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第219章


晋阳地区不同于灵寿,东面有井陉寨这样的关卡阻拦,只要派出一支精兵驻守井陉寨,魏国大军就是插翅也难以逾越过去。
“既然如此,就按卿的意思,待几日寡人就带着诸位朝臣巡驾晋阳!!”沉默良久,赵王嘉开口说道。
不同于其父,赵王嘉是一个性格坚毅之人,如果是赵国国力鼎盛之时,赵王嘉也算是一位难得的君主,可偏偏赵王嘉继位之时,赵国的国力就已经衰落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幸亏有李牧的横空出世,这才没有使赵国就此灭亡,并且在李牧的带领下,赵国的国力有了一定的复苏,并且还灭了七雄之一的燕国。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李牧却被荆轲刺死,使得赵国复苏的劲头戛然而止,赵王嘉能不郁闷?
再说,如今的秦、赵、魏、楚四国之中,只有赵国的土地经历了连年战火,无论是晋阳还是上党、邯郸等地区,都是民生凋敝,又哪像秦国函谷关以西上百年没有经历过战火了?
即便是楚国的江东,魏国的中原地区,也是数十年没有经历过了战火,这一点是赵国远远比不上的。
任何事物,破坏起来很容易,可想要再度重建,无异要耗费数十倍、百倍的努力不可。
可如今大争之世,庞的国家又哪会给赵国时间呢?
故而如今的赵国虽然看似强大,也只比秦国略输一筹,可真正比起来,赵国连楚国都不如,赵国的强大是基于李牧活着,而李牧的死亡则让世人看透了赵国的内里:虚弱不堪!
“如此,臣就放心了!”司马尚在告别赵王嘉之后,便于第二天率兵南下,欲与王翦决一死战。
此战,司马尚抱着必死的决心,为的就是能从魏国口中啃下一块肥肉,使得赵国的国祚能够多存在几年罢了!
第298章 伐谋() 
柏人,东临巨鹿泽,西接敦与山,北抵泜水,是连接邯郸和灵寿的交通要道。
柏人城下,魏、赵两军的军营便设立在泜水南北两岸。
两军七十万大军,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头,绵延上百里长。
虽然两军之间有泜水隔离,可泜水只不过是一条窄普通不过的小河,远远不能用天险来形容,甚至不能称之为“险”,因为此时泜水水位还不到一人之高,只需数十名将士一个时辰就能填出一条道路来,又怎能用“险”这个字来形容呢?
可说来,泜水毕竟是一条河,现在又不是炎热的夏季,谁没事也不会跳入河中洗一个冷水澡的。
自然而然,泜水便成为了魏、赵两军的天然屏蔽。
泜水南岸的魏军大营中,王翦收到密探的消息之后十分惊讶:“这么说来,赵王已经准备迁都晋阳了?”
密探回道:“启禀上将军,属下来之前,见到赵国那些权贵已经开始一辆又一辆的用马车向晋阳运送自己的私产了。属下还听说,井陉寨那里,挤满了东来西往的车马,想必这个消息属实!”
王翦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让密探退下之后又喊来副将问道:“昌城那边,刘季可曾出动?”
副将回道:“上将军,昨日末将刚刚收到刘季将军刚刚送来书信,目前刘季将军的十万人马还在昌城没有出动!”
想了想,王翦便道:“刘季是到了该动一动的时候了!你现在就向刘季传达本将的命令,让其尽快渡河进攻灵寿一代!”
“诺!”副将答应下来,但却并未出营而去,而是向王翦问道:“上将军,咱们这边是不是也该动一动了?咱们已经和司马尚对峙了五日之久,可两军都没有丝毫动兵的迹象,末将担心司马尚是不是再等秦国的援军?”
王翦道:“你的这个担忧本将也有,可从秦国密探那里得来的消息来看,只怕秦国那边短时间内并不会增援赵国!”
“为何?”副将十分不解,“如果赵国被灭,那么大魏的下一个目标明显将会是秦国,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秦王不懂吗?”
王翦笑道:“秦王也算是少有的雄主,又岂会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而后王翦便向副将解释道:“在秦国的密探发来消息说,好像秦国遇到了什么难处,只怕一时半会儿动不了身。不过本将想来,秦国国内只怕已经出现了战争物质短缺的现象了,这才没有出兵。如果不是因为如此,以秦王之能,又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魏吞并赵国?”
王翦在秦国时虽说只是负责军队,在物质供应上并没有太过上心过,而且后来更是连军队都插不上手。可毕竟王翦也是在秦多年,又岂能不知道秦国的虚实?
秦人乃苦战,如果是因为粮草问题的话,以秦国那帮君臣的秉性,肯定会从百姓的口粮中征缴一部分充做军资。长平之战后期秦国便是这么做的,当时不止赵国有饥荒,秦国的军粮供应也供应不上,秦王嬴稷当时便下令从河东百姓那里征缴了“部分”粮草,从而最终拖垮了赵国,逼迫赵国不得不和秦国决战。
在收到来自秦国的情报之后,王翦便开始想秦国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才没有救援赵国。细想这几年秦国的情况,王翦很快就发现了秦国已然出现了兵甲不足的情况。
魏国封锁秦国,封锁的不止是经济,亦是战略性的封锁,因为无论是庞癝、尉缭还是王翦、范增都知道,秦国从来就不缺战马及粮草,缺的只是锋利的兵甲而已。
其实关于战略和经济封锁方面,魏武侯时期,魏国便已经对秦国实施封锁了,当时函谷关还在魏国的控制之下,因而秦国如果想要购买战略性的物质,就必须要征得魏国的同意。
可魏国君臣是傻子吗?
显然不是,因而战国初期的秦国缺乏各种物质,士兵们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兵器都没有。于是当时的秦王便不得不花费重金购买走势而来的东西。
现在的秦国又面临了这样一个情况,虽然秦国现在把持这函谷关,可函谷关以东除了魏国,已经没有其他国家存在,故而也就没有其他国家与秦国进行贸易。
如果仅仅如此的话,秦国还可以从楚国购买物资,可偏偏南阳、鄢郢等地也被魏国占据,这就使得秦国即便想要购买战略物资,即便给的价格超出市场价十倍以上,可仍旧没有人敢向秦国走势。
都说商人趋利,可这个利却是要在保证脑袋安全的情况之下才能进行。
早在魏国夺取河洛等地之后,庞癝便下了一道手令:谁敢向秦国走私物资,诛三族!
当时也不是没人冒险,可最后的结果便是庞癝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果真诛杀了这些人的三族。即便这些商人背后多多少少有魏国权贵的影子,可却没有哪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亦或抗议一声。
为了达到恐吓世人的效果,当时庞癝可是将这些商人及其家眷全都押解到大梁城一起问斩的。问斩那日,上千条人命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就这么没了,可谓是血流成河,造成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那就是此后再没有商人敢向秦国走私物资!
也是因为想到这一点,王翦这才不担心秦国会援救赵国,因为缺少物资的情况下,秦国即便派出再多的士兵,也只是来白白送死而已。
而王翦又为何不与司马尚决战呢?
司马尚是在等秦国的消息,赵王已经答应了只要秦国派大军前来增援,将会赠送给秦国一批急需的物质,其中自然包括最急缺的兵甲矿石,可不知秦王是如何考虑的,竟然到现在还没有丝毫动作。
而王翦不动兵的原因,便是因为想要依靠魏国雄厚的国力生生拖垮赵国。魏强而赵弱,且赵国各地这些年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战争,所以民生很是凋敝,只要熬上三五个月,赵国就会出现粮荒,而那时,而司马尚就将不战自溃,而那时便是王翦动兵,一举定乾坤之时。
魏国人口上千万,即便有六十万大军不用耕种,依旧还有千万百姓耕作,而赵国却不然,司马尚手下这三十万人马是赵国最后的青壮,即便不战损,只是耽搁几日赵国的春耕,那么赵国将面临一年的饥荒。
这样,即便魏国此番没有灭了赵国,赵国也是伤筋动骨。
这,便是王翦的打算!
第299章 司马尚挖坑() 
王翦便是明白这一点,故而这才没有急于对司马尚用兵。
而司马尚也明白如若真的拖下去的话,赵国迟早要被魏国给拖垮,故而心急如焚。
“来人!”
随着司马尚的一声高呼,一名将士匆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