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旅程》第419章


紫霞道:“仲卿请一旁坐吧。”
卫青顺势屈膝坐下,紫霞倒上茶水,卫青低头颔首对师母表示感谢。
“知道仲卿会来,师父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张佳扬抿了一口茶水接着道,“师父离开长安城是迫不得已,以后你会理解的,至于仲卿以后的出征,尽管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办,战果将更加辉煌。”
“师父这是在安慰徒儿吗,常言道,战争胜败乃兵家常事,青既然已经进入到这战争的序列,打败仗也应该是在所难免的。”
“哈哈哈,师父不虚言也,希望仲卿以后能够忘记胜败,全身心投入到战争之中,为大汉的崛起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师父言过了,徒儿最初到达长安寻找母亲,就是要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如今阴差阳错的成为当今皇上身边的宠儿,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期盼,但是要让徒儿无一败绩,恐怕是比登天还难呀。”
“仲卿所言也对,相信师父,只要仲卿能够牢记不辜负皇上的期盼,定然是战战皆胜。”
“借师父吉言,徒儿今天前来希望得到师父一些忠告,让徒儿不至于走弯路和死路。”
“既然这样,师父就增仲卿一句,”张佳扬说道这里略思片刻道,“对朝内事务要兢兢业业,以皇上为核心,以臣民为基础,对战争要牢记战术大于武功,硬拼必将受苦,对当今皇上要一颗忠心,敬而远之而按旨行事。”
卫青品味良久道:“多谢师父赠言,卫青牢记在胸。”
“师父教徒弟,是应该的,希望能够对徒儿有用,”张佳扬接着对紫霞道,“夫人去准备些餐食,仲卿长途而来,一定累着了。”
“师母不用麻烦了,徒儿带的有好酒好菜,马上取过来与师父师母一起享用,外边还有外甥霍去病带着它的几个玩伴,一会让他们在外边原地待命用餐。”
张佳扬一听霍去病的名字,马上来了精神道:“哦,既然如此,你我应该去外边潭边和孩子们共饮。”
“难得师父有此雅兴,那就请吧。”
说完三人走出茅草屋,清风吹来,心旷神怡,霍去病等人站在山坡下仰望,三人一步步走下了山坡,霍去病和几个玩伴一起施礼齐声喊道:“师爷好!”
“呵呵呵,去病,老夫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去病了。”
霍去病一脸的不解道:“难道江湖上还有我的传说,不会呀,我还是一个孩子,师爷一定是老糊涂了。”
卫青一脸的不悦道:“去病,站到旁边去,怎能对师爷如此无礼。”
“哈哈哈,没关系,老夫忘了,现在去病还是个孩子,以后你会理解的,来吧,把食物摆上。”
卫青就让霍去病几个小孩子一起把马匹上的干粮拿出,但面对如此多的人略显的不足,霍去病是聪明的孩子,马上有了主意道:“舅舅,我们支起火堆,把这只老虎烤着吃好了,我还没有吃过老虎肉呢。”
“对了,好主意,那就动手吧。”几个孩子就忙开了。
卫青接着向张佳扬说了这只老虎的来由,张佳扬不由的赞叹道:“去病果然有战神气质,大汉因为他的存在而辉煌。”
卫青疑惑道:“师父的意思是?”
“去病的战绩可以与仲卿平分秋色,以后你会明白的。”
一堆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异常,给这幽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多故事和传奇。
在日头逐渐偏西之时,卫青等人告别,走时还不免告诉师父和师母注意照顾好身体,以后会抽空时常过来看望。
卫青和霍去病等人顺利走出终南山,进入长安城时天色还很亮,这时长安城的大街还是熙熙攘攘热闹异常,他们骑着马径直向前走,突然在道路正中央围了很多人,一个个仿佛在看热闹一样,卫青对霍去病道:“去病,你去看一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诺。”霍去病说完就挤进了人群,不大一会工夫,从人群中带出一个穿着破履烂衫的人。
此人一看到卫青就跪倒在马前道:“原来是关内侯,小的有礼了。”
卫青下马仔细一看,认识此人,这人就是两年前拜见过自己的主父偃,自称精通《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自己向皇上进行了多次推荐,但都没有下文,今天在这里偶遇,没想到已经如此落魄,卫青就将主父偃扶起道:“你怎么在这里聚众闹事?”
“侯爷冤枉小的了,小的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这些百姓都在听小的讲道呢。”
“哦,果真如此。”
“侯爷,此人满腹经纶,希望能向皇上推荐,施展一下他的才气。”这时有站在旁边看热闹的百姓说话道。
卫青道:“仲卿这几年一直向陛下推荐,希望天下有才之人都能为皇上所用。”
主父偃道:“侯爷,这次在大街偶遇,说明我们有缘分,小的早已写好了一份上书,希望侯爷能够将之呈给皇上。”
“好的,拿来给我,这事不难。”
“多谢侯爷,希望能够得到皇上的召见,如若不然,小的就离开长安去他方看看有没有活路。”
卫青安慰他道:“相信有志者必有收获,就等着好消息吧。”
“谢了。”主父偃说完就挥了挥手,迈开大步头也不回的向远方走去。
卫青唉了一声将板牍踹到袖袋,骑上马沿大街向建章营疾驰。
第214章。反击匈奴() 
刘彻看着张佳扬远去的背影,默默的念叨:“再舍不得也终有分开的时候,该走的终究会走,随他去吧。”
大臣们对突如其来的事情弄得措手不及,一个个看着刘彻忧郁的眼神不知如何是好,刘彻缓了缓神说道:“众位爱卿有事尽快奏来,无事退朝。”
在这样的节骨眼上自是没有人撞枪口,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退朝了,刘彻转身到了后庭,张汤犹豫了一下凑到韩嫣近前道:“上大夫,小的还有要事向皇上禀报,劳烦通报一下。”
韩嫣嘴一撇道:“刚才干什么吃得,睡着了。”
“此事乃皇上吩咐的秘事,不便其他人知道。”
“哦,稍等,我进去看看。”韩嫣很不情愿的走了进去。
“有劳上大夫。”
不久韩嫣走出道:“陛下召见。”
“谢上大夫。”
张汤走进后庭,刘彻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脑袋坐在地上,看到张汤走进后问道:“是不是有线索了?”
“正是。”张汤顿了顿说道,“昨天派人搜查了他的家,发现一些有关匈奴人的信物,请陛下查看。”
张汤顺手从衣袖中拿出一把匈奴人用的令旗、号角、毛毡护套……,张汤顺便说道:“另外宫廷期门侍卫那边还截留了一部分武器。”
“哦,快让他们呈上来。”
“诺。”
不大一会儿,侍卫们拿过来一些匈奴人用的马刀,腰刀等武器,刘彻顺手拿出一把,用力抓着刀柄抽出,寒光瞬间直刺双眼,对着案几上的一块板牍砍去,没有费吹灰之力就削为两截,再拿一根长发吹到刀刃上,瞬间分开,刘彻不禁赞叹道:“好刀呀,好刀。”
“陛下说的是,如此好刀只有匈奴人才有,我们大汉还没有掌握这种造刀的技术。”张汤犹豫一下接着说道,“陛下,接下来还用查吗?”
“嗯,这些东西留下,重点查一下他的来历,不能放掉半点的线索,若有异常速速报朕。”
“诺,臣告退。”
张汤退出好久,刘彻依旧爱不释手的拿着这几把匈奴的宝刀把玩,稍后喊道:“韩嫣,朕让调查的匈奴兵器如何打炼的事情怎么样了?”
“陛下,已经派往匈奴好几拨人了,但都是有去无回,我们自己工匠对武器的试制几无长进。”
“唉,若我大汉能有如此锋利兵器装备武士,何愁边境不安。”刘彻接着问道,“马匹饲养效果又如何?”
“回陛下,用北方的匈奴宝马和大汉选出的良驹进行杂交,已经有下一代出生了,接下来要看看它们长大后结果。”
“嗯,一定要扩大饲养,宝马不杂交的试养一部分,杂交的试养一部分,如果效果符合要求,要尽快分配到各郡战马饲养场,要大批量繁殖饲养起来。”
“诺。”
刘彻用手紧握匈奴宝刀,信心百倍的说道:“匈奴不降服,大汉不安宁。”
无论世间多少恩怨情仇,苍生多少艰难困苦,日月依旧轮换交替一刻不停,数月之后少府递交给刘彻一份奏报道:“最近山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