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弃少》第457章


这样密集的弓箭,只怕自己麾下士兵难以冲上去,罗成想了想,当即传令炮兵继续轰炸,我有攻坚利器在手,任凭你如何骁勇,也无济于事吧。
待的罗成的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子母炮铺天盖地的向着码头上的敌军轰去,但见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随着一道道冲天而起的爆炸声响起来之后,那密集的弓箭在也没有了,转而可听见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呐喊声,络绎不绝的响了起来。
伴随着阵阵硝烟,罗成传令大军下船上岸,握着长枪的罗成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冲入到浓烟滚滚之中,上下不断翻跳着长枪刺杀着敌军。
眼下子母炮轰炸尚且刚刚结束,就连那硝烟甚至都未曾散尽,罗成并没有给敌军任何准备的时间,这就率兵攻了上来,速战速决是最佳的攻击方法。
沉闷的锣鼓声同时响了起来,战场之上,梁军士兵挥舞着刀枪剑戟冲入硝烟之中,两军一经接触便打的激烈无比。
待的渡口处的敌军士兵斩尽一绝之后,罗成抢先向着城门处奔去,此时敌军即便想要升起吊桥,只怕亦是无济于事,越战越勇的梁军士兵在罗成的率领下,前赴后继的向着城门攻去。
而敌军一时间陷入到极度恐慌之中,越来越多的敌军士兵开始向着城内逃去,整个景城县的敌军士兵,纷纷扰扰的开始逃窜,约莫三个时辰之后,罗成胜利收复景城县,至此窦建德南逃之路彻底堵死。
话说。就在罗成攻破景城县的时候,宇文成都率领兵马从北海郡向着河间郡交河县奔去,杨延裕安排的四路兵马之中,只有宇文成都的距离是最远的,宇文成都要从北海郡驾马奔到秦琼的出生地历城县,又要乘舟跨过平原郡到达交河县。
不过现在平原郡已经被徐茂公攻破,宇文成都只需要率领麾下一万兵马镇守在交河,阻击窦建德可能西逃之路就好了。
就在罗成和宇文成都纷纷动身的这一刻,徐茂公与秦琼胜利会师在平原郡东光县,而恰巧的是,二人同时接到了杨延裕的军令,待得二人将杨延裕传来的军令看过之后,便相视一笑。
徐茂公缕着胡须说道:“看来这次陛下所图甚大呀。”
秦琼屏息凝神的说道:“窦建德为祸河北诸郡。已经将近四五年的时间了,是时候歼灭窦建德了,不然这样一直下去,受害的总是普通的百姓。”
李君羡有些郁闷的说道:“可是乐寿城中可是有十来万敌军,我们仅有五万兵马,如何敌得过窦建德大军呢?”
徐茂公轻轻一笑说道:“怪本帅没有向李将军说清楚情况,这次陛下圣旨上要求秦将军率领两万兵马,攻破河间郡献县,堵死窦建德西逃之路,令本帅率领人马镇守武强县,堵住乐寿城北大门,同时陛下还派来了罗成镇守景城县,堵住窦建德南逃之路,派宇文成都将军镇守交河县,堵住窦建德东逃之路。”
闻听此话,王伯当有些震惊不已的说道:“陛下这是打算将窦建德彻底堵死在乐寿城了呀。”
徐茂公神思恍惚的说道:“这次陛下被王世充暗害,不能前来乐寿亲自指挥这一场大仗,所以我们一定要紧密合作,争取一战而下乐寿城,擒拿窦建德及其麾下文武百官,给陛下一个满意的交代。”
王伯当叹了一口气说道:“乐寿城东通涿郡,雁门等边关诸郡,北通太原诸郡,南临沿海诸郡,西进可是平原诸郡,就地理位置上来说,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即便我们把守四个方向,也难抵窦建德逃走呀。”
秦琼点了点头接话便说道:“王兄弟言之有理,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呀。”
徐茂公回过头来说道:“现如今唯有西北的饶阳县方向是一个重大隐患。”
秦琼掂量一番之后,便说道:“饶阳县县城靠近乐寿城这边约莫七十里处,有一座关隘唤作七里关,倘若元帅担忧窦建德从此处逃走的话,倒不如派王伯当兄弟率领五千兵马镇守,就可以了。”
徐茂公点了点头,当即看着王伯当说道:“王将军,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伯当神采奕奕的抱拳说道:“请元帅放心,倘若窦建德从这里离开,末将一定不会放他离开的。”
按照杨延裕圣旨上的要求,四路兵马要在八月中旬集结在乐寿城四门,现在已经八月初了,时间对于徐茂公和秦琼两路兵马来说还算宽裕。
待得二人又对其他细节问题进行一番商议后,便决定翌日清晨兵分两路奔赴各自驻地,此处不再多言。
第626章 流言蜚语() 
话说杨延裕自从向不良人,传达出给李渊东迁突厥制造麻烦的命令之后,活跃在涿郡各个角落里的不良人,开始散步各种不利于大唐朝廷的消息。
这些消息,无疑都是在说大唐朝之所以要东迁突厥,那是要投靠突厥人,遥尊突厥人为父,而不是如大唐这些文武百官说的那样,只是简单的暂居于都斤山。
这个消息无人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刚开始只是一些酒楼里的商客无意中说起,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街小巷的百姓都在议论,甚至于街巷之中的儿童都在欢快的唱着:”迁突厥,投突厥,遥尊狼王为父汗……”
歌谣也不知道是何人编写,这些孩童活蹦乱跳的就从人面前奔过去了,是以人们大多只记得这这一句,或许这歌谣也只有这一句吧?只是从来没有人听完过,谁知道后面还有什么呢?
东宫太子府。
李建成恼羞成怒的听着刘文静将出现在大街小巷之上的各种消息,细细的说了一遍。
待得刘文静说完之后,李建成气愤不已的说道:“刘大人难道就没有命人查查,这些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是由谁传出来的吗?”
刘文静叹了一口气说道:“实不相瞒,现在整个涿郡大街小巷,所有的百姓都在流传这个消息,至于消息的来源,我们根本就无从查起。”
李建成有些郁闷的说道:“倘若父皇得知这件事情,本宫就有的受了。”
有一句古话叫做“说曹操曹操就到。”
李建成这番话刚刚嘀咕完,但见李渊身边的小黄门匆匆走了进来,弯腰拱手冲着李建成说道:“太子殿下,陛下有请。”
李建成耸耸肩,颇为无奈的看着刘文静说道:“刘大人先回去吧,本宫这就去宫里聆听陛下训话。”
刘文静叹了口气,看着李建成跟着小黄门身后,向着皇城而去,待得李建成走近御书房之后,李渊瞧见李建成,极其不耐烦的破口喝骂道:“你这几日到底是干什么吃的,为何大街小巷出现这么多流言蜚语。”
李建成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双手抱拳缓缓说道:“请父皇赎罪,这几日,儿臣一直和刘文静大人在各处安抚百姓,这些流言蜚语,是前日才流传起来的……”
未等李建成将话说完,李渊怒气冲天的指着李建成吼道:“前日都已经传起来了,到今日你竟然还不派人阻止,而且你作为太子,为何不像朕禀报,你是不是想让我大唐失去百姓将士们的支持。”
看着李建成跪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李渊继续破口骂到:“你这是想让朕陷入万劫不复,将大唐赶向一条不归之路呀。”
李渊怒吼着将这番话说完之后,便脱力一般的累倒在龙椅之上,李建成看见这一幕,便跪着向前移动几步,无不担忧的问道:“父皇你没事吧。”
李渊深吸一口气,闭着眼睛挥了挥手,就在这时候,李世民未经请示走了进来,看着李渊面色苍白,有气无力的样子,李世民心急的问道:“父皇你怎么了?”
李渊摇摇头表示自己无事,看着李世民便开口问道:“世民来此,可有要事?”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大哥,一脸惆怅的跪在地上,便觉察出好像有什么事情发生,因此便小心翼翼的抱拳说道:“启奏父皇,昨日军营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我大唐的流言蜚语,儿臣已经重重严惩了一些士兵,可是这流言却越传越凶,儿臣怕出现什么问题,因此前来禀告父皇一声。”
李渊闻听李世民这番话,心中倒是有些好受,比起李建成的所作所为,李世民这番做法,无疑将军中的流传降低了不知多少,在李渊的心里,第一次觉得秦王李世民看着有些顺眼。
但见李渊盯着李建成,不满的说道:“秦王尚且知道将流言的威胁降到最低点,而你却始终无动于衷,不向朕禀报也就不说了,而且还没有任何作为,你说朕要如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