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第234章


言毕,尉缭看向庞癝,只见庞癝呆坐在地上,满头的细汗,还以为庞癝是难以置信,便上前劝解道:“相邦,此事该何去何从,还需速速拿出一个决定才是!”
第318章 不存在的宅斗() 
虽然尉缭、范增等人说的言之凿凿,可庞癝还是不大相信魏郊能做出如此之事。故而,庞癝定了定神方才开口说道:“这些都是你们的推测而已,并没有真凭实据,还是等找到有效的证据之后,再行决定吧!”
不顾尉缭等人的劝阻,庞癝便走出客厅。
见庞癝如此做态,众人均是不解,想不清楚昔日行事果决的庞癝为何会有如此之举。
“相邦这是怎么了?”
“大概是有些难以置信吧!”尉缭叹息一声,而后对众人说道:“老夫觉得咱们的推测并没有问题,只是大王毕竟是一国之君,而襄陵君又是信陵君临终前托付之人。而相邦以往又一向和信陵君友善,只怕突然碰到这样的事情,相邦有些难以置信,咱们还是另想办法,最好能找到有效证据,这样一来对咱们才最有利。”
众人都明白尉缭话里的意思:自踏入朝堂的那一刻起,他们身上就被打上了庞癝一系的印记,这并不是你想摆脱就能摆脱得了的。
再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之间早已成为了配合无间的亲密伙伴,如果庞癝倒台,那便意味着他们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至于暗中投靠襄陵君魏郊及魏王平,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战国时代的风气,忠义为先,这个忠义并不是说忠于自己的国家,而是忠于自己的主家,就好比田横和五百壮士之事。
如今的尉缭等人,就好比那五百壮士,他们得庞癝的赏识,入仕之后顺风顺水的步步高升,庞癝亡,他们的下场也会一样。只有庞癝好,他们的未来才会更好。
在座之人都是聪明人,没有人会去想暗中投靠魏王平及襄陵君之事,故而他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调查这件事情背后的主谋。
在众人看来,如今庞癝的做法无异于坐以待毙,可他们却不想坐以待毙,故而在没有征得庞癝的同意下,身为庞癝一系二号人物的尉缭便迅速做出了决定。
尉缭一边派密探进入襄陵君府邸前去调查襄陵君之事,一边暗中轮换大梁城内驻防的军队将领,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魏王平等人忍受不住如今的局势,给自己来一个突然袭击,那自己这些人可就都完了。
为了身为太尉,是魏国的最高军事长官,自然有调兵遣将之权,再加上为了所调动之人大多都是些中下级的官员,且行事又极其隐秘,故而魏王平和襄陵君等人并不知情。
军队方面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然而在调查上却陷入了停顿。
因为根据密探的回报,尉缭发现此事竟然与庞癝嫡子庞卫有关系,确切的说,与庞卫之妻嬴馨有关系。
查到这里,事情便有些棘手了,一方面对于调查之事,尉缭等人是瞒着庞癝干的,二来嬴馨儿毕竟是庞癝的儿媳。如果是一般人,他们还可以抓捕亦或是刑讯逼供,可牵扯到嬴馨儿,即便是尉缭这样的智者,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了。
“嬴馨那边你们先负责监视即可,没有老夫的命令,千万不得轻举妄动。至于襄陵君那里,要尽快让那几个门客开口!”
下达完命令,尉缭便让密探退下。
尉缭怕自己的部署有纰漏,又寻来范增、张良、蒯彻等人商议,看看哪里有疏漏没有。
这几天,襄陵君府邸中莫名走失几名门客。对于此事,魏郊本人并未上心。
因为魏郊继承战国四公子的遗风,府中门客足有三千之众,走失几个门客并不足引起他的注意,只是觉得这几个门客极有可能是去了其他权贵那里。
毕竟,按照以往的情形来看,魏郊府邸中的门客来来往往个不停,每日都有新面孔出现,也有老面孔消失。
现在魏郊真正关心的,是儒家那边的部署及大梁城驻守军队中的高级将领的态度。
之前提过,信陵君魏无忌去世之前,将不少优秀的门客都安插入军队之中,到了现在,这些人大多都已经成为了高级将领,优秀者如刘季、张耳一般,短短十数年时间,便已经能够独掌一军。
至于其他的,级别虽比刘季。张耳低,但也低不到哪里去。
这日,魏郊在自己客厅和儒家几位首领商议事情。
“现在庞援和韩非关系已经趋于水火,只要我等在背后再加上一把火,让火势烧的更旺一些,只怕韩非就要和庞癝彻底决裂了。”说话之人是一名大儒。
按照大儒的推测,来自秦国的嬴馨在魏国势单力孤,而韩氏背后却有着其亲兄韩非为首的韩国势力的支持,而如今庞癝的年纪已经大了,那么未来庞癝的继承人是谁?
庞癝只有庞卫和庞援两个儿子,可眼看着庞援背后有韩非、张良等人支持,而身为嫡子的庞卫背后却并无人支持,庞卫之妻嬴馨又怎会不着急呢?
如果以此事说与嬴馨,只怕嬴馨会毫不犹豫的答应此事,这样一来,庞癝势必会因家中之事,而无暇朝政,自己这边便可以从容部署各项安排。
按照这位大儒所说,襄陵君魏郊果然派人暗中联系嬴馨身边的亲信下人,下人果然答应下来。虽然魏郊派出的人并未见到嬴馨本人,可嬴馨的亲信答应,那便意味着嬴馨本人也是已经知道了此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嬴馨本人对此事真的一无所知,那名答应魏郊的亲信,也是秦国在嬴馨身边部署的暗谍。
关于庞府的继承权争夺问题,其实自始至终都是不存在的。
一方面是因为魏雨萱出身的缘故,即便庞援之妻乃是韩国公主,韩国在魏国出仕为官之人亦不在少数,可即便韩人势力代表韩非本人都认为未来庞府的继承人一定是嫡子庞卫,而非自己的妹夫庞援。
庞援这人实在是太老实了,做事又十分呆板,根本就不足以成为一个庞大利益集团的首领。
反观庞卫,虽然庞卫前些年顽劣不堪,但人却很聪明,有能力,也有手段,故而在旁人看来,庞卫便成了继承庞癝衣钵的不二人选。
第319章 庞癝发疯() 
不止韩非明白,庞援的舅舅李园也明白,故而才没有在暗中帮助庞援夺权。
只是现在,因为一起无端之事,让人们心中产生了庞府两个儿子庞卫和庞援争夺府中继承权的假象。
按照大儒的计划,待事情进一步激化之后,便将此事嫁祸给庞卫,使得庞卫、庞援两人产生内斗,到时候庞癝肯定自顾不暇,自己这边方能安然的进行夺权。
然而大儒并不知道隔墙有耳的典故,在其说出自己计划的当天晚上,尉缭等人便已经知道了此事。
“要不咱们先回禀相邦,看看他的意思再行事吧!”
既然抓住了确凿证据,范增便认为事情可以进行公开,打魏郊一个措手不及了。
而能对襄陵君发难之人,非庞癝同意不可。
当年魏王增去世之时,留下了信陵君魏无忌、相邦庞癝及太尉尉缭三人为托孤大臣,执掌魏国军政。
在信陵君去世之后,魏国只剩下庞癝和尉缭两位托孤大臣。
如果单单尉缭一人同意,只怕是扳不倒魏郊的,故而范增才说事先要征求庞癝的同意。
“好吧,你现在就去庞府将此事告知相邦,看看他如何决断!”
对于庞癝是否同意对魏郊发难之事,尉缭心中也不好判断。
毕竟从庞癝的态度中,尉缭感觉庞癝看待魏郊就好像看待自己子侄一般。一开始尉缭感觉这只是一种错觉,可直到近段时间,尉缭方才醒悟过来,这并不是错觉,而是庞癝确确实实将魏郊看作自家子侄。
也是因此,尉缭并未前去见庞癝,而是让范增去试探一下庞癝的口风。
魏郊出生于深宫之中,童年之时便被派遣入秦为质,这一呆便是几近十年,待魏郊回到国内之时,已经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俊公子。而后在大梁待上没几天,魏郊便携其母如姬回封地襄陵,此后一直未曾踏出过封地半步。直到信陵君魏无忌去世之前,魏郊方才被召回大梁,从此在大梁长期居住。
在尉缭看来,魏郊的青少年事情并未与庞癝有任何交集,庞癝却用那样的态度看待魏郊,这到底是为何?
尉缭百思不得其解!
“只怕其中有老夫不知道的隐秘之是吧!”尉缭也只能这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