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第103章


这一类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之处在于只要考生背诵并记熟了指定的考试段落,书写时字迹端正工整一些分数自然能拿到手,但若是没有背诵过所考段落或是记得不太清楚书写错误那么就是一分也得不到,四书五经那么多的内容,考试只考其中的几个段落,对于大部分的学子来说纯粹就是要碰运气了,碰上了自然欢喜,碰不上那也没辙,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如王家和那般多文强记的。
第二类题是考时事策论,涉及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相当于现代的命题作文,主要考验学子的辞章和政见时务,王家和看到试题时心里就已经十拿九稳了,第一类的题目一向是他的强项,自是不用担心失分,第二类题虽然他没有破过原题,但在老师题海战术的训练下他已经知道如何书写文章展示亮点拿高分的技巧,所以他也是不担心的。
王家和心中有谱,下笔从容镇定,打好草稿后斟酌语句改了又改,将避讳的字眼换掉后见没什么问题了便认真仔细的把答案誊抄在答卷上,期间王家和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铃声,此起彼伏,有的考生是解决生理问题,也有的考生是提前交卷。
其实这挺考验考生的心理素质,若是一个心理素质过低的学子听到这些铃声难免会心浮气躁,有的学子思考默写段落被铃声一扰估计记忆都会断片,所以说考场之上能在最后排名之时名列前茅的人,不仅只是学识渊博而已还要有从容不迫的气度和稳若泰山的心性,可以说是内外兼修。
王家和对于那些铃声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等他写完后又检查了两遍觉得没有问题后便拉动了小铃,有人过来询问得知是考生交卷后便去唤人,不久就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什,王家和在负责巡场监视的小隶的引领下离开了考场。
考场外有不少已经交卷的学子在互相打探,王家和与这些人不熟,也就没有耽误时间和他们寒暄,考场内准备的饭菜都是以清淡为主,不知是担心考生吃的太过油腻闹肚子而影响考试还是仅仅是为了省钱。
王家和每天都要食肉,他是典型的肉食动物,虽说不是餐餐吃肉那么夸张,但也至少要保证三餐中有一顿是吃肉的,如今一天没有吃荤,他就觉得肚子里没油水饿得慌,所以在别人都在讨论考试的情况时王家和却直奔餐馆吃饭,若是被外人知晓估计又要被人说是心宽或是轻狂了。
王家和用完饭后便回了府学,将考试的题目以及自己的答案默写了一遍给自家老师评判,庄夫子往年也是要参加府试阅卷的,但今年因为王家和这个亲传弟子参加了府试,为了避嫌他也就没去阅卷,他看了看王家和的答案,心中评判了一下估摸道自家弟子应该能排在前十。
虽说府试一共有三场,但第一场最为重要,与县试评判不同的是府试基本上是以第一场排名为主,而第一场考试的评卷也最为严格,如果第一场考试的排名在前那么府试最终的排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王家和是在第一考场考试的,根本不用担心过不过的问题,如今他只担心他的排名不尽人意,虽然他答题的时候胸有成竹,但如今若是得到了自家老师的肯定,他心中的大石也就彻底落下了。
庄夫子看着王家和紧张中略带期盼的小眼神,不禁就想到了还在汴京的小孙孙以前恳求自己帮他瞒着喂死了他爹最心爱的两条金鱼之事的模样,想到这里庄夫子的眼神顿时就软了下来,微微笑道,“不必担心,此次排名你必能如愿!但后面还有两场考试,切记不可掉以轻心!”
得到老师的肯定王家和心下一松,听到老师后半句的诫言,他连忙说道,“是,弟子警记老师教诲!不敢大意!”
其实庄夫子也不过是顺口一说,毕竟他对王家和这个弟子最是放心,以这弟子的性子是绝不会得意忘形做出半途掉链子的事情的,看到这个弟子认认真真听劝的态度,庄夫子心里对王家和更加满意偏爱了。
王家和拜谢了老师后便回了房间继续看书练字,他有今天的学识并不只是单靠天赋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夜以继日的苦读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有如今在考场上下笔如有神的自信和从容。
104。第104章
到了发案的时候,还是和当初县试发案的流程差不多,只写座位号不写考生姓名,王家和的排名也果然不出庄夫子所料名列前茅,排在第二位,虽说不是第一稍有遗憾但王家和已然心满意足了。
兖州府人才济济不是以前的县城所能比的上的,其实考了第二名王家和的心中是惊讶意外居多,毕竟就算他在现代接触了古文有些底子但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真正接触正统教学的时日太过短暂,就连那所谓的去年进学两个月也有不少的水分,真要较起真来的话,王家和是来府学拜师以后才真正学习到科举的知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考到第二名,他怎么可能不惊不喜?
想到前些日子老师填鸭式的教导和铺天盖地的题海战术,虽说当初王家和头昏脑涨累的不轻但如今看来这种教学方式对他而言还是非常管用的!王家和不禁感叹道有个好老师就是有如神助啊!
王家和与沈默之间并没有互相打听对方的名次,更没有担心过对方是否会落榜,沈默知道王家和是县案首,再加上前些日子他们之间经常交流学问使得他对王家和的才学越加钦佩,他是完全不担心对方不在榜单之上的。
王家和不问是因为他对沈默同样有信心,虽说沈默性子有时候比较二缺,但他在学问上还是很有天赋的,前些日子的交流也看得出来沈默的学识比较扎实渊博,所以王家和完全不担心沈默的科考,这也算是一种朋友之间相互的默契与信任吧!
又经历了两场考试,后两场考试的流程与第一场差不多,只不过王家和明显感觉到每场考试学子都会减少不少,只单单第一场的考试就刷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这也让他更能切身体会到科举的残酷,科举之路好比万人抢过独木桥,哪个学子不盼着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虽不见刀光剑影但却切切实实的消磨了万千学子的青春时光。
最后发长案的时候王家和还是排在第二名,沈默则排在第十五名,两人的名次都比较靠前,可以说他们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名次,通过了府试王家和就是童生了。
庄夫子明面上对王家和并没有多过称赞,他只让王家和静下心来准备接下来的院试,府试与院试相隔时间太短,庄夫子恨不得把所有有关院试的知识全部装进王家和的脑袋里,毕竟院试才是评判秀才水平的考试,就算某学子在府试中拿到第一名若是在院试中落榜那也是白搭,而当初庄夫子可是向王家和保证了能让他进前三十的,关键时刻可不能掉以轻心。
院试只有两场,但是无论是检查监考还是阅卷都比府试的严格程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院试由学政主持,学政是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每个州府一人,三年一任,由于学政既考文童又兼考武童所以加提督衔,全部官衔为钦命提督某州府学政,身份等同于钦差,与巡抚平行,由三品以上的官员充任。
考生进考场时同样一律只准带考引,笔墨纸砚都由考场提供,除此之外在进考场的时候考生还需到专门的隔间里脱下衣袜接受搜身检查以防止考生夹带作弊的行为,考试科目分为帖经、杂文和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
评卷由府学和兖州府前十名的书院山长和幕友担任,第一场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的一倍,用圆圈揭晓,同样只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为草案,第二场覆试后拆弥封写姓名,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算是正式有了功名,进入了士大夫阶层,俗话说刑不上大夫,秀才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并且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王家和参加院试的时候除了在脱衣接受搜身检查的时候觉得有些别扭外,其他的流程他已经轻车熟路了,原先他想到脱了衣物被人盯着就感觉心里不得劲,但想想自己是个大男人,以前还和同学光着身子一起在澡堂洗过澡,而且所有来参加院试的学子无一例外的都接受了检查,便也不再把此事放在心里了。
王家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平心静气的准备着院试,等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时间从远处传来了击板声,击板声一出就意味着关考场正式开考,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