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如许 作者:七叶》第154章


说话间许老三已经把人带进来,迎到里屋坐下喝茶。
“吴二叔。”许杏儿招呼道,“真是辛苦你了,特意还要去城里跑一趟。”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是老三的徒弟,那就跟我侄女是一样的,虽然你师父天天不着家,也没教你什么真本事,不过这点小事还不是举手之劳,用不着客气。”吴老二表面上看起来听沉闷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不像吴老三那样,见人都是笑呵呵的,但是说出话来一听,倒也是个爽快汉子。
叶氏洗了手,把许老三拉出去说:“这会儿时候半早不晚的,若是这会儿走,到城里肯定正是吃晌午饭的时候,倒不如在家吃了再走,你进去陪着说会儿话,我去买点肉摘点菜回来。”
“行!”许老三盘算了一下,“吴家日子过得好,又是懂医懂药的,怕是吃不惯那些个肥肉片子和头蹄下水,你去买点儿里脊回来炒菜,再买两斤肋排回来。”
晌午在家吃过饭,许杏儿自然是跟着吴老二和山子一起进城,路上几乎不停嘴地问了好多问题,吴老二捡着自己知道的都耐心地回答,知道城门口了,许杏儿才意犹未尽地不再继续发问。
两个人带着吴老二,熟门熟路地来到七步胡同,许杏儿抬手敲门:“小梅姐,回来了么?”
“谁啊?”小梅开门出来,见是许杏儿,惊喜地上下打量着说“杏儿,你咋这会儿进城来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见到你了,只听山子说你身子不好,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如今咋样了?”
“已经好多了,其实早就没什么事儿了,只不过我娘不放心,硬要我在家歇着。”许杏儿飞快地寒暄了两句,然后说,“山子哥的二叔回来了,过来给奶奶看看腿。”
小梅这才看到杏儿和山子身后还站着一个人,赶紧把人让进门道:“你瞧我,看见你光高兴了,都忘了让你们进来,这……”
“你就跟我一样叫吴二叔就是了。”许杏儿帮小梅解了围,然后说,“先进屋看看奶奶。”
“奶奶,还记得我不?”许杏儿进屋打了个招呼,“好久没过来看你了,身子还好么?”
“还不就是那样。”小梅奶奶看见许杏儿,笑着说,“你这丫头好久没来了,小梅说你家秋收忙,我还寻思着,这秋收都过了,粮食都差不多卖完了,咋还不见来呢!”
“我禁不住念叨,这可不就来了。”许杏儿笑着坐在炕上,“还记得不,之前跟您说,请个好大夫来给您看看腿?”
“记得,记得。”小梅奶奶先是点头,然后又摇头道,“老了就是这样,治不好了的。”
吴老二上前道:“婶子,治得好治不好,我看看才知道呢!”
小梅赶紧上前道:“奶奶,这是山子的二叔,人家对这个在行,刚从外地回来,特意进城来给你看腰的。”
“婶子,你趴下我看看。”吴老二等小梅扶着老太太在炕上趴好,伸手在腰间按了几下。
“哎呦……”小梅奶奶疼得忍不住叫出声来。
吴老二的手上下挪动,按了几处最后停在一个地方问:“婶子,是这里最疼么?”
“对,就是这里最疼。”小梅奶奶强忍着没叫出来,偷偷低头在垫被上蹭了蹭眼泪。
吴老二又在老太太大胯和腿上捏了几下,然后说:“腰上是旧伤,估计年轻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前几年估计又扭伤了,所以才成了这样。可惜没能早点儿正骨,不然肯定不至于这样严重。”
小梅担心地问:“吴二叔,怎么样?能治好么?”
“腰伤只要把骨头复位,就没有大碍了。”吴老二轻描淡写地说,“但因为腰伤一直没能解决,所以腿上的筋多有错位,腰腿还受过寒气,很多筋包筋疙瘩,还得需要慢慢疏通才行。”
小梅奶奶和小梅听了这话,先是觉得欢喜,随后又是不太相信。
“老太太,趴好了别动,别屏气,可能有点儿疼。”吴老二说完,双手挤压在小梅奶奶的腰间,用力推拿几下,然后收手道,“老太太,你起来试试。”
小梅奶奶一脸惊喜地伸手摸摸后腰,然后没用小梅扶着,居然就慢慢转身坐了起来,然后挪到炕边,让小梅给自己穿上鞋,扶着炕沿下地,居然能站得住了。
“这、这真是……”小梅奶奶喜极而泣,一把拉着吴老二的手,“可真是神医啊!我刚才就觉得骨头嘎巴嘎巴两声,居然就好了?”
“婶子,要说好可还远远没好呢,你年纪大了些,又是旧伤,所以我不敢用力,只把骨头推回去了一点儿,让它别压着筋,现在应该疼得轻了,也能起身了,但还不能多走动,还得多歇着才行,我过两天再来,大概得三四次才能把骨头完全推回去,等骨头彻底归位了,再下地走路就没关系了。”
吴老二说完,又对小梅叮嘱道:“你要记得,你奶奶腿上寒气很重,所以虽然腰不疼了,但腿还是会疼的,不能用热水泡脚,不然会把寒气往上赶,让胯骨和腰疼加重,最好准备个汤婆子,从腰间热敷开始,敷到腰不疼了再往下挪,每天睡前多敷一段时间,慢慢往下挪,把寒气都从脚底赶出去就好了。”
小梅没想到吴老二这么神奇,只捏了几下,奶奶居然就能自己下地了,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她听说再捏几次就可以正常下地走路,高兴得直抹眼泪,想跪下磕头却被许杏儿一把拉住,只好连连说:“真是太感谢您了,我,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损人不利己
许杏儿从城里回家,发现是成哥儿娘在自家炕上做针线活,许老三和叶氏都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心里顿时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忙问:“婶子,我爹娘干啥去了?”
“他俩去你爷奶那边了,好像是说,你二大娘家来人了,似乎又闹起来了,你小姑来叫他们,就都过去看看咋回事。”成哥儿娘对这也见怪不怪了,左右她也在哪里做活都是一样,冲许杏儿笑笑说,“你要是不放心你娘,就也过去看看。”
“那就再劳烦婶子一会儿,我过去看看就回来。”许杏儿以为那边肯定又是打起来了,急忙跑到老屋,没想到场面倒还算是和谐。
屋里的人分作三堆,李家人都坐在炕头一侧,许家人都在炕梢一侧,北面靠墙坐着郭里正和媒婆程婆子,所有人表情都阴沉沉的,也没人说话。
“娘。”许杏儿走到叶氏身后,贴着她的耳朵轻声问,“这是干啥呢?”
“嘘!”叶氏冲女儿做了个小声的手势,“这都是大人的事儿,小孩子别跟着瞎掺合。”
郭里正见局面一直僵着,便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既然你们两家的意见都差不多,都是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而且以前也有过儿子,只不过是没养活罢了,自然也算不上犯了七出之条,如今既然媒婆也在,我做个见证,写个和离的文书,大家好聚好散也就算了。”
李老太太闻言道:“我们好好的女儿家跟了他这么多年,给他生儿育女,洗衣做饭,伺候老人,月前还刚没了一个孩子,如今过不下去我们也不强求,但写和离文书之前,总该把赔多少钱的事儿说说清楚。”
一听李家又开始提钱的事儿,许老太太立刻坐不住了,激动地说:“虽说嫁过来生儿育女洗衣做饭了,可谁家媳妇不是这样的?至于什么孝顺老人,我们老两口能走能跑的,用她伺候什么了?经常帮她带孩子怎么不说了?”
“嫁过来以后吃我们家的用我们家的,又馋又懒,我都也没挑剔什么,家里这么多孩子,我最疼的就是英子和虎子,虎子没了我比她还难受,这么多年虽说没有分家,但我里里外外贴不了她多少,你让她自己说说,上个月说是孩子没了,连打带闹地要走了两吊钱,如今又张嘴就是钱,你生一个闺女还打算赚多少才有个够啊?”
“你说啥呢!”李老太太跳起来就扑过来,眼看两边又要打作一团。
郭里正连忙打圆场道:“有话好好说,别动手,别动手啊!”然后又问李老头和许老头,“你们两个是一家之主,你们有啥意见啊?”
“我家老二已经分家分出去了,他分家后得了老家的房子和地,因为眼看要到中秋了,他娘舍不得才多留了他几日,不然早就走了。”许老头之前一直没有说话,这会儿说出的话格外给力,“日子是他们两个人过,过不下去就和离,我们也管不着。至于他给不给李家钱、给多少,跟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
李家一听这话都愣了,之前又闹又打的时候,许老头一直在旁边一言不发地抽烟,只有许老太太在前面蹦跶,都以为他是觉得自家理亏,没想到他是在这儿等着呢!
郭里正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