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千渣百态》第67章


,刀马旦能唱,小生能唱,花脸也能唱,而且还是铜锤花脸。
他心里有点儿刺挠,很想去听。不过,又放不下店里的生意。小伙计跟他通风报信时,可巧,林俐领着英子上厨房来要葱。刘家人自己吃的饭菜在后院单做,不跟前院的生意混。老刘太太说中午包肉馅饺子,备料的时候,发现没大葱了,林俐便带着英子上前边来要。
“花艳容?”林俐问伙计,“名角呀?”这个时代的名角,她只知道北京的梅程尚荀和上海的周信芳,孟小冬,其他的一概不知。
伙计一挑大指,“名角!老牛了!是吧,东家?”
伙计问他的时候,刘永泰正在扒葱皮。他打算把葱切好了,拿个碗装上,让林俐直接拿着切好的葱末回去,省得老刘太太切了,“啊,是。”
林俐偷眼观察刘永泰的表情,“姐夫,你爱听京剧吗?”
刘永泰唰唰地撕着葱皮,“还行吧。”
范厨师在扒另一根葱,“你姐夫是京剧迷。那年麒麟童和孟小冬上新京演出,你姐夫还去看了呢。”
英子仰着小细脖子,骄傲地对林俐说:“我爸还给我买新京的点心了呢,可好吃了。”
林俐状似无意地问,“没给你妈买点儿啥呀。”
英子道,“买了,买东洋的雪花膏了,可香了。”
林俐笑着摸了摸英子的脑袋。
范师傅将扒好的大葱递给了刘永泰。很快,两根大葱在刘永泰的刀下,变成了细碎的葱末。从菜墩旁拿起一个粗瓷大碗,刘永泰用菜刀把葱末撮起来放进碗里,递给了林俐,“给。”
林俐接过碗,看了一眼眼眶有些发红的刘永泰,没说话。这男人真细心,她想,知道大葱辣眼睛,就把葱切好了,再让她拿回去,省得她和老刘太太遭罪。
晚上,忙过了晚饭高峰,刘永泰回到后院,推开了老刘太太的房门。他进屋的时候,柱子、英子、林俐、老刘太太全在炕上坐着呢,林俐正指导着柱子背唐诗。
林俐来之前,英子和老刘太太睡一屋,柱子和刘永泰睡一屋。白天,柱子基本都呆在老刘太太的屋里,晚上才回刘永泰那屋睡觉。所以,每天从前院回来,刘永泰不先回自己屋,而是先到老刘太太的屋里坐会儿。这间屋,是后院最有人气的地方。
林俐来了之后,刘永泰本打算在客栈里给她单开一间房。林俐不干,说可以跟老刘太太和英子一起睡。刘永泰一琢思,也行。于是,这间屋的人气就更旺了一些。
柱子原本不太爱学习,可是自打林俐来了之后,刘永泰发现儿子的学习积极性日渐高涨。也愿意读书了,也愿意算数了。原来那字儿写得狗爬拉似的,伸胳膊撂腿儿的,现在瞅着顺眼多了。
“爸!”英子发现刘永泰回来了,欢快地叫了一声。
柱子跟着妹妹一起叫,“爸!”
“哎。”刘永泰笑着走进屋,胡撸了一把柱子的圆脑袋,“干啥呢?”
“姨教我背诗呢。”柱子很兴奋。
“背的啥呀,给爸背背。”刘永泰把柱子往炕里挤了挤,挨着柱子坐了下来。
柱子信心不是很足,怕自己背不下来,求助地看着林俐。
林俐鼓励他,“刚才不背得挺好的嘛,就按姨教你的,别硬背,联想着背。没事儿,背不下来姨给你提词儿。”
刘永泰也说:“背吧,背不下来,爸也不说你。”林俐教他的,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要多鼓励。
柱子稳了稳神儿,按着林俐说的办法,一边在脑子里联想着诗中的意境,一边慢慢地背了起来,“日照香庐升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前两句他背得挺顺,“飞……”他思索了一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疑是……”真想不起来了。
林俐轻声给他提词,“疑是银河……”
柱子眼睛一亮,“疑是银河落九天。”
林俐热烈鼓掌,“好,真棒!”
英子和老刘太太跟着林俐一起鼓掌,刘永泰见大家都鼓了,也随大流儿,抬起手,象征性地拍了两下,“行,儿子,背得不错。”
柱子的脸红了,扭扭捏捏的,有点儿不好意思,不过心里却很是得意。
“姐夫,”鼓完了掌,林俐突然把话锋转向了刘永泰,“后天,你去县里看戏吧。”
刘永泰愣愣地瞪着林俐,“啊?”
林俐被刘永泰的傻相逗笑了,“我说,后天,你去县里看花艳容的戏吧。”
刘永泰摇了摇头,“不去。”
“为啥呀?我听范师傅那意思,你不挺爱听京戏的吗?”
刘永泰遗憾地叹了口气,“店里走不开。”
“不还有范师傅呢吗?”
“他一人儿忙不过来。”
林俐想了想,“花艳容不就在县里唱三天吗?又不是唱一辈子,你就是把这三天听满了,又能耽误多少事?错过了这村,再想听花艳容的戏,可就得上新京去听了。再说了,又不是让你连听三天。你去听两场,过过瘾就回来,能耽误多少事?一天足够了。后天,我去厨房帮忙。菜,我不会炒,择菜洗菜,端个盘子递个碗,没问题。退一步讲,就算跑几个单,也少赚不了多少。花艳容可不是天天上咱这儿来。”
刘永泰呆呆地望着林俐,那年,麟麟童和孟小冬来新京演出,英子她妈跟他说的话,和英子她姨刚才说得差不多。如果不看脸,不听声,单听说话内容,他还以为英子妈又活过来了呢。
刘永泰被林俐说服了。
第三天早上,刘永泰起了个大早,林俐左手牵着柱子,右手扯着英子,把刘永泰送出了门外。
刘永泰看着左牵右扯的林俐心生感慨,林俐望着要去听戏的刘永泰,同样心潮起伏。刘永泰感慨物是人非,要去看戏的依然是自己,送他看戏的,却不是当初的那个人。林俐心想,刘永泰,这是我第二次送你出门,可惜,你却不知道。
“柱子,想要点儿啥?”动身前,刘永泰问柱子。
“我要小人书。”柱子对小人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行。”刘永泰点头,然后又问英子,“老姑娘,你想要点儿啥?”
英子琢磨了一下,“我啥也不要。”爸昨天说了,看戏耽误挣钱。已经耽误挣钱了,自己再要东西,不是更费钱?所以,她什么也不要,给爸省点儿钱。
刘永泰笑着摸了下英子的脑袋,决定相机行事,看见啥适合女儿,价钱又差不多,买回来就是了。最后,他问林俐,“他姨,你有啥想买的不?”
林俐想了下,笑着问他,“我想要瓶东洋雪花膏,给买不?”
刘永泰本以为林俐会什么也不要。如果是那样,他会像对待英子一样——相机行事,看啥适合小姨子,给小姨子买点儿。却不想,小姨子还真提出了要求。
短暂的怔愣后,刘永泰郑重一点头,“记住了,准保给你买回来。”
刘永泰郑重的表情,反倒让林俐愣了一下。她把笑容往回收了收,“姐夫,我跟你开玩笑呢,我什么也不要。你给俩孩子和刘婶儿买点儿点心吧,啥也不用给我买。”
“知道了。”刘永泰潦草一点头。点心他会买,雪花膏他也会买。
林俐和两个孩子目送着刘永泰上了路,
那年,大致也是这个时间,她以着韩桂英的身份送他。今天,她以着自己本来的身体,本来的面目,本来的名姓,作为孩子的姨送他。那年,她没能等到他回来就离开了。这次,她会等着他回来。
县城离刘永泰家所在的镇子并不远。
到了县城后,刘永泰直奔花艳容将要进行演出的戏园子,在戏园子的票房买了张大众座。戏园子要到晚上才开戏,白天不开。怀揣着戏票,刘永泰在县城里转来转去的打发时间。
他先给柱子买了两本小人书,又去了一家不错的点心铺子,在店里买了一斤牛舌饼,二斤绿豆糕。最后,他去了县城最洋派的一家日用杂货店,想要给林俐买瓶东洋雪花膏,可惜没买着。刘永泰不甘心空手出来,杂货店的店员也不甘心。
经过店员一番热情推介,刘永泰给林俐买了块杭州出产的丝绸手卷'juàn'儿。手卷儿的料子一瞅就是纯真丝的,软软的,泛着柔柔的微光。素白的面料上,一角绣着株兰花——几根柔弱不失风骨的绿叶,两朵素雅的紫花。
刘永泰觉得手卷儿很漂亮,很有档次,小姨子一定能喜欢,他个大男人瞅着都怪喜欢的。
买好了礼物,又在县城里溜达了一气,天眼瞅着黑下来了,刘永泰找了间大车店,在大车店里吃了点东西,把点心、小人书存在了大车店,然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