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孕连连》第114章


“爹,自己挣钱自己花,是好事吧。”
赵箓觉得,这个法子,即使是赠人钱财,至少,也是爱惜别人自尊的嘛。
赵子殷倒点点头,道:“既然你觉得可行,那下学后,你便如此去做吧。”
“至于,今天李大山与你同去书院进学的事情,我会让马栓儿,去安排妥当的。”
“谢谢爹。”赵箓笑着回了话。
随后,赵子殷是在朝食后,早早去衙门了。
至于赵箓,则是去催促了弟弟和小伙伴们,赶紧动身起来,洗漱用朝食。他们啊,还要上学去呢。
马栓儿嘛,有了家主赵子殷的吩咐,已经是早早安排马车候了赵宅的大门口。
当天,下午的放学后。
李大山回了家中。
李何氏见着儿子时,发现儿子整个变了个大样。那装束变了,精神气也是变了一翻。对此,李何氏是欣慰的。
赵箓没有久留,只是寻了李何氏,把他想帮衬了李大山的法子,是讲了出来。
李何氏一听后,眼框子是红了起来。
“小公子,赵家的大恩大德,大山这孩子,怕是此生都难尝还了。”
对于赵箓嘴里的未尽之事,李何氏如何不明白?
人家不能白给钱,怕伤了自家的自尊心。说实话,李大山一个小小孩童,当什么护卫啊?简直就是啥扳。
不过,对于赵家的好意,李何氏没有拒绝。
因为,李何氏很清楚,这等好意,对于她的儿子李大山而言,是多么的难得。
人这一辈子,想遇个好人,还遇上一个想做好事的好人,实在是太难遇上了。
“大山,过来。”
李何氏招手,唤了儿子李大山。
“给小公子磕头,记下了娘的话。”
“这一辈子,一定得听小公子的话。记下了吗?”
有亲娘的话,李大山非常实诚,还真给赵箓磕了头,大声回了一声“记下了”。倒是弄得赵箓有些手忙脚的,忙扶李大山起身。
可李大山那壮实,那力大,赵箓是扶了好几下,都没有扶起来。
“大山,大娘不是说,要你听我的话嘛。”
“快起来,咱们是好兄弟,哪用你跪着。”
李大山还真是憨实,听得赵箓这话,还真是自个儿爬起了身。在那儿站着,是憨憨的笑了起来。
赵箓也不浪费了时间,直接就是拿出了荷包,言道提钱支了李大山一个月的月例银子。另外,便是书院那边,中午是包伙食的。
所以,往后,李大山在家中,就是安排了朝食、夕食两餐即可。
有这席话后,留了所谓的月例银子给李何氏,赵箓领着兄弟和小伙伴们,就是离开了。
倒是李何氏,望着荷包里,装着的一两银子,心中是百感交集。
李何氏很明白,这钱,实则是赵家对儿子的白白支持。
“大山,往后,记得一定要听小公子的话。”
“你既然做小公子的护卫,就要懂得忠义。”
“若是做不到的话,娘就没你这个不孝顺的儿子。”
“明白吗?”
李何氏对儿子如此叮嘱道。
“明……白。”李大山狂点头,表示应下了。
对于亲娘的话,李大山从小到大,就没有不听话的时候。
而赵箓呢,则在回家的路上,听得弟弟的问话。
“大哥,你对李大山太好了。好的弟弟,有些嫉妒。”简哥儿开口,辩解的说道:“那些银子,可以给二哥买好多糖人儿了。”
“三弟,大山以后,就是咱们一起的伙伴,你不能心生嫉妒。”
“更何况,他是哥哥的护卫。他得的银钱,是他自己挣的。”
赵箓摸了摸三弟的小脑袋,哈哈笑了两声后,如此回道。
“二弟,你呢,你是如何想?”
赵策听得大哥的话,他微眯着眼睛,同样笑回道:“大哥做事,自然有大哥的道理,我听大哥的意思。”
“举安、荐安、兴安,你们三人如何看?”
对于赵箓这一问,任氏两兄弟,还有马兴安都是愣了一下。
他三人自然是回了差不离的答案。
“大少爷做事,一定有大少爷的道理。”
“是啊,就像二少爷说的,咱们兄弟都听大少爷的意思。”
“小的听少爷们的吩咐。”最后,马兴安这般回道。
望着众人,赵箓便是开口,解释了话,道:“咱们一伙人,是一个团队。”
“而李大山,就是新入伙的同伴。”
“娘教导过我,集众之力,精成合作,才会容易做出成绩来。”
“咱们将来,都是要做一翻事业的。所以,就一定需要自身有大本事。”
“就像那火焰燃(ran)烧一样,一定是需要柴火越多,那火堆才会越大,如此火焰越来越旺。”
“李大山是有真本事的,他加入咱们之中,就是增加了咱们自身的力量。”
“小肚鸡肠的人,是注定不会有大前途的。”
“你们,可想当小肚鸡肠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求正版订阅啦
第109章
众人都是摇头。
显然,在赵箓这一伙的小少年们眼中; 小肚鸡肠什么的; 真不是什么好名词。
“这不就结了。”
“咱们都是大方人,都是胸怀远大志向的人。所以; 就不能只注意脚下; 还要注意前行的道路上; 结交更多的同伴嘛。”
赵箓一顿的忽悠; 还是有效果的。至少; 安抚住了他的弟弟; 以及他的小伙伴们。
毕竟,李大山的神力; 这是众人都见识了的。可以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效果,还真是李大山自己用实力挣出来的。
三月三,上巳节。
这一日,杜明月是领着长女赵茵; 参加了县令夫人举行的聚会。
当然了,除了各家夫人们参加外,也是少不得的,还有一些仕子们; 也是在城外的河边; 举行了踏春赏景。
说起来,这游玩处的亭边,还是游人颇多的。
一群夫人聚了一堆; 那些未出阁的小姑娘们,自然也是聚了一堆。
这夫人们中间,自然是以县令夫人为主,杜明月因为夫君赵子殷的缘故,也成了众人吹捧的对象之一。
嗯,可以说,打从嫁进了赵家,在夫人们的交际圈子里。也就是夫君担任了八品主薄后,杜明月才算是在封县城的夫人交际圈子里,真正的过得舒服些。
至少,以前那些闲言与碎语,还有一些暗里的讽刺话,现在是没有敢当面讲了。
与杜明月一起来的人,还有她的弟妹杜陈氏。
按说,杜陈氏进了这个官员后宅女眷和封县城大户人家女眷的圈子里,是有些身份低了些。毕竟,杜明月就是一个捕快差役。不过,谁让杜陈氏是杜明月的亲弟妹呢。所以,有杜明月在那儿坐着,杜陈氏挤进了这个圈子,倒也是混得如鱼得水,交上了几个说得来的话的女眷们。
“杜夫人,你这腹中孩子,已经满三个月了吧?”
祝县令的夫人问话时,眼中还有羡慕的神色。
“是啊,刚满三个月。”
杜明月回话时,眼中是满含欢喜的。
“若是没满日子的话,我啊,哪怕再是不舍得,也一定会推辞了外出游玩的。毕竟,天大地大,还是这腹中的孩儿更为重要的。”
有杜明月一席话,祝县令夫人同样的是抿嘴一笑,她说道:“也是杜夫人有福气,膝下已经有三子。若是再添个儿子,这就是给夫家添了四个儿子啊。”
“想我,就是膝下缺个儿子啊。”说到了这儿时,祝县令夫人是眸中有些忧色。
“夫人膝下的女公子,那也是聪明伶俐的,一看啊,就是再过些年月,必定容貌端庄秀丽。”
“将来,定然是挑了东床快婿,如意夫君。”
杜明月望了一眼,那边正与赵茵说话的祝玳瑁,对祝县令夫人这位嫡女,是说了一翻的好话。
“承杜夫人吉言了。”
祝县令夫人如此回了一句。
“祝家、赵家的女公子,都是出众的俊俏姑娘。瞧瞧,她们二人在那边,可不是都相谈的愉快嘛。”
“说起来,我啊,就羡慕着,二位夫人膝下就都有一位女公子承欢。”
这符县尉的夫人,此时是一席话道出。引了诸家女眷们的注意。
杜明月更不禁,符县尉的夫人如此讲,那是因为符县尉的夫人暂时是膝下无儿无女,符县尉本人年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