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始皇恋爱的正确姿势》第144章


董慈一骨碌爬起来,看着老神在在的始皇陛下,惊疑不定问道,“阿政,在阳城你当真看见了?”
这也没什么好瞒的,赵政嗯了一声,蹙眉警告道, “以后不许穿成那样,知道么?”
董慈是当真懵了,心说陛下可真是好定力,能看见她自然能看见实验室里那些仪器设备,他居然连问都没问,几个月过去了,要不是今日聊起来,她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被窥屏了。
外面雨小了,兴平吁停了马车,扬声说到了,董慈好半响才回过神来,被陛下知道倒也没什么,就是想起自己当时的装扮,在赵政似笑非笑的目光下就有种想拉紧袍子的冲动,那件小礼服对她自己来说都很露骨了,她平时的着装以休闲舒适为主,这不是叶真想让她美美的死去这才给她打扮了一番么。
说起来她那模样是挺漂亮的,董慈仔细回想了一遍,觉得自己的影像从头到脚都精致完美……就是当时的表情估计很扭曲……污点。
赵政见董慈脸上飘起了层绯红,心里的郁气倒散了些,自己接过伞来撑着,把董慈揽进怀里了寝宫,自顾自坐下来处理政务了。
这又不能怪她,时代背景就是那样,而且非礼勿视,窥屏不道德,该惭愧的可不是她。
董慈见赵政不怎么生气了,无声咧嘴笑了一下,跑到案几前坐了下来,凑到他面前兴致勃勃地问,“那阿政,上辈子的我怎么样,漂亮么?”
赵政失笑,“尚可。”若是那身装扮只穿给他一个人看,那是比现在还好看一些。
董慈听了自个笑了一会儿,始皇陛下明日要出远门,临走前要处理的政务很多,现在正忙着正事,董慈坐陪了他一会儿,给他磨墨递文简红袖添香什么的,时间久了就有点想跟他说话,忍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问道,“那阿政,声音你都能听到么?你都听见了什么?”
若是她能每日都这样围着他转更好。
赵政看着越挨越近的董慈,压下心里的笑意道,“听见了很多。”包括有些董慈没听见没看见的,原本就是那位叶真做出来给董慈看的对比册,记录了之后两三千年的一些文华盛事和名人,有关历史的部分虽是只有一些大的脉络走向,但有影像有声音,董慈没看见也没听见,他和赵小宝看见了也听见了。
那位叶真说百年后的历史脉络纹路逐渐回归至董慈知道的那一些,赵政知道这是因为他的国家存活的时间不够久影响力不够的缘故。
两三千年的时间压成一个时辰来说,虽是只够说一说大纪年大事件,但听了一样让他心绪翻腾,他有自己的想法,为此将东进吞并五国的计划重新归整过,听取吕不韦等人的建议间或休养生息,拿出了更多的耐心,为的就是长治久安四个字,虽说他急于吞并六国,但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做其他的更多。
赵政想做的事很多。
但他也看得明白,这些事不可和董慈说,等赵小宝大一些,或许可以一说。
这些事若是告诉了董慈,说不定能将她吓晕过去……
赵政目光灼灼地看了眼正百无聊赖磨着墨的董慈,压下心里的笑意,心说他可是太知道小奴隶对既定历史轨迹的执着了。
董慈动了动跪坐得发麻的腿脚,始皇陛下看着她的目光有点怪,像是在看二傻子似的,董慈老脸不受控制地热了热,知道今晚自己话是有点多有点烦人,不过这不是因为他要先去渭水么?虽然渭水离咸阳近,但不得要七八天才见面,舍不得他不是很正常。
始皇陛下向来不解风情,不像她这么儿女情长她也想得通。
董慈心里唉唉叹了口气,又安安静静陪了他一会儿,有点困了,这才道,“阿政,此去雍城多带点禁军罢。”董慈本是想直接告诉他有刺杀,但又怕说了赵政索性不让她去了,便想着明日直接去找吕不韦和蒙恬,这件事交代给他们比较妥当。
赵政点头应下了,董慈想着赵高写的刑律文简,理了理思路便朝赵政提了个建议,“阿政,不如发个诏令给我,我从学宫里招录一批精通秦法的弟子,周游大秦,给百姓守兵们讲解真正的秦法是什么样的,一来可以破除百姓军将们对秦法的误解,二来也方便他们遵纪守法,还可以汇集民意,反馈给相国,此举对修正新法有益,阿政你觉得如何?”
法盲在什么时代都可怕,尤其是秦国这样一个法制高压的国家。
根据史料记载,陈涉吴广起义时煽动反军时所用的理由是‘失期法皆斩’。
陈涉吴广说因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期限,失期必斩。
但无论是董慈现在看见的,还是后世出土的《秦律。徭律》里,都清清楚楚写明了有关失期这件事的处罚规则。
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
这段文字里的谇是训诫的意思,赀是罚款,意思就是说迟到五天以内,只是批评教育,迟到六天不足十天的,罚款一盾,超过十天的罚款一甲,遇到雨水延期的,免去本次征发。
陈涉吴广如果不知道,那么他们就是法盲,如果知道,他们就是阴谋家。
董慈知道这一段历史,觉得无论会不会发生,给百姓士兵们讲讲法是必要的。
士子爱游学,由她来承担费用,赵小政再发个诏令给她,这件事实施起来不难。
作者有话要说: 收刀片(~﹏~)
第103章 现在是非常时期
董慈提了一个好意见,赵政问她这里有没有推荐的人选; 董慈便提了赵高; 并且将赵高写的竹简背了一遍给赵政听; 实事求是的与赵政说了赵高此人的才学。
赵政点头应允了; 当下便写了一道诏令; 交于秦鸣传下去了,董慈就是个挂名的主人,学宫里自有人管着; 赵政一句话吩咐了; 没过她的手也没让她操心。
赵政连轴转的忙; 交代了董慈好好待在宫里; 清晨一起来就领着文武百官去了渭水祭祀。
兴平也跟着去了; 宫里就冷冷清清的,董慈问了离小宝下次回宫还有十多天; 知道孩子正是养成习惯的初期,不能在这时候把小宝叫回来; 倒也按捺下了思念牵挂; 安安心心的每日待在书房里校核文简。
赵政给她搜罗了好些东西,诸如《黄帝宅经》《公输子》等工事相关的古籍; 屈原大大《天问》《九章》的真迹; 另外还有一些帛画; 其中有两幅《人物龙凤帛画》《缯书画像》,董慈还在后世的文化馆里看过它们经历千年岁月洗礼之后的样子。
董慈有了这些东西,倒也真的听了赵政的话乖乖呆在了宫里; 吃光了赵政给她准备的口粮,就着这些帛画把这时候的绘画技法研究透彻熟练了,脑子里忽地冒出了赵小政在渭水和龙对视的场景,就起了创作的心思,想着那苍龙出水的模样,挥毫泼墨的灵感就上来了,董慈精神奕奕跃跃欲试,心说加冠亲政这么大的事,她给他准备一个庆贺的礼物罢。
知道始皇陛下这个人的都知道他喜欢龙。
龙乃万兽之首,虎须鬣尾,有鳞如鱼,有角似鹿,有爪似鹰,翻江倒海吞云吐雾,兴云降雨傲视群雄,董慈也很喜欢龙这种泱泱中华的第一神物,她绘的是两幅苍龙图。
大壑千里,深泉九重,奋髯云乍起,矫首冲天浪,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纵横四海,包藏洪荒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董慈被脑子里苍龙腾飞驰骋天下的豪情壮志震住了,落笔一气呵成,她上手既有感觉笔下行云流水,在后世又见过无数霸气威龙的画面,一时间倒也没想起这是件礼物来,一心一意只想将苍龙傲视群雄威武霸气的形象描绘出来,废寝忘食的沉浸其中,笔下有神直看得宫人仆从们瞠目结舌。
事实证明灵感这种东西来了就要立马抓住,画完了之后看着成品连董慈自己都有些惊讶激动了,她原本只是试试,真的没想过她真的能画出一幅自己还算满意的苍龙图来!
董慈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抚了抚帛布边,心里不住道,就她这渣渣的画技,这两副苍龙图大概已经到了她的巅峰时期了。
董慈想再接着画一幅,但落笔没了方才的笔触,知道她这是江郎才尽了,只好将笔扔到了一边,坐在案几前瞧着自己的画傻笑了一会儿,已经起来了的云玉叩门进来见她还坐着着,也瞧了眼画,咂舌了两声,回过神见董慈还精神奕奕的坐着不动,便上前去给她收拾案几上散落的各色颜料,口里低声劝道,”王后快去歇息罢,下次可不许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