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道黎明》第104章


更何况秦墨从未学过这两句【连字成兵】,所以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事实正如李盛才的猜想,秦墨腾出左手之后,拿起三毫乾坤笔写的还是个“止”字。
字迹闪出光芒,对摇摇欲坠的“蚕茧”墙进行加固和增高,虽然再一次挡住了海浪的冲击,但是跟刚才一样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秦案首是怎么了,为什么不用‘水来土掩’?”孙益大声喊叫。
古孟面色阴沉,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失误,由于秦墨的进步速度太快,他总是选择一些难度大的技能,忽视了基础性的东西,类似“水来土掩”这样的【连字成兵】,他根本没教过。
几息过后,“蚕茧”墙闪出灰色光芒,说明第一个“止”字失去效用,现在抵抗海浪的是第二“止”字。
秦墨快速落笔写字,众人纷纷伸长脖子,去看他写的是什么内容。
古孟眼尖,在秦墨第二次转笔的时候做出判断,这是个“戟”字,而且用的是王献之的终极写法。
因为这种写法是他教的,所以能快速做出判断。
只是他想不明白,王献之的“戟”字能破水攻吗?
“快看,他写的是个草书的‘戟’字。”一名书道秀才说。
众人全都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秀才突然觉得心里很没底,但还是梗着脖子说:“没错啊,是‘戟’字,我不光见过而且练过,而且可以确定此字出于二王。”
大家泛起和古孟一样的嘀咕,他们并不知道这是终极写法,还以为是普通的【单字为兵】呢。
虽说单字中的“戟”字可以化作一把长戟,做凌空攻击,但是连剑齿虎这样的猛兽都没能突破海浪的阻挡,它能行吗,恐怕一个浪头就能把它打没。
字成,化作一名身穿铠甲的汉朝将军。
“这是……终极写法吧?”有人不确定的说。
马上有人做出回应:“是的,从将军的穿戴和兵器上判断,应该是三国时期东吴阵营的水军大将甘宁,咦……他的脚下怎么出现一条小船?”
“哈哈,我知道了!甘宁是水军大将,自然是要驾船出击,秦案首太聪明了,以水军大将对付海浪,跟上次用水虺破《惊涛曲》用法相同。”
“蚕丝”墙自行向左右分开,大将驾船出击,逆流驶向李盛才。
正在专心弹奏乐曲的李盛才面色一紧,他清楚看到站在船头的大将甘宁,手里挥舞两把铁戟,面目狰狞。
虽然是逆流,但小船的行进速度仍然可观,每一息能前进三尺左右,最多用三十息便可进入攻击范围。
李盛才赶紧加快弹奏速度,之前的海浪以高为主,现在以冲刷频率为重点,以此来增加水流速度,减缓小船的行进速度。
小船似乎受到一点儿影响,但大将向前跨出一步站在船头边缘,船头明显向下沉入数寸,破开水浪的同时而且起到加速的作用。
“好对策!”连坐在高台上观战的院判都忍不住发出赞叹。
院监点头说:“是啊,此为奇招对敌,如果是采用普通的方式,就能够达到目的,也会变成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出奇招的好处就在于此,现在是李盛才被秦墨牵着鼻子走。
为了表现出公平公正的一面,院监和院判二人很少在比赛过程中发表评论,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秦墨增加对右手毛笔的文力输入,小船的破浪速度再次升高。
刚开始的李盛才尚能保持冷静,但是小船越过赛场中线之后,紧张情绪被无限扩大,他的额头上满是冷汗,弹奏古琴的手也不想刚才那般灵活。
他眉头一皱,决定变调。
铮……铮铮!
一连三个音节,首音低沉,尾音高亢,中音起到过度作用,避免两个不同的音节出现互咬现象。
之前还一连紧张的琴道教谕露出微笑,说:“李盛才掌握【瞬间转音】的技巧,可以在三个音之内换成其他乐曲,等海水消失之后,对方的小船也就从利器变成了累赘。”
旁边的两名教谕一起点头,恢复赛前的自信。
第三个音节过后,曲调从《滔天》变成了《破阵曲》,而且一开始便是《秦王破阵曲》的第二篇章,攻击力犹胜第一篇章。
海水在一瞬间退却的干干净净,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似的。
咚!
这是船底砸在青石地面上发出的闷响,大将甘宁身体一震,身体跃起离开小船。
与此同时,李盛才的面前出现四名唐朝骑兵,他们身穿明光铠,手提五尺长的重型陌刀,胯下战马同样身披重甲,在阳光下闪出夺目的光芒。
甘宁下了船便是步兵,面对骑兵肯定是要吃亏的,但他大吼一声,将双戟舞的像车轮一般,快速冲向敌阵。
四名骑兵上前迎敌,他们相互配合将甘宁围在中间,沉重的陌刀一起劈下,带出一道道残影。
当!
甘宁用双戟架住陌刀,与四名敌人展开力气上的较量。
以一敌四,甘宁的双戟被慢慢压下,情况不妙。
嗷吼!
震耳欲聋的狮吼响起,一头火红色的雄狮从后面扑过来,将一名士兵扑落马背。
早在海浪消失的一刻,秦墨便放下左手里的毛笔,拿起一颗红色的“狮”字棋子,增援势单力薄的水军大将。
比赛再一次进入激烈阶段,观众们大声叫好。
第92章 琴道折戟() 
烈火雄狮和明光铠士兵扭作一团,大将甘宁的压力骤减,趁机将一名敌人打落马下。
胜利天平朝着秦墨这边倾斜,李盛才加快弹奏乐曲的速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下一个高…潮点。
烈火雄狮从地上跳起来,和它厮打的士兵已经不见了。
它刚要扑向另一名骑兵,突然面前多了四名步兵,他们手持一丈长矛四人相互配合,使用突刺的方式向前推进。
烈火雄狮左闪右躲,但还是接连被刺中,发出悲鸣之声,身体也变得虚幻起来。
大将甘宁杀死一名骑兵,顺带着将另一名也斩于马下。
烈火雄狮奋力反击,但只是轻伤了一名长矛兵而已,最后它被四根长矛同时刺中身体,光芒一闪消失不见。
长矛兵转而支援仅剩下的那名骑兵,大将甘宁的情况堪忧。
秦墨放下棋子拿起毛笔,用行书体写“盾守”二字。
他身后的观众们泛起嘀咕,马崇明问孙益:“‘辽守’比‘盾守’更适合吧,大将张辽除了防御能力强悍之外,进攻能力也不容小觑,一人对战三名唐兵不是问题。再加上三名步兵从旁协助,可以兼顾不同方位的安全,秦案首为什么不选‘辽守’?”
孙益摇摇头,说:“我也看不明白。”
“盾守”二字尚未完成,李盛才的琴圣从悠扬变得低沉起来,四名步战陌刀兵凭空出现,他们加入到战阵之后,大将甘宁彻底没有了反抗能力。
但他还是在最后一刻拉着那名骑兵当了垫背,二人一同消失在赛场上。
八名唐兵快速排成两个横队,长矛兵在前,陌刀兵在后,他们一起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推进。
秦墨这边,“盾守”二字化为四名持巨盾的古代士兵,将他围在中间。
古孟赞道:“好样的!”
一般情况下,“盾守”的第三境是一名手持两面盾牌的古代力士,但是使用行书和草书进行书写的时候,第三境会发生变化,成为四名单手持盾的士兵。
正因为有了他们四个,李盛才不得不不放弃一拥而上的打法,而是命令八名士兵排好队列,以整齐的队形向前推进,稳扎稳打突破对手的防御。
秦墨没有抬头,右手持笔在纸上写的飞快。
眼看敌人距离盾牌兵只剩下不到一丈远,长矛兵已然做出突刺动作,他终于完成“万箭齐发”四个字的书写,书案上方出现密密麻麻的羽箭,排列十分整齐。
羽箭分为六个横排,每一排三十六支,共计二百一十六。
“【连字成兵】第三境!”孙益激动的喊道。
当……当当!
长矛兵持枪奋力刺在盾牌上,发出声响。
但是八名士兵同时向后急速撤退,因为羽箭的指向目标是李盛才本人,他身边并无防御之人,只有把人全部撤回去,才能保证安全。
嗖嗖嗖……
第一排三十六支箭激射而出,而八名士兵尚未回到防御位置,李盛才只能选择使用【同音共律】技能,琴音一转在他面前形成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