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 作者:南风暖》第51章


夜袭皇城,兵败后被陛下的禁卫军反扑,如今正追赶着朝我们这边来。南城郊就我们这一片园子,如此多的军队过来如何是好啊!园子上人心惶惶,都收拾包袱欲往外跑,小姐您看……”
未及他说完,李持玉打开了门,睡在西厢房的珠儿也匆匆忙忙穿戴出来:“小姐,管家,怎么了?”
而李持玉院子里值夜的两个小丫鬟正跪在庭院里头哭,“小姐,奴婢不想死,奴婢家中还有父母、幼弟需养活,奴婢不想死啊!”
李持玉迅速下令:“让人把园子所有能出入的门都关了,狗洞也给堵上,谁也不许出去,所有人到前院集合!”
其实管家及众奴仆担心的是兵荒马乱,南郊也只有他们这个园子足够大可以轻巧躲人,万一反贼害怕躲进来了,引来禁卫军,刀光剑影下那可血流成河了,因此众人都想着趁大军没来赶紧逃出去,躲到高山里或是低洼里,逃得一命是一命,总比守在这里当活靶子的好。
可李持玉没这么想,这些人没经历过乱世,她经历的乱世可太多了,这种兵荒马乱之际越是逃命被误杀的可能性越大,她宁可所有人守在大宅子里,若反贼跑过去了,他们也安全了,万一反贼没跑过去,而冲进他们园子里躲命,那他们所有人皆集中跪在地上,任由他们与禁卫军打打杀杀皆不管,他们只是寻常百姓,与他们无冤无仇,那些人也不是敌国逃兵,不至于伤害了自家百姓,只要他们乖巧不吱声,没人会理他们怎么样。
李持玉不至于很担心大绥过朝士兵为难他们,她更担心崔景那边的情况。五皇子既然已造反,便是狗急跳墙、鱼死网破了,说明此事已到了无法掩饰的地步,崔家必然也受牵连。五皇子被陛下追杀,那崔景呢?
李持玉领着燕情园上下八十三口人守在前院一会儿,果然听闻外头的路上马蹄声厮杀声滚滚。府中的女婢吓坏了,有发抖的,有嘤嘤哭泣的。
没一会儿,最坏的也是李持玉所料想的最大可能情况发生了,燕情园四周居然有人翻墙进来,那些人如蜘蛛般身手灵活,滑溜攀上,轻易蹿下,他们身着盔甲,手持刀枪,刃口上血淋淋的,显然是五皇子的军队。
丫鬟们惊吓,尖叫拥抱成一团。士兵们爬墙进来本是要安静的地方逃命,谁知那些丫鬟惊叫得这般大声,烦不胜烦,便提刀过来。
李持玉令所有的丫鬟噤声,而后上前一步挡住了那些提刀士兵,万福道:“官爷,燕情园上已清空了所有宅院,你们随便躲藏,我们绝不轻易说出去,园子上皆是有老有小的,您爬墙进来必然也是怜惜您的家人,也请官员怜惜则个,放过我等小民。”
李持玉特地强调了‘小民’,而且都是为人父母子女的,谁不惜命?那些士兵被李持玉说到内心柔软处,他们也下不了手,便轻哼一声,快步跑到后院去了。
李持玉回头又对所有人严苛下令,谁若哭闹便当场推出门外去,众丫鬟这才噤声。
有逃兵躲进来,自然有禁卫军追来,没一会儿有人大力拍门叫园子内开门,看手法,显然是训练有素的禁卫军了:他们先敲门,迫不得已再闯入,不轻易扰民。
李持玉命管家去开门,管家害怕,磕头不敢,李持玉只得自己亲自前去,一打开门,便伸来一道御令:“我等为禁卫军御林军,奉命追捕反贼,方才已证实有逃犯潜入园中,请小娘子配合!”
李持玉躬身后退,未敢阻拦,那些乌沙梁冠,缂丝团花玄衣,玉带钩、脚蹬黑靴,个个持剑武功非凡的禁卫军便冲进去了,两队人马排得很整齐,速度堪比旋风,没一会儿两条长长的黑影就看不到了,皆奔入后院。
丫鬟们这时候到还不害怕,但听到后院传来铿锵声、凄惨的叫声便又惊慌发抖,嘤嘤哭泣,连管家都跪得双手脚直打哆嗦。李持玉跪在前方低着头安静自若,细心听闻里面的动静。最好都收拾干净了,免得遗留一两个祸害他们!
大绥朝的禁卫军训练得还是非常有礼且素质良好的,处死了那几个逃兵以后还把尸体拉走,绝不留下来惊吓他们,只不过他们从后院拖来前院出大门,一路上留下的长长血迹还是非常渗人,更不知门外明天得有多少滩血了,而这些恐怕都得他们自己清理的。
李持玉暗道倒霉晦气。
终于,逃兵和禁卫军都从他们家门前经过了,他们园子上所有人保命,一个都不死,惊慌了一夜总算可以稍稍安定下来,东边已泛起鱼肚白,天准备亮了。
李持玉命五十几名男仆先往燕情园各处巡逻,待确保已无隐藏的人员才让丫鬟们回到各处,收拾血迹。
珠儿、张姥姥和管家这时候真是对李持玉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尤其是管家,想起李持玉叫他开门他不敢开,还是让李持玉亲自去他就无言相对,又愧疚又自责,连忙跪地磕头。
李持玉不与他计较,大难关头谁都想保命,更何况管家上有老下有小,他的命丢不起。
丫鬟们收拾府上,李持玉就十分担心崔府的情况,不知崔家有没有参与此次谋反,她命珠儿携几个扈从出去打听,但想想还是不安心,于是叫管家安排了马车,自己亲自去。
从城郊赶到京城也有五公里路,等李持玉到城门,发现城门守卫比往常森严,但她是寻常百姓,还是可以入城,一路驱车到崔府,本以为崔府该被禁卫军包围的水泄不通,府中之人皆被软禁了,却不想崔府门前十分冷清,大门紧闭,两个守卫立在门口闭眼打盹儿,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这不可能啊,即便没有禁卫军包围府上也应该是烽烟四起、谨小慎微,怎么还有两个打盹儿的侍卫?
李持玉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找路人问,路人仿若见了外来怪物一般惊呼:“小娘子不知道,昨夜五皇子造反之前齐国公已携一家老小五十几口人入宫跪于午门外求饶恕了。”
“跪于午门外求饶恕,五皇子造反之前?什么意思?”李持玉不解。
路人道:“听说可是齐国公先一步密奏陛下五皇子欲夜袭皇城,陛下才得以迅速集结大批羽林军、京畿卫埋伏反扑,否则五皇子……哎,不可多说,不可多说,不说了!”路人慌慌张张地走了。
李持玉再次震惊,齐国公此举真是出乎她的意料,好像是非常聪明的一步棋,但细想又觉得此事不对,可哪里不对又不清楚,待细想了片刻,她的心忽然要蹦出来了,崔景有危险!123
☆、三十八 携手
李持玉命车夫驱车到国舅府。因她入宫不便,皇后又不好随意给她令牌;这若是陛下落入陛下手中断然以为皇后有意密谋朝局;因此皇后只告知她若有事可到国舅府寻找国舅,国舅自会把话带入中宫或是直接安排她入宫。
李持玉认为齐国公此举非苦肉计不可。
崔家与五皇子联手;如今五皇子倒台崔家必然受牵连,崔家若想保全唯有将功补过——将五皇子密谋之事告发,在陛下面前亲自绝断了与五皇子的联系;陛下自然念在崔家有心悔改及立功的份儿上从宽处理。
可是他们犯的是谋逆罪,论罪可要株连九族;陛下也不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告发和负荆请罪便宽恕如此滔天大罪,开如此先河,往后谋逆罪更是不胜枚举了。齐国公唯有更狠一点使出苦肉计,即把崔家那一支与五皇子有联系的子孙缚绑献给陛下任由陛下处置;大义灭亲,割断手臂以保全其他族人的安全。
齐国公此举已不是从一个父亲、一个祖父的角度考虑,而是顾全大局,以一族之长的眼光运筹帷幄,大儿子与整个族人相比,当然是族人重要,不能因为大儿子造反便葬送了崔家整个家族,因此他宁可把崔玄寅、崔景、崔钰等人拉出去当出头鸟挡箭,崔玄寅、崔景、崔钰等人也势必死得惨烈。
思及至此,李持玉断然不容许,无论如何她都不可让齐国公把崔景推出去的。
她到国舅府上见了皇后的哥哥,即大司空姚方明。虽大司空是虚衔,但也是当朝一品大员,更何况若祖上无功绩姚家也不可享受此衔,国舅府在朝中必然有一定的实力。
国舅道:“左相及几位有谋逆之罪的儿子、族人皆已被陛下关入天牢中了,老夫都不得不佩服齐国公谋略,如此狠心大义灭亲,如此顾全大局,如此聪明绝顶的手法唯有身经两朝的齐国公才想得出了,而且他是陛下的西席,陛下对他更是有几分敬重之感,眼下崔家是保住了另外一脉了,真可惜……”
国舅似乎为崔家不死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