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乱臣》第83章


不崃⒓蠢吕础!?br />
“你是说让我找大哥?你不知道我大哥这人,他虽然瞧不上酒囊饭袋的富家公子,但心底其实对李谦还是很推崇的,否则怎么可能任由李谦这两年来这般搅弄朝堂?”
“如果他知道他是被李谦的表相欺骗了,你认为他还能由着他李谦乱来吗?”
“什么意思?”
“璃雅亲口对李锦宜说,她三年前在外面生的那个孩子,其实是李谦的。两人在王紫阳府中酒后乱性,但王紫阳帮璃雅隐瞒了下来。李谦连皇上的女人都敢碰,这种肮脏龌龊之人,你大哥正人君子怎会与他沆瀣一气?”
邓婕妤万分震惊:“她与靖远侯!这怎么可能?”
“所以说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李谦平日装模作样,对他妹妹之外的女子连看都不看一眼,原来竟是这等下流。你只将这事告诉邓将军便可,切记要邓将军先勿声张,以免打草惊蛇。我要做足了势,让他李谦声明扫地,看谁还敢帮他!”
腊月下旬,各地要员纷纷回京。姜昱受了一场风寒后卧床不起,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述职由枢密使曹华、宰相李谦与新任吏部侍郎共同主持,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课考。此次回京述职的四品以上外派大员有四十多人,从早上一直到夜幕笼罩时分才结束,曹华作为天子近侍和枢密使,代表皇上坐镇旁听,在百官面前低调世故,不得罪任何一人,吏部侍郎也唯李谦是从,不擅自做主,如此一来,李谦成了所有人的焦点。眼下正是他需要拉拢人心之际,若处理不好,三年来的努力很可能会在最后一刻功亏于溃。邓衍一直站在角落里若有所思的看着,却见李谦像平日一样推诚布公,大中至正的指出每个人的问题,不因当前的非常时期对任何人的错漏之处有所偏袒,倒让所有朝臣都心服口服。
但当吏部侍郎虞祯对虔西观察使彭彦画圈通过时,陆仲在下方喊了一声“且慢”。
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陆仲不慌不忙的上前一步:“彭大人贤良方正,臣亦有所耳闻,但虔州宜安、扶远两县均空缺近一年,导致两县乱象丛生,赋税无收,彭大人作为虔西观察使、虔州刺史,对所辖之地就如此不闻不问吗?”
彭彦为李谦早期举荐,陆仲所言,实是指责李谦用人不当,业绩评述不公。这时江南盐铁使李铮出列说道:“陆大人有些夸大其词了,谁都知道宜安、扶远两县乃烟瘴之地,自虔州立州以来,多有官员或死或病于两县任上,这几年愈发严重,是以两县邑官常缺,或由当地土官将文索案牍移至邻县批阅,扶远民风不化,乱象自古即有,实非彭大人之过。”
陆仲哼了一声:“正因如此,皇上才寄厚望于彭大人,还能因为是块难啃的骨头就不啃了吗?众所周知,我大周辖内有多个贫瘠州县官员屡屡辞任,除了地方一级大员有责外,难道不是宰相之失吗?若都像平江那等富庶之地,随便派个黄口小儿都能治理,何须彭大人这等人才。”
平江刺史萧冉是州级官员中最年轻的,由浙西观察使兼江南盐铁转运使李铮举荐,听到陆仲讽刺,忍不住要出来辩驳,但看到李谦制止的眼神,默然退回刚迈出的步子。
李谦拿过吏部侍郎虞祯前面的批述,加批“留任查看”几个字后递了回去,并未流露一丝不满,扫了眼殿内诸人:“地方官员是百姓的父母官,但自古以来,任地方官就有冲繁疲难之苦,是以人人都想尽办法从地方往上爬。这本是多年弊病,本官却因习以为常而失了关注,陆大人所说甚是有理,其他同僚尽管直言,本官自当责躬省过。彭彦留任一年,薪俸减半,着其尽快处理宜安、扶远两县问题。”
李谦主动认错,倒叫陆仲再挑不出理,别人更不敢再有置喙之言,殿中述职很快顺利结束。(。)
第83章 将相交易() 
出门的时候李谦与邓衍落在最后,李谦要右拐出宫,邓衍左拐巡视,两人分开走了几步后,邓衍忍不住回头叫道:“李大人。”
李谦停下转身,脸现询问之色。
邓衍犹豫了一下,最终走了回来,推开身旁空了的殿门示意李谦进殿:“借一步说话。”
李谦不动声色的走进去,看邓衍小心的关上门问道:“邓将军这是……”
邓衍走近李谦,上下打量了好几圈:“李大人真沉得住气。”
李谦故作无知状:“邓将军何出此言?”
“皇上昨天病情加重,太医说,左右不过一个月时间,皇上曾属意皇长子继承大统,李大人难道没有什么想法?”
“哦?邓将军想让在下有何想法,难道逼宫篡位不成?”
邓衍又上下审视李谦一眼:“李大人真的是诚心佣立皇长子?”
李谦忽然笑了笑:“邓将军在内手握禁军右卫和羽林卫,在外有旧部支持,只要邓将军愿意,什么人扶不上位?”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同样道理,扶人上位容易,坐稳皇位却难。如果不是李大人真心愿意辅佐的,邓某就是拼了命帮着坐上龙椅,恐怕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被拽下来了。”
“邓将军太高看在下了。恕在下实在愚钝,邓将军这意思,到底是要我保皇长子呢还是另选他人?”
“李大人自己心里可有人选?”
李谦无奈的摇了摇头:“我们再这么互相打太极一晚上都不会有结果,不如我替邓将军说了吧,邓将军原本是想皇长子即位,我李谦全心辅佐,但我现在已经位极人臣,还能拿什么再利诱我答应呢?如果我撂挑子,太子和邓婕妤孤儿寡母在后宫肯定要受曹华杨钦那伙阉人控制,与其这样,不如让能者上,于社稷也是功德一件,最重要的是保得邓婕妤和皇长子平安,你也不至于愧对大周历代先祖和邓家门楣。是不是这样?”
邓衍点点头:“不错,既然李大人都想到了,那不知接下来会怎么选?”
“不管谁当皇帝,我都是要离开的。”
邓衍盯着李谦追问:“李大人是要衣锦还乡,还是遁世归隐?”
“这两个有区别吗?”
“当然有,你只管回答我是哪种?”
邓衍对妹妹那日所说其实没有全信,他不相信李谦会与璃雅走到一起,否则让叶冉在泉下如何安眠?他之所以问李谦这个问题,是想如果真的是璃雅,以她天下皆知的身份应不能光明正大的带回河西,或许李谦和璃雅都不在意,但他们族中长辈肯定不会同意,最好的归宿,应当就是高卧东山避世绝俗了。
“我有负族人厚望,没能将李家光大,如何敢称衣锦还乡。”李谦自嘲一笑。邓衍脸色却冷了下来,原来他真的是要携安璃雅离开。
“那说说你的人选吧。”邓衍的语气已经不觉硬了起来。
李谦沉默许久才说道:“奕王,其实并非常人所见那般愚笨。”
果然是奕王,邓衍对妹妹告诉他的话更加确信。
“好,那我就帮你扶持奕王。”邓衍斩钉截铁的说道。
李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邓衍居然答应的这么快,定然不会那么简单,于是说道:“邓将军恐怕是有条件的。”
“我要你承诺,奕王登基后,你自请前往宜安。宜安与扶远两县相接,大可合为一县,由你出任当地三年的父母官。你可愿意?”邓衍紧盯着李谦,缓缓说道。
李谦神色微动,沉声问道:“这是为何?”
“今日陆大人有一句话没说错,大周许多贫苦之地的境况与宜安、扶远相仿,派到这些地方去的官员,不是装病调任,就是想办法搜刮百姓贿赂上级以期尽快调离,以致贫地更贫,百姓流离。如果靖远侯去了宜安,在任期内将烟瘴之地治为鱼米之乡,岂不是以直接的行动为大周官员做了表率。堂堂侯爷尚能如此,其他人还有什么理由挑肥拣瘦?”
邓衍所说是他此举的第一个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宜安烟瘴遍地,李谦的长子李烨和璃雅所生的孩子肯定不会随同前去,那么璃雅就会因此与他分离三年,也算是对他们背叛叶冉的惩罚,解了胸中一口恶气。
“一定要如此吗?”李谦问道。
“为了声援和呼应你,我也会自请去剑州守城。”
如果说方才邓衍的要求让李谦认为他是乘人之危的话,此时则感受到邓衍的良苦用心。
李谦主动请命去往宜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会认为他在虚张声势,而邓衍紧接着也做出此决,他做表率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