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与种田有关的日子》第28章


蔡友仁应了李氏的话,也不多做停留,转了身,牵着毛驴打算回去。
李氏见蔡友仁连歇都不歇一会儿就回去了,当下有些心疼,扯住他的袖口,“友仁,要不,你去家里头歇一会儿再走。”
蔡友仁笑着拒道,“我若去了,估计这一整天都是不用回了,你也不是不知道兴元的性子。”
李氏也笑道,“是啊,我怎么忘了我这个弟弟最是缠你的。”
蔡友仁牵着毛驴,转身先回家去了,李氏盯着他的背影,直至看不清晰了才牵着惠娘和泽文一道回自己的娘家去。
若说这蔡友仁与李梅英的事,惠娘曾缠着蔡友仁让他讲过,蔡友仁一个大男人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讲了。惠娘倒是有些佩服蔡友仁曾经的作为的。
李氏的娘家在李沟头算是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年李氏未出嫁之前,冲着她家的财产,就有不少人上门提亲。
李氏的爹娘瞧着自己的女儿体弱,做不得重活,便想挑家里有些财产的,嫁过去过得轻松些,便挑挑拣拣,愣是没看上眼的。
蔡友仁有次去镇上买猪肉,李氏也与自己的弟弟李兴元一道去镇上买些东西。
当时的蔡友仁是在人群中一眼便瞧上了柔弱纤纤的李氏,李氏虽然戴着惟帽,可其身姿让蔡友仁是红透了脸,后来竟然犯傻似地一路偷摸跟着李氏到了李沟头,也幸得李氏与她弟弟不细心,未发现后头跟着这么一个人。
蔡友仁到了李沟头打听清楚了这李氏是谁家的姑娘,便提着一大块猪肉兴冲冲地回家,要让自己的爹娘去提亲。
陈氏见着蔡友仁也是到了娶亲的年纪,又有着自己喜欢的,便也听了他的话,找了一个媒婆,上门提亲去。
当时,陈氏是跟着媒婆一道去的,寻了个借口就见着了娴静、柔弱的李氏。当下心里头便是不满意,找了个借口便又回去了,跟蔡友仁说,这闺女不合适,家里头是好,可看着李氏那副身材,显是不是会干活、不会生养的,便怎么也不同意。
蔡友仁见自己的娘是死活也不同意,便动了别的心思。只要有空闲时间,蔡友仁定是要走着去李沟头的,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和李氏的弟弟李兴元做起了兄弟,俩人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
这熟识了,李兴元自然是要邀蔡友仁去他家坐坐。这一来二去,便常常能见着李氏了。去的日子久了,李氏也瞧上了蔡友仁,李氏的爹娘瞧着蔡友仁老实能干,对他印象也不错,后来发现自己女儿对蔡友仁似是有些意思,也不拦着,反而是越看蔡友仁越顺眼,倒真有丈夫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的意思。
蔡友仁的娘瞧不上李氏,一直拦着,李氏的爹娘又实在喜欢这个女婿,与陈氏商量了之后,便将李氏的嫁妆提了一番。彩礼钱也比一般人家少收一半,走个场面。
陈氏见着李氏的陪嫁不少,彩礼钱也不多要,自己家是占了大便宜,便也同意李氏进门了,如此一来,蔡友仁和李氏终是如愿了。
惠娘来这儿的这么几年也是见惯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胡乱凑一起的鸳鸯,却蓦地听到这蔡友仁和李氏竟还是有些感情基础才成亲的,当即对蔡友仁这个看起来老实憨厚的男子表示了佩服。
李氏的娘家在村子最里头,一路上要经过不少人家。李氏的爹娘会做人,村子里的人见着他们也都是客客气气的,连带着对他们的儿女也是客气的。
见着李氏回娘家了,他们便笑着打招呼,“小妹郎回来了啊?”
李氏笑着应了,忙让惠娘、泽文叫人。
惠娘虽不认识这些人,基本的礼数却是要的,年长地便叫大爷、大娘,年小地便叫叔叔、婶子。
瞧着惠娘和泽文嘴巴甜,众人也是开心,夸赞着李氏的两个孩子教得好。
听着别人夸自己孩子,李氏觉得是比夸自己,心里还甜,牵着泽文和惠娘的手是更紧了。
作者有话要说:无良作者出现了… …。我看了留言,发现亲们都对养蚕这个插曲有很大疑问,好吧,作为当事人,我来解释下。
在农村要供养一个学生,光靠种粮食卖,肯定是不够,所以一般要养些猪啊、羊啊、鸡啊之类的这些副业,但是,我想亲们应该都知道的,靠这些发不了财,只能改善生活,供养一个学生上学还是吃力的,所以,亲们应该能推断出,养蚕其实跟养猪什么之类的一样,改善生活的一种方法,并不是能一下变成暴发户。
这篇文主要是描写农村的某户人家朴实平淡的生活史,不是爆发史= =。。。。。。。
另外。。。。。。。感谢可爱莫童鞋竟然给我投了地雷。。。。。。。感激涕零,还有伊伊童鞋,你的思维跟我好像… …。看到你的回复,我顿时觉得,你才是作者本身吖
正文、29表姐表妹
也不知谁去报的信,李氏的娘,赵氏已是在院子外头候着了,见着惠娘和泽文是边叫着“我的小心肝儿”边小跑着迎了过来。
泽文被赵氏一把抱在了怀里,连亲了两口,泽文的小脸涨得通红,惠娘瞧着他的模样掩着嘴笑。
赵氏要抱着泽文进屋,泽文在外祖母怀里扭着,小声道,“外祖母,泽文大了,能自己走路……”
赵氏一听这话,又是“吧唧”亲了一下,笑道,“外祖母乐意抱你,怎么泽文不乐意了?”
李氏从赵氏怀里接过泽文将他放下来,替他解围道,“娘,泽文脸皮薄着呢,惠娘又总对他念叨着自己的事儿自己去做,从不缠人。”
赵氏听了这话,拉着惠娘的手仔细将她瞧了一番,直瞧得惠娘的脸也犯了红,“你别说,惠娘跟你长得差不离,性子可是跟你不一样,比你厉害着呢。”
“外祖母,你这是在羞惠娘吗?”
赵氏笑了起来,“瞧着你比你娘好,我高兴还来不及,就怕你跟你娘一样的性子,又找不着友仁一样的相公,怕你以后吃了亏。”
“在门口说什么哪?快进屋子吧,小姑子,来,快进屋。”李氏的嫂子徐氏满脸笑意地迎了出来。
惠娘和泽文规规矩矩地叫了声“大舅母”。
赵氏牵着惠娘和泽文的手先进了屋子,徐氏则亲亲热热地拉着李氏的手一道进屋去。
李氏有两个兄弟,一个兄长名唤李兴水,年纪较李氏大七岁,从小就不玩在一块儿,还有一弟弟便是李兴元,与李氏年纪相差较小,从小便亲近。蔡友仁当初便是与李兴元称兄道弟才能入了李氏的眼。
兄弟两个在早些年便分了家,一个住在东屋,一个住在西屋,中间隔了一个正房,都用篱笆隔着。本来李氏的爹娘是要随着老大的,可想着自己还能做几年,便一直先单过着,老大家有什么事也帮衬着。
老大李兴水家里头的日子过得苦,老二李兴元家里头的日子便好过不少。李兴元早些年一直在外头闯,做了卖货郎,攒了不少钱,这几年只要农闲时,仍时不时地要去走街串巷卖些东西。
进了正堂,一眼便见着了老大家的三个女儿,瞧着他们进来,规矩地叫了人,“姑姑,惠娘妹妹,泽文弟弟。”
惠娘和泽文也忙着回礼。
徐氏殷勤地给他们搬凳子,又要去拿点心来给他们吃。李氏忙摆摆手,“大嫂,别忙活了,快坐吧。”
徐氏偷偷看了一眼婆婆赵氏,见她点点头,便也随着一道坐下了。
徐氏在老李家是一直抬不起头的,不为别的,只是为着生了三个孩子却全是女儿,连带着李兴水在外头也直不起腰来。所以,徐氏对自己的婆婆赵氏一直带着讨好的意味的。
赵氏也不是那恶婆婆,见着老大家的生不出儿子便要李兴水休了另娶,平日里也是客客气气,不为难她。眼见着徐氏又怀上了,虽说才四个月,稍稍能看出身形,只盼着这次能是个儿子。
赵氏见着徐氏能带着自己的三个闺女招呼自己的女儿,心里头对她也满意,对老二家的越发不满起来。
老二家的张氏嫁过来一年便生了一个儿子,凭着这个李家唯一的孙子,腰杆子是挺得直直的,时常不将自己的公公婆婆放在眼里。又因着李兴元能赚钱,家里头的日子过得甚是惬意,脾气也骄纵起来。
平日里赵氏懒得与她多费口舌,可今日自己的闺女回娘家,这做弟媳妇的也不知道过来迎迎,实在是不合礼数。
“丽娟,老二家的去哪了?怎么小姑子来了,也不知道过来迎迎?”
徐氏回道,“先前瞧着她还在院子里头带着金卓在晒太阳呢,一会儿的功夫却是不知去哪了。”
赵氏鄙夷道,“她能去哪?这街坊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