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农妃》第450章


“皇上,你都想不出来,凭什么让我想?我比你小呢!”小宝控诉着郭鹏,觉得这个皇上太坏了。
辛鲲伸手,再拍了小宝一下,这小子该打了。
郭鹏也不生气了,转向了福姬,“福姬,李老侯爷进宫了,他们想向你求亲。”
辛鲲拍了桌子!
郭鹏马上回过头看着辛鲲,立刻举了一支手,“我没答应,真的,我保证,我说福姬归你管,我管不着。”
“那个二百五我都没答应,凭什么他要进宫逼您。是不是打着要拿您来压我的意思?”
“应该是!”郭鹏点头,小孩子们吃点心,他就吃面。也是素的,不过是用那香菇,胡萝卜,嫩青豆、豆腐干,用那熟酱烧得极入味,看上去就跟一般的炸肉酱差不多,口感也是能哄下嘴的,郭鹏倒也不挑,来了,给一碗,他真能吃下去。
福姬‘噗’的笑了,看下面对着点心发呆的小何和小胖,他们回来了,自然也是有他们的,不过,这会,两人不吃对着看什么。当然,她也知道,小何和小胖纵是再得皇上的喜欢,有些事也得徐徐图之,真的等着皇上坐稳了江山,他们这么拿大,也是错过。
“能换面条吗?我又不是这个胖子。”小胖回神,立刻盯着皇上的面条咽了一下口水。
“面条有点普通。”小勇的舌头没问题,忙说道。
“那我也要吃面。”小胖忙说道。
“给他们面,想是都不爱吃点心的。”辛鲲忙说道。
“是!”福姬忙回去准备。
“所以除了我们三个,你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郭鹏盯着他们,现在他知道了。小何只说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没解释,但看表情也是知道的。小胖还有心情考虑是吃面还是吃点心的问题,表示,他对这案子已经没什么兴趣了。而他刚刚有意岔开了话题,自是想让福姬好奇,于是他们解释时,自己也好听听,结果福姬也没当一回事,竟下去煮面条了,所以现在只有自己和这两个小傻子是不知道的。
“也不是,堂上的大官们都知道了。而朱龙也知道,他心里有点难受的,自己回家去了。”辛鲲点头,在郭鹏的心口上又插了一刀。
郭鹏真的觉得活不下去了,瞪着辛鲲。
辛鲲哈哈大笑,就差整个人扑到郭鹏的怀里,没法子,地方不够大,基是书上大观园那么大,才差不多。她就坐在郭鹏的边上,大家面前放着各自的餐盘,辛鲲自己不吃,也不想占了位置,这下子,也就只能扑郭鹏了。
“羞羞脸!”小勇抬头看了一眼忙说道。
辛鲲打了他一下,小宝再抬头,又忙低头了。
“小胖,你听懂了吗?”
“那个,我能听懂吗?”小胖面条泪了,这会是要说自己听懂了,还是说,自己没听懂。
“告诉皇上。”辛鲲点头,看小勇还在吃,拍了他的手,让他出去逛逛。
小宝也就不吃了,啦着小勇走了。
小胖看看吃的还没来,也就算了,“皇上只要想,那是啥时候,即可明白。”
郭鹏想了一下,他已经知道小胡公公的八字,推一下也就知道那是多少年了。虽说那会,他还没生,但凡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都要举行乡试。而他也记得吴大人的生平,他正是哥哥去世之后第二年乡试时中的举,然后一路顺利的考上了两榜进士,在翰林院待了三年,正试授了官,在江南做了三年之后,就又回京,再也就没出过京了。
“所以,你们还是觉得他是为了那点田杀了哥哥和侄子?”
“唉,天下谎言大多都真假渗半才会让人觉得真实可信的。”辛鲲笑了一下,叫人送了纸笔上来,把吴尚书的供词一字不差的默写出来,递给了郭鹏。
郭鹏刚刚也是一时的蒙了,现在看了白纸黑字,就拍的把供词拍在了案上。
“妇人再怎么也不会不带孩子回娘家这是疑点一;疑点二,若是吴尚书妻可以回家做饭,为什么不能在家看孩子?疑点三是吴尚书耕田,虽说吴尚书管着户部,可是我倒是与他有过几面之源,也谈及农耕之事,他有跟我说过,他不事生产,对于农耕之事,他纵是看懂了书,却也是指不上的。可是出事那天,他下地了。”
“唉,真没想到,我看错他了。”郭鹏点了头,自己拿起碗把面吃了。但是想了一下,放下了碗,“吴尚书只为了那点田?”
“不,他说的大部分都是真的,我也相信,胡公公的亲娘的确已经提出了分家一事。原本家里只有兄弟两人,谁多谁少无所谓,反正肉烂在了锅里。可是现在都娶了媳妇,一个要有第二个孩子了,另一个也要当父亲了,那么家里开销原本就艰辛,再一口气来两个婴儿,压力可见一般了。”辛鲲轻叹了一声。
第629章 拼凑的真相
其实故事特别简单,吴尚书就跟他说的,从小因为伶俐,于是就去读书了,全家人的资源给了他一个人,哪怕父母死后,兄长也一如既往的对待他。
但是家里人口越来越多,吴尚书估计是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吴太太当年如何谁也不知道,但能把着吴尚书到今天,也不是那简单的。所以小顾看账本时,第一句话问的是,这账本是谁做的。
旧时,当家人管账,这是规矩。估计在吴家父母没死之前,就是吴尚书管着家里的账册,等着父母死了,兄长不识字,自然还是吴尚书管账。一百亩水田也不可能吴老大一个人种,家里也一定有佃农的。有佃农当然就会有地租,有各种收入,而吴尚书是很早就中了秀才,但是没有中举人,所以,除了能在县里有一点银钱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优待。但那也是钱不是。所以那时,吴家两兄弟说起来,算是平衡的。
等着两人都成亲生子了,有些事就不同了。吴大的妻子会不会不平,我们两口子累死累活的养活你们两口子,还弄得像是我们占了你们便宜一般。妯娌之间,那点攀比之心,真不能小瞧了。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最后杀人的理由,最后杀人的理由其实在吴尚书已经说了。
分家!
吴大嫂供了小叔一家几年,义难平,赚的钱跟两口子没关系,因为都用到了吴尚书伟大的考学之中。吴大嫂知道自己将有第二个孩子之后,她下定决定不能这样下去了,就算她和吴大可以给小叔子做牛马,她的孩子凭什么?她还想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认字呢!
所以,吴大嫂决定分家,而吴大之死,应该就是吴大也答应了。辛鲲估计吴大也不是真的那种一心一意可以不顾妻子儿女的人。明明我有孩子了,为什么我不能以后把我的力气用在养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是正常人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了。若不这么想才会奇怪!
而吴老大估计想的是,‘一百亩地,一人一半,反下账上没钱,你的房子我给你留着,至于说,你那五十亩地要卖要出租都由了你。只是从此分灶罢了!’所以,吴老大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但是站在吴尚书的立场上,这个家不能分。明明我能有一百亩水田的出产,为什么你只给我五十亩?你们怎么可以这么自私,若是我中了举,再中了进士,你们就能跟我鸡犬升天了。他的心里一定觉得兄嫂目光短浅。
当然,他更会想,兄嫂在考试的前一年提出分家,是不是瞧不起自己一定考不上,生怕自己在连累他们,于是只怕心里就恨上了。
其实吴大夫妇啥时候提都不对,若是在考后提分家,考不上,吴尚书会觉得大哥是看我没考上,于是对我失去了信心,不想管我了;若是在考前说分家,那就是生怕我考上了,对他不利,他故意这样来破我的局。
所以吴大最好的结果就是老老实实的给他们做牛做马,若是不然,吴尚书的恨意怎么发泄?
再看看吴尚书的口供,孩子娘没抱孩子走,于是他在田梗边玩,他们两兄弟在插秧,而吴尚书太太在家做饭,那个小孩子自己载进了水田边的小水塘里。说起来非常合理,可是大家不觉得很怪吗?
就像上章说的,吴大嫂要分家,跑回娘家去了。有孩子的妇女吵架回娘家都不兴带人质了?我不带着我的宝贝儿子,我怎么回来?
辛鲲此时都会厚道的想,只怕不让吴大嫂抱走孩子的就是吴尚书两口子,因为我得多少,让你把我们家的长子嫡孙带走?
还有,后来吴尚书干嘛了?他去插秧了,一个啥都不会的人,为什么去插秧?觉得好玩吗,这明显不合理啊?在辛鲲看来,这就是此地无银。我和大哥在一起,然后这个孩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