刀绞,强制着自己不要回头,向赐儿山深处跑去。
第173章 荒山求生() 
白皑皑的赐儿山上覆盖着积雪,赵山河等人努力在雪地中快速行走着。此时的赐儿山还没有开发,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山路可言,他们只能互相扶持着摸索着前进。
追兵很快到达山脚下,蒙古骑兵与宣府的追兵纷纷下马,临时组成了抓捕联军,组成了一个二百人的追捕队伍沿着赵山河等人留下的痕迹追踪着。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赵山河等人终于在逃亡了一天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赵山河等人在半山腰找到了一处简陋的木屋,房间中有简单的家具和木炭以及半袋子至少二十斤灰褐色的面粉。
赵山河看着眼前的面粉,心中非常激动。这种面粉他在后世见过,是一种非常抗饿的食物,叫做莜面。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生长,曾经有民谚形容莜面是“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意思就是莜面饱饱的吃一顿,步行三十里不会饿,糕面饱饱的吃一顿,四十里的路程不会饿。
有了这些莜面以及卫士们随身携带的干粮,赵山河相信明天将会是他们对追兵展开反击的日子。
赵山河让士兵在房间中点燃了木炭,从外面弄来很多的积雪架在火上烧着热水,他亲自给卫士们做着制作莜面的示范,很快二十斤莜面被搓成一根根细长的如同泥鳅一样的莜面鱼。
赵山河随后从房间中找出晒干的野菜,放上一些咸盐做了一锅卤子,很快一锅热乎乎的莜面鱼就出锅了,士兵们轮流吃着莜面,对赵山河的手艺赞不绝口。
曾经接受过山地特种作战训练的卫士每个人带领三个卫士离开了房间在通往木屋的山路上警戒着,他们现场传授给其他卫士山地作战的技巧,让其他的卫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山地特种作战的精髓。
赵山河在吃完晚饭之后,顾不上休息,他带着其他的卫士来到大山之中寻找着合适的树木,准备连夜制造滑雪板。
在这冰天雪地的大山之中,积雪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人的腰部,最浅的地方也能没过膝盖,人类的行动受到的极大的限制。
但是如果有了滑雪板这种东西,赵山河与他的卫队成员就能够做到在大山之中来去如风,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追兵面前,而后一击得手之后快速离开。
如此高效率的东西,必须快速让卫士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