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顾盼生辉》第523章


曹盼接过一看,一份盟书,所盟的内容,还有上面各种字迹的签字!
“朕原以为,先把司马家和陈家看牢了,所谓内应者,起头的一定是你这么两家,拿住了你们,别的人,容朕慢慢再跟他们算账,不想你倒是朕送上来了。”曹盼这般地说来,司马莚恭敬非常地与曹盼作一揖,“莚只求能救司马家满门的性命。”
“满门,你的口气是真大。”曹盼轻轻笑着与司马莚说,司马莚急切地道:“陛下容禀,司马一族参叛国者不过几人,其他的人都不知情的,因他们之错而叫司马一门尽灭,陛下何不以司马氏彰显仁义,叫天下都看到,陛下的仁厚。”
听听这多会说话,曹盼看了司马莚俯身而近地道:“你以为,如今的朕,需要通过你们司马家来彰显仁义?”
司马莚不敢回答,曹盼继续地道:“难道不是因为朕自登基以来,太过于仁义,所以,你们司马家,世族,他们才会敢一起联合着蜀汉想要算计朕,要夺朕的江山?”
字字句句地问着,曹盼冷冷地笑了,司马莚俯首而跪道:“陛下,司马家虽犯灭门之大族,但请陛下看在莚迷途知返的份上,只诛参与之人,饶过那些无辜的人吧。”
战战兢兢地与曹盼请求着,他是真的想救自己的族人,不想让他们死。
“可是,难道就凭你的一句话,朕就信了你所谓的无辜或是参与者?”曹盼挑着眉头问了司马莚。
司马莚不知该如何接此话,周不疑在一旁道:“不如,司马家的案子,陛下破例让他去办。”
此议一出,曹盼笑了,“朕听着元直这个提议,倒是有些动心。”
但于司马莚而言,这却不是什么好消息,让他去查司马家,由他来定司马家究竟谁人无辜,谁人不无辜,无论事情的结果如何,司马莚,他的名声都臭了。
“陛下!”司马莚唤了一句,曹盼道:“怎么,不愿意吗?若是你去办,朕就许你只诛参与此事的人,旁的,朕就放了他们。”
如此,司马莚根本就没有了说不的权利,一旦曹盼让人去查,司马家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再也不是司马莚可以左右的。司马莚,为何会拿着这份盟书来与曹盼投诚,这事就有些意思了。
“是!”事于至此,司马莚再也没有说不的权利,既然如此,除了答应,司马莚还能如何?
“去,传子存来,此等大案,就让他这个刑部尚书,与你做一个副手。”曹盼先是吩咐了人去传崔申来,接着又与司马莚道了一句,所谓副手,各自都知道那是什么,偏偏司马莚只能谢恩。
待司马莚退下去之后,周不疑与曹盼道:“陛下是怀疑,司马懿另有布局?”
“你就不怀疑?”明人不说暗话,虽然曹盼是在等着有人忍不住跳出来给她现在最缺的证据,可是真有这样的人出现了,曹盼同样在考虑,这个人拿的东西究竟是真还是假的。
周不疑道:“所以臣与陛下提议,查司马家的人,由司马莚去办。”
曹盼点点头,“朕也是这样想。无论是真是假,朕都要让他变成真的。”
周不疑点了点头,“想必子存会明白陛下之意的。”
“这份名单给子存送过去。”想要让人明白,就把东西给人送过去,曹盼把名单给了周不疑,周不疑接过之后问道:“那名单上的人?”
“先不必管,盯紧了司马家与陈家。这些人,等蜀汉退兵之后,我们再跟他们好好算算这笔账。”事有经重缓急,曹盼分得清楚。
周不疑拿着名单微颔首,“不知子唯如何?”
“此时,他该到益州,见到李严了。”曹盼算了算时间,这个时候的杜子唯该如何了。
“子唯本是益州之人,再入益州,与李严也算有些交情,有他出面,此事必成。”周不疑颇是肯定地说来,也是要安曹盼的心。
“朕只想看一看,这一次,会不会让他明白,明君者,可遇不可求,得遇明君,三生有失,反之,却只能留得一生追悔。”这个他指的是谁,周不疑明白的。
曹盼道:“朝中之事,还得你看着点,朕……”
伸手轻轻地碰了耳朵,隐隐还是在痛,周不疑道:“陛下休养,朝中的事,臣会妥善安排。”
要不是陈仓失守,前前后后的事太多了,周不疑也希望曹盼可以好好地内宫养着。那日曹盼耳朵流血的事,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益州之内,杜子唯被人引入了府邸,那人,正是被刘备临终之时除诸葛亮外的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
“你一个大魏的扬州刺使,怎么敢到益州来。”李严一见杜子唯便声色俱厉地走近杜子唯。
杜子唯并不因李严这样的质问而见难色,反倒是与李严恭敬地作一揖,“李都护多年可好?”
李严见杜子唯神情淡然,那一开始想要给杜子唯的下马威,便再也摆不出来。
“坐下说吧!”李严请了杜子唯跽坐下,杜子唯倒也不客气,随意地坐在了李严的对面,李严呢,面对杜子唯轻轻一叹道:“没想到,你还会有今日。”
如此之感慨,杜子唯自知是因何而起,“当年我已成了一个废人,谁都觉得我是不成了,没想到,我不仅重新站了起来,更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如今还站在你这里。”
李严道:“你本是益州之人,纵有投抱之意,为何却舍近求远?”
所谓近者,远者,近谓刘备,远谓曹盼!
杜子唯听着看了李严一眼,“你我本是好友,相交多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又是什么样的人,各自都清楚。若以国力而言,蜀汉与大魏,孰胜孰劣?”
对此,李严道:“那又如何,非以一时而论,眼下诸葛丞相兴兵直捣长安,如今大魏内忧外患,我以为,你是来投奔我的。”
“哈哈,投奔倒不是,只是身为多年知交好友,与你提醒一句。你与诸葛亮孔明同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但是,诸葛孔明大权在握,而你,你都有什么?”杜子笑着问,李严听着脸色变得有些不好。
杜子唯继续地道:“明人不说暗话。同为托孤大臣,一个大权在握,一个守于益州。管着一亩三分地,或许,这也是你所希望的。”
李严一下子看向杜子唯,“你说这些话,究竟何意?”
杜子唯摆摆手道:“并无他意,只是提醒你,若是诸葛孔明此次兴兵大胜,这蜀汉可还有你的容身之地?”
被问的李严一顿,杜子唯道:“你能在益州立足,能够被刘备委以重任,与诸葛孔明同为顾命大臣,你靠的是什么,凭的又是什么?需要我再三的提醒?刘备又为什么会同时设了你们这两个顾命大臣,为的,不就是让你们两个可以平衡掣肘对方,但是,随着诸孔明的战功越多,民心向他,你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如今蜀汉与大魏大战在即,你在这个时候特意跑到益州来跟我说这番话,杜子唯,你是想让我叛汉不成?”李严虽然被杜子唯说中了心事,他也在忧思随着诸葛亮的功劳越大,这益州,还会有他的容身之地吗?
杜子唯连忙地摇头,“当然不是,若是你愿叛汉,我早就来寻你了,何必等到现在。”
“那你此来益州,究竟是有何企图?”李严追问杜子唯的来意。
“想要你让诸葛亮退兵而已。”杜子唯终于是把自己的来意说出来,李严一听冷哼一声,“你还真是敢说。”
杜子唯笑出声来,“我为何不敢说,又有什么不敢说的。”
看着李严,杜子唯道:“你就不想看看,尚未大获全胜的诸葛孔明,他的心里有没有你的陛下?用你的陛下来试一试,诸葛孔明是不是将如曹魏帝曹孟德一般,挟天子而令诸侯?”
如此带着蛊惑地问,挑起李严满腹的忧思。
“还是,他如今心里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你的陛下,你们的天子?若是连天子,陛下,他心中皆不存了,难道这不是你除去诸葛孔明的大好机会?要知道,若他心无你们蜀汉的陛下,那么你可是比你们的陛下更危险。性命之忧,比起荣华富贵,有命才能有富贵,否则皆是空话,你说是吧。”杜子唯这般地与李严说着。
李严死死地盯着杜子唯,“你是想让我让诸葛孔明撤军?”
杜子唯道:“不错,正是如此。”
轻轻地冷笑了,李严道:“你们大魏也怕诸葛孔明?”
“算不上怕,只是这个时候不是与诸葛孔明决战的时机。诸葛孔明纵是不撤军,也对大魏造成不了什么影响,诸葛孔明能夺得陈仓,不代表他就真的可以挺进中原,拿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