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第692章


随后便是内阁成员领取了薪票,与以往用箱子抬回家不同,如今拿在手里,只有那么几张大钞,心中即感慨此举确实比以往方便了许多。同时又很不习惯,相较于直观的一块块闪闪发光的银钱,这几张纸确实无法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这样的场景,很快便在全国各地上演,许多官吏在领取了纸钞后,便迫不及待的前往银行,兑换真金白银。
虽然他们很相信朝廷的信誉,但这种纸钞,还未能在市面上得到认可。许多商家虽然碍于法令,不得不接受这种纸钞。但却十分抗拒,有时候甚至选择不卖,也不肯接受这种纸钞。因此,官吏们只能前往银行兑换银钱。
对此,林逸凡也不强求,这种改革,本来就急不得,先让众人慢慢了解纸钞。当他们发现纸钞在多年的流通下,依然保持坚挺的话,便会开始接受它。
年后一月上旬,首批发行股票的冶铁工坊,开始发布去年一年的财务报告。
当去年十月份购买该冶铁工坊股票的人,仔细研读之后,赫然发现,自己手中的那张股票,价值已经从一股一两,变成了一点五两,翻了二分之一。
这才仅仅三个月啊,便涨了二分之一的价格,若是从去年年初开始购买的话,此时一两早就翻了好几倍了。
许多商人顿时疯狂了,恨不得多购买一些股票。只可惜,一个人只能购买一千股。若是能够将那十万股全部买下,此时便能净赚五万两啊。
三个月五万两,还是躺着赚,许多大商人一年到头,赚的还不到五万两呢。
就在这时,冶铁工坊开始发出告示,宣布可以回收发出去的股票。
但此时谁还舍得将手中的股票抛出去,三个月就能赚一半,那一年岂不是要翻一番?
除了一些胆小的,在赚取了点钱就满足的,急切的拿股票换钱外。其他人都想再看看,手中的股票能够继续升值。
除此之外,冶铁工坊在随后的几天里,又发布了分红公告。经过全面核算后,每股可得分红百文,并让股民们到各城的银行,凭借股票认领。
这个时候,那些急切卖出的人,不由大呼后悔。一股就是百文,一千股那就是一百两啊。
在文宣部有意宣传下,股票的风潮被炒的沸沸扬扬,引起了广大百姓的关注。那些买了股票的人,就是最好的广告,引得所有人眼热不已。
很快,在二月份时,朝廷宣布,开启第二批股份制改革。下放十几家大型官营工坊,对外出售一百万股股票。
有了之前的热度,整个天华都轰动了,不仅仅是商人士族,便是普通小康之家,也纷纷踊跃,大肆抢购股票。
因为地域广大所造成的延迟,这些股票将按照比例分散在全国各地,利益均沾。如此一来,一百万股看似庞大,但几经瓜分之后,依然抢售一空。
这些股票价值大小不一,一下子便让各个工坊进账数百万两。终于不用依靠财政的支持,开始独立扩展产业。
如今天华仍在蓬勃发展和扩张之中,官营的工坊作为朝廷后勤的支柱,这些年来,正在飞速的强大起来。
诸多百年建设已经提上日程,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建设。还有最近拿下的天云以及南方诸国,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
而这些,都与官营工坊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官营工坊最主要的业务,便来自于此。
商人和士族们都不是傻瓜,他们在仔细研究了这些工坊的业务后,便能预判出他们在今后几年里的发展趋势。
随着帝国开始大力发展海外扩张,那么,相关的产业将能够得到大力发展。如果能够购买到这些产业的股票,未来几年,便是躺着都能赚钱。
他们很快便发现,这股票完全就是一种生钱的利器,若是民间的工坊都能发放股票的话,那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股票操作,完成财富的积累,再也不用累死累活的四处奔波了。
更有许多商人意识到,若是自己手上的工坊或者商铺,也能发行股票的话,便能在短时间,筹集到大量的银钱,用于扩张自己的工坊和商铺,赚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现在朝廷已经明令禁止民间擅自发行股票,以及股票之间的交易。商人们只能相互串联,向官府游说,希望能够开放民间股票发行和交易。
对此,林逸凡怎么可能答应。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贸然建立民间交易,只会引发市场混乱。更何况,现在正是朝廷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的时候,岂能让钱流向民间去?
于是,林逸凡命内阁下发法令到各地,严令各级官府不得参与民间的请愿,或者与商人勾结,违者罢官入狱。
很快,商人们的请愿在热闹一阵后,便黯然收场。他们算是看明白了,朝廷并没有开放股票的意思,想买,只能坐等朝廷公示。
(本章完)
第839章 退役离伤() 
?? 就在国内被最近的股票,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南方的战局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月份,在乌泽国的利诱怂恿下,其周边的蛮族部落最终参与进了这样战争。大量的蛮族散布在天华军后方,大肆破坏已经渐趋稳定下来的地盘。
无数新近臣服的乌泽国人,被蛮族劫掠屠杀,死伤惨重。便是驻守后方的天华军,也被神出鬼没的蛮族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数千人马。
当消息传回京城,林逸凡顿时怒了,下令集结黎越,云召两地的兵马,增兵乌泽。
同时,在军事府参谋部的研究下,决定在乌泽南部开辟新的战场,尽快解决乌泽,然后全面扫除乌泽周边的蛮族部落,将南方全部纳入帝国疆土。
三月份,中原局势,除了西南战事仍在胶着外,其余各地都在蓬勃发展。
此时的西域,也处于一片祥和安宁的生活中。这一日,是林乾最后服役的最后一天。
他身着一件普通的皮甲,目前的军衔已经是一名下士,管着手下一个什。
这一切,都是他在这半年内竞争得来的,并没有得到侯明峰的关照。身为太子,他从小便能够跟天华最精锐的麒麟卫,学习武技和兵法。虽然只有十六七岁,但个头却是比同龄人高出半个头,身体也颇为健硕。
在历次比武中,他的表现不俗,很快便被提拔为武卒,成为民兵之中的精锐。随后又参加了兵演,在指挥作战的能力得到肯定,随即提升为下士。
在三个月训练期满后,便被分配到骑兵之中,担任巡逻马队,负责天亟关周边的巡逻。
如今西陲边境相对安宁,马队的巡逻并不算危险,如今天华与沙伊耶尔汗国和乌坎尔苏丹国的关系,已经恢复和平,双方商旅往来频繁。
巡逻队的任务,便是为了震慑周边的盗匪,维护商道的安全和畅通。
这一天之后,民兵的服役期便要结束了,他们将各回各家,如果没有发生什么战事,这一辈子也就平平淡淡的过去了。
林乾带着手下十人,有说有笑的在草原上巡视着。在他们不远处,是一排排的商队,正赶着马车,来往于天亟关。
他看在眼里,便觉父皇的雄才大略。这一次出远门,才真正的让他感受到帝国的庞大。也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让他大开眼界。
最重要的是,他在这里,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应有的荣誉。这让他感到十分满足,只可惜,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自己就要回去了。
一股离别的气氛,不知不觉弥漫在这个队伍之中。大家都来自天华各地,想要聚一次,真的不容易,毕竟,天华实在太庞大了。
“钱麟什长,你家在京城,以后我们到那里去后,你可别假装不认识我们啊。”一名年轻的士兵笑道,试着缓和气氛。
“对啊,钱麟什长是京城人士,非富即贵,我们都没去过京城,可就需要你来带路了。”另一个人也起哄道。
“不错,听了那么久,什长讲的京城风物,不管怎么样,这一辈子,总得去看一看,否则岂不遗憾?”另外一名口音有点生硬的年轻人也笑道。
林乾闻言,当即笑道:“好,如果你们来京城,那就记得来找我,我一定扫榻欢迎。陈龙飞,你家在青州那边,有想过去当海军吗?”
方才第一个开口的年轻人,不由挠挠头,苦笑道:“我倒是想,可听说海军的征选标准挺高的,我虽然是青州人,但并不擅水。只怕人家不要我。”
“怎么会?”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