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第207章


原本庞癝是不大相信的。
庞癝以为凭借着魏国的强大国力以及济济人才,一定能力压列国,最终一统天下。
可庞癝却忘了,魏国虽然人才如过江之鲫,可却唯独缺少统兵作战之人。
如若想要定国安邦,治理国家之人,出谋划策之人,统兵作战之人,三者缺一不可。
无论缺了其中哪一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就好比楚汉之争中,项羽势大而刘季势弱。
可刘季却是三者具备,而项羽却只具备了其中两项。
而就是只有这两项人才的项羽还不知道珍惜,杀了为其出谋划策的范增,最后落得一败涂地。
想明白了这些,其他的事情就都很好做了。
三天后,朝堂之上。
已经十六岁的魏王平已经开始临朝听政。
虽然朝政还是由庞癝为首的三公决定,可这却代表着独立于魏氏王室之外十余年的军政大权已经开始逐步被收回。
对此,庞癝有着清醒的认知,并未因此而在心中产生任何的恐慌亦或其他不改有的想法。
这些年来,魏国绝大多数政令都是出自庞癝之手。而庞癝本人也确实过了一把权臣的瘾,可打心底里来说,庞癝并未有丝毫栈恋权势的想法。
因为庞癝知道,一旦自己心里有了不该有的想法,那下场只怕会极其惨淡。
庞癝已经年近五十,家中两个儿子又不是很成器,如果自己真的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让魏王平恼恨自己。
可能自己活着的时候魏王平不会拿庞家如何,可一旦自己去世,只怕自己的两个儿子即便不死,魏王平也不会让他们好过的。
回到正题,朝堂上,看着风华正茂的魏王平针对朝政,在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看法,庞癝便想着是不是到了该放权的时候了?
虽然军国大事还不能让魏王平插手,可一些寻常的政务却可以让魏王平自己看着处理了。
下朝后,庞癝并未离开王宫,而是去了太后寝宫,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太后。
“大王眼看着就要成年了,也已经在朝堂上听了好几个月的政务。故而臣便想着是不是应该让大王开始学着理政?”
太后为难道:“无论是相邦你还是太尉和御史大夫,哀家都是信任的,要不过几年再说?”
庞癝道:“这些日子,大王在朝堂上对一些朝政发表了不少看法和意见,臣觉得其中不少都很有道理,故而才会提出这个请求。
臣也知道太后是担心大王还未成年,怕他出现什么错误,可大王终究要接触这些政务的。
当然,军国大事仍旧有臣等处理,至于其他政务,还是放手让大王处理吧。到时候即便出现了什么错误,不是还有臣等在一旁辅佐指正吗?”
见庞癝直意坚持,太后方道:“既然你如此说了,哀家再不同意也不行,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
待庞癝离开之后,太后急忙命人将魏王平请了过来。
刚一进来,魏王平就问道:“母后唤儿臣前来所为何事?”
“好事!”太后喜悦道,“方才庞相邦刚刚来过,和哀家商议让你亲政的事情!”
“真的?”魏王平一听,精神立刻就振奋了,“情况如何?”
太后笑道:“瞧你那猴急的样子,且坐下说话。”
待魏王平坐下之后,太后便将方才的事情详细告知了魏王平:“之前哀家还担心庞相邦是在故意试探哀家的心思,所以哀家便佯装不大愿意,可没想到他是真的想要放权给你?”
太后心里十分的惊讶,要知道权力可是诱人的毒药,可却没想到庞癝竟然真的就抵挡住了权力的诱惑。
魏王平却道:“那是当然,庞相邦虽然大权独揽不少年,可他却没有掌握军权,所以不得不放手罢了!”
“都是无忌叔爷临终前安排的好,让魏郊小叔继任了上将军,且还安排了不少心腹在军中,如若不然,庞相邦只是不会这么乖乖的放权!”
第282章 李园入秦() 
对于庞癝散发出来的善意,魏王平并没有理会得了,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太后虽然不干涉朝政,但也知道魏王平的话有些过分了,因而便呵斥道:“大王休得胡言乱语,庞相邦有大功于社稷,岂是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够诋毁的?”
呵斥过后,太后压低声音道:“宫里人多嘴杂,一旦大王方才这话传扬出去,庞癝即便没有什么心思,只怕也会因为大王这话而升起不改有的心思!”
“母后教训的是,儿臣知错!”魏王平脸色有些幸幸的道歉道。
而庞癝在离开王宫之后,将自己打算让大王亲政的事情告知了尉缭、范增两人。
“大王现年已经一十六岁,确实也该学着理政了!”尉缭也赞同庞癝的观点,因而便附和道。
而范增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但当场也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
直到深夜降临,范增前去庞癝家中拜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相邦今日之言,下官觉得有些为时过早。大王年岁已然不小,按理说是应该亲政了,可下官私下每次见到大王,其都会将喜怒挂在脸上。而且下官觉得大王好像并不信赖相邦,反而有些厌恶的心思,相邦您以后须得小心行事才是!”
魏王平亲政一事,三公中有两人同意,况且又已经禀明了太后,这便使得此事成了定局,故而范增并未说反对之类的话,而是让庞癝以后行事上要三思而后行。
对于范增的建议,庞癝有些不以为意:“说到底,大王现在还是个孩子,能知道什么是非好歹?不过是后宫妇人故意教唆罢了!待大王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会明白过来的,你也不要多想了!”
说着,庞癝便命家中下人摆了酒席,让范增陪自己饮酒。
咸阳城是天下数得着的大城,可咸阳却说不上繁华,别说与汉唐时期的长安城相比了,就是放在战国时期,咸阳城的繁华程度也排不到前十。
之所以如此,盖是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重农抑商。长久以往,老秦人便看不起地位低贱的商人了。
说起来李园也算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人了,可他进入咸阳城后却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这里没有繁华的集市,没有络绎不绝的行商,也没有整天无所事事,整天抱着一把破剑整天在大街上游荡的游侠儿,有的只是庄严、肃穆。
深严的律法,使得这里的百姓变成了一个个的生产和战争机器,每天机械的忙碌着。
咸阳的大街上,如果你看到有人在闲逛,那这人只是十有八九就是贵族子弟亦或是来自关东的商人和士子。
李园此番前来肩负着重要使命:那就是对王翦行离间计,迫使王翦离秦。
此次来秦国,李园并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但也没有张扬,就是借口嫁入魏国的嬴馨公主要给秦王和太后送礼,光明正大的来到了秦国。
说起来,这是私事,李园便没有去寻相关的衙署,而是径直来到宫门前。
负责宿卫宫门的侍卫见有人前来,且并不是熟悉的朝臣,便急忙上前盘问:“来者何人?”
李园道:“吾乃大魏相邦府管家李园,今奉家中二夫人之命,特意前来给秦王以及太后送礼!”
如果是在魏国,李园报上自己的名号,只怕早就有人前来恭维了。
可咸阳毕竟不是大梁,庞癝的名头并不好使。
不过宿卫宫门的侍卫也都知道嬴馨公主嫁到魏国之事,所以也没有谁敢来刁难,只是验明了一番李园的身份之后,说了句“稍等”便将李园晾在了外面。
左等右等之下,一个时辰便过去了,却不见有人前来通传。
李园等的有些不耐烦,便上前询问道:“尔等可通传于秦王?”
侍卫翻了一个白眼:“大王日理万机,哪是你想说见就能见的,且等着吧!”
无奈之下,李园只能苦苦等候,直到日落时分,方有宦官来到宫门前对李园说道:“大王已知道此事,不过因为事物繁忙的缘故,无暇召见于你。你且将带给大王和太后的礼物留下,就且回吧!”
听此,李园不由一愣:“怎么,见不到秦王,难道连太后都不让见了?”
宦官斜视了李园一眼,而后看向旁边的侍卫,似乎是想问他这人是不是傻?整个秦国谁人不知,现在的太后形同被软禁,没有一点自由可言,岂是一个外人说想见就能见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