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仙女》第146章


荣锦朝他点点头,却被便宜爹的一声嚎给惊的吓一跳。
“媳妇啊,你是不是很疼,咋还哭了,都是我不好,呜呜呜……”
王月琴这个当事人还没咋地呢,李治民倒先嚎上了,到这会儿啥感动痛苦喜悦神马的都没了,只有一腔囧意回荡。
“嚎啥嚎呢,你媳妇是要生孩子不是杀猪!给老娘滚出去!”李婆子很快进了屋,让李治富将不懂事的小弟弟拎出去算账去。
赵凤仙一到家就去厨房烧水做准备去了,钱春娥进去帮李婆子搭把手,准备给王月琴接生。
除了几个小的,现在家里人基本都回来了,地里的上工暂时请了假。
有了主心骨接手,荣锦功成身退,拉着小伙伴跟在二伯身后一起出去。
李治民被自家二哥一脸嫌弃地拎到院里,扔给他一条毛巾让他擦擦脸,堂堂一个大男人,对着正要生孩子的媳妇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羞不羞。
“我出生那会儿,他也这样子?”荣锦看着便宜爹哭的像个孩子,不忍直视地问道。
被亲闺女看到窘样,李治民还想挽回来着,可惜李治富不给他机会,将当初荣锦出生时小弟弟吓得哭鼻子的事捅了出来。
荣锦哈哈乐了一阵,羞得便宜爹脸上红的像是猴屁股。
李治民羞涩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担忧妻儿的心占据了上风,忍不住跑到窗口猫着,一声一声地给里头生产的媳妇打气。
赵凤仙端热水路过时看到,眼中划过羡慕之色,若是她家那位能做到这样,她就是再生几胎都甘愿。
可惜李治国作为家里长子,平时最是稳重不过,根本不可能出现媳妇生孩子,他慌乱得哭泣扒窗子的事。
正在一家人为新生儿的出世一片忙碌之时,李老头在县公社那里的秋收总结大会开的可不平静。
本来李家村今年的秋收相比去年来说有所提高,产量不算低,与前几年比起来甚至算是很好的收成了。
李老头在村里统计完后还挺满意的,觉得这样的收成报上去即使不是第一也得占个前几吧,毕竟放眼全县来说,尚且还没有哪个地方能比李家村更风调雨顺不是。
所以,当大儿子驾着驴车载他去县里时,李老头自信满满,心里还提前打了演讲的腹稿,以防再要上台演讲时着急忙慌。
然而,等到了县会堂时,李老头进门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有人跟他打听李家村的粮产这不奇怪,李老头也没瞒着,脸带骄傲地说出个数,本以为会让对方羡慕不已,结果人家以诧异的目光看着他,摇摇头后就走人了。
李老头:“…………”啥情况?难道是因为他报的真实产量太高,将人打击到了?
随后李老头就明白了,不是太高,是太低太低了!!
按照上一季的大队粮食产量排行倒数,队长们一个个上去给领导们做汇报总结,李老头理所当然地排在了最后一位作为压轴。
但是第一个,也即是上次倒数那个,上去说的第一句话就让李老头噎住了。
“我们赵家洼大队种的玉米喜获丰收,亩产一千斤!”
“噗——”李老头瞬间喷了刚喝进嘴里的茶水,引得周围的大队长们齐齐侧目,一副大惊小怪跟不上时代的模样。
李老头表示他确实跟不上大家的时代脚步了。
就台上那个大放厥词的人,上一季还听他苦哈哈地如实汇报说他们队上亩产不到五百斤,还是种的产量大不讲究天时的地瓜。
而现在呢,刚过了一个季度罢了,人家的亩产就直飙上去了,一千斤!
李老头擦擦嘴巴,看着上头满面红光说得煞有其是跟真的一样的家伙,内心呵呵呵。
种玉米,用最好的地在年景最好的时候亩产还达不到三百斤,李家村有小神仙加持,才能略微达到四五百斤,村民们就已经很满意很欣喜的了。
对方大队种玉米却已经能亩产一千斤了,真是厉害厉害!
李老头震惊着脸随着大家拍巴掌,玉米亩产一千斤,真厉害,怕不是种的红薯吧。
种红薯达到亩产一千斤那还差不多,玉米要是能达一千斤,那他们以前还能天天靠红薯干子过活?
李老头以为对方是提前写好的发言稿,写错了粮食种类,照本宣科念出来了才出的错,然而接下来几位都是这种样子……
“我们许家坝大队种的大豆喜获大丰收,亩产两千斤!”
……
“我们毛家寨大队种的花生喜获大丰收,亩产五千斤!!”
……
“我们周家凹大队种的玉米同样喜获大丰收,亩产一万斤!!!”
……
李老头听到半场,脸上已然麻木一片,不知道该做啥表情,都不想说啥了,来时的骄傲激动这会儿全化作了泡影。
这几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啥他感觉自己大队上跟他们种的不是一样的土地呢?
李老头面色极其复杂地朝周围望了望,旁边挨着他坐的一个队长看不过去,叹口气悄悄凑过来提点。
“现在大家伙都这么弄,队里面上好看,领导们也欢喜……你把你们队的实际收成往上提一提就好了嘛,不然跟大家一比不太好看,怕是……”怕是要被领导们嫌弃批评了。
人家是好心好意地透露行情,李老头即使心里不赞同也点头谢过对方,只是向领导虚报粮产这事,他肯定是做不来的。
要知道,往上报了多少,相应的公粮就要交上去多少,最后坑的还不是自己大队?
李老头宁愿不要领导们的夸赞和奖励,也不能坑害自己村的队员们,地里出产了多少粮就是多少粮,如实报上去就是,弄虚作假有意思吗?!
更何况,李家村有小神仙坐镇是领导们私底下都知道的事,如果连那儿的亩产都高不到哪儿去,那么其他地方那么高的粮食产量就有待商榷了。
李老头相信,县领导们有这样真实的对比,绝对不会被人为造起来的虚假所蒙骗。
即使某些县领导也想通过谎报粮产而向上头邀功,也得先想想为此做的后果,以及会不会被刘部长留下的人将真相捅出去。
真的闹到上头,呵呵,所有参与的人都别想逃过,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如此一想,李老头顿时底气十足,单等着最后他上台,如实报出粮食产量,将前面那些人造起来的虚架子全打散不可。
果然,县领导班子也不是吃素的,刚开始报的那几个,他们误以为真,还十分激动地给人鼓掌喝彩,但等到接下来……
我去,你特么逗我?玉米亩产能达一万斤?大豆啥时候比红薯产量还高了?!你家花生都不生虫的全结果了?!!
简直一派胡言乱语!当他们领导是没下过地不知道真实收成是吧?!
化肥厂刚建起来还没投入生产呢,各个大队亩产就这么高了?!大队长们的脑壳儿是不是都进了水?!!
县领导越听越面无表情,前排集体冷了下来,后面呱唧巴掌的人相继的也稀稀拉拉地没有了。
现场一片诡异,上头的大队长脑门冒着汗硬撑着喊出大丰收的亩产作汇报,下面的领导面上一个比一个黑。
直到轮到最后一个,李老头仰头挺胸地上去了。
第124章 
秋收总结大会开到尾声; 会堂内的气氛紧绷得让人忐忑不安。
直到李老头昂头挺胸地走上台; 下方第一排的县领导们方才缓了缓难看的脸色。
李老头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深吸一口气; 开口说出早就打好的腹稿; 轮到汇报粮食产量时,实事求是地报出了李家村这一季原本的出产,没有一丝一毫的弄虚作假。
“啪啪啪——”完后; 领导们首先起立鼓掌; 后面的生产队长们面面相觑地跟着站起来; 跟着拍巴掌。
至于他们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从那一张张懊恼不已的脸面神色中就能看出一二了。
本以为在粮产上动点手脚; 领导们脸上有光; 他们自己也能获得奖励的实惠; 谁知道对方根本不吃这一套; 更有一个神仙村如实报上了。
这下可好,偷鸡不成蚀把米,还不知要如何收场。
生产队长们表面笑容满面激动万分,内心早已悲伤逆流成河了; 现在只不过都硬撑着一层面子,就看领导们怎么处置。
李老头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一身轻松地从台上下来; 还和领导们挨个握了手。
县领导撂下身后的一众生产队长; 围到李老头身边仔细询问秋收粮食的具体情况; 那些之前汇报中搞浮夸风的人集体坐了冷板凳。
等到李老头将李家村秋季的庄稼生长收获等问题全都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