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之下》第25章


他从五金店老板家里发现的那条长达五公里的地道连接着老城区最热闹的集市,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借助地道轻易逃脱。
以色列军队还在这家人家中发现密室。
让人咋舌的是他们在密室里不仅找到若干先进武器,还在密室里发现被摧毁的超级计算机、以及服务器的遗骸。
关于那家人什么时候离开?又是因为什么目的来到这里?在他们住在这里的期间又干了什么事情?
以色列情报机构一无所获。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他们住在耶路撒冷期间并没有做出任何针对以色列政府的事情。
介于这一点,再加上原先那位收留过那家人的犹太商人的一再保证,以色列政府决定对这件事情不加追究。
犹太商人也在部分官员的游说下,决定把那所房子无条件捐献给以色列政府,不久之后,它将变成以军的秘密情报站。
关于那家人,用爸爸的话来说“宛如人间蒸发”。
二零零三年初,以巴隔离墙所引发的大规模冲突逐渐平息了下来。
老城区逐渐恢复到往日的游人如织,只是,人们再也没有在空地上看到巴勒斯坦孩子和以色列孩子一起踢球的景象。
二零零三年五月,非政府公益组织Educate2Envision成员玛恩受邀来到洛杉矶的一所高校演讲。
当玛恩提及到眼睛和双手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时,坐在最前面位置的一名女学生如是回答。
“眼睛是用来看世界,而双手是用来拥抱的。”
那是一位黄皮肤黑瞳孔的女孩,年纪差不多在十三、四岁左右。
玛恩一走进教室就注意到她了,个头不大、夹杂在一群人高马大的欧美学生中很容易让人忽略到她,可神奇的是她一进来眼睛就直接找到她。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天生拥有发光发亮的能源。
那女孩应该就是属于那一类人,让玛恩记忆深刻的是女孩有着一头又长又直的黑长发,就像质地极好的绸缎一样。
那女孩还有着和她外形一样亮丽的名字,女孩叫连翘。
玛恩认识连翘时她十四岁。
同年同月同日,墨西哥城,拥有数十年教育经验的莱昂推开教室门,今天,他班级里来了一名插班生。
新来的插班生是一位长相可爱的女学生,乍一看就像是陈列在橱窗里的东洋娃娃。
较为遗憾的是,可爱的东洋娃娃的头发长度比起一般的男孩子还要短,短得远远看着还以为是男孩子。
最近“眼睛和双手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在互联网上是青少年热议的问题,青少年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
莱昂决定用这个问题和他新学生套近乎。
那样的孩子一看就是那种被保护得很好的那一类型,天真烂漫,就像是蓝天下色彩鲜艳的透明气球。
可数分钟之后,新生的回答让莱昂差点把脸上的眼镜跌破。
“老师,眼睛是用来哭泣,而双手是用来抵抗的。”
这句话让莱昂忍不住再一次翻开那名插班生的资料。
新来的学生名字叫做许戈,四个月前刚刚过完她十四岁生日。
二零零四年,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宣布以巴隔离墙为非法。
二零零六年一月四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因忽发严重中风被紧急送往耶路撒冷的哈达萨医院进行抢救。
七天后,以色列政府宣布阿里埃勒。沙龙永久失去履行职权能力。
沙龙时代结束。
但影响到近百万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以巴隔离墙并没因为沙龙时代的结束而终止。
它依然在不断的延续着……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有妞说看不大懂,那么结合这一章应该懂了吧,其实这文不难懂,冰山哥哥是以无政府组织领导人来培养的,之所以来到耶路撒冷就像梅姨说的“有些理想不是单靠在图书馆就可以完成的。”同理于我们的中国俗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耶路撒冷环境恶劣,这一类恶劣环境能锻炼人的胆识和判断能力。
………
PS:接下来下一章就是2015年了,我猜到时候肯定有人会跳出来说男主苏什么的,历列侬是一位无政府组织领导人,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很难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而且,那些真的不苏,里面历列侬使用的手段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真实新闻素材【不过,峦蝈挑的都是一些较为有趣的,而且比较戏剧化的,当然,也有吊炸天的。
☆、黑色(01)
二零一五年一月七日,法国巴黎,三名武装人员用冲锋。枪和火箭炮攻击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造成了两名警察十名杂志社工作人员死亡。
根据目击者称这伙武装人员一边疯狂射击,一边高喊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
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欧洲,在国际社会纷纷发表对恐怖袭击行为谴责的同时,不少媒体也对巴黎的情报部门以及安保工作进行了质疑。
三名武装分子手持的AK47、火箭炮是以何种形式流入巴黎的。
一名查理周刊的工作人员如是描述这个噩梦般的数个小时“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手持重型武器大摇大摆走进来。”
查理周刊事件使得巴黎的情报局以及安保部门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
二零一五年二月一号上午十一点,巴黎十一区,四名RAID成员从一所高级公寓楼带走一位摩纳哥籍的留学生。
五分钟之后,法国警方对该名摩纳哥籍学生的住所进行地毯式搜索。
以此同时,有四名持比利时护照、年纪大约到三十岁左右的男人顺利通过巴黎机场的重重安检。
而距离巴黎有一千五百公里远的马赛,一艘载有大量白砂糖的摩纳哥货船抵达马赛港口。
四个钟头之后,巴黎情报部门那扇银白色的门第三次发出极不和谐的声响。
很显然,情报人员对四个钟头前被带到这里的摩纳哥籍留学生第三次审问又一次无果而终。
这名摩纳哥籍留学生名字叫做伯努瓦,长期居住在法国,父亲是小有名气的商人,同学对于伯努瓦的评价都很积极,热情阳光,乐于助人。
透过审讯室的玻璃镜,那位叫做伯努瓦的年轻人一脸茫然,灰色外套下露出睡衣的一角。
根据四名突击队成员描述,他们打开主卧室门时伯努瓦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伯努瓦无论从朋友圈、家庭经济情况、以及一些生活习惯上看都不像是一名和恐怖组织有关联的人。
从伯努瓦房间搜到的,从电脑数据、手机讯息、以及银行账号等等一系列私密电邮都没有一样证明他和恐怖组织有任何牵扯。
而情报小组请来的表情观察家也没有在伯努瓦接受审问时看出任何异样。
这位摩纳哥籍的留学生看起来和他的同龄人们没有什么差别,喜欢玩游戏,周末和女孩子约会。
经过三次对伯努瓦的盘问无果后,情报局人员忍不住怀疑,他们今天早上收到的那份情报的真实性。
目前,从巴黎机场、港口均没有传来有任何异样之处。
今天早上,情报部门收到一份关于一伙武装分子会发动对巴黎著名景点卢浮宫袭击的情报。
该情报显示这是一次经过精心准备的袭击事件,而主导这次恐怖袭击的是现住巴黎第十一区一位叫做伯努瓦的摩纳哥籍留学生。
袭击时间就定在二月二号上午十点,此时此刻,距离发动袭击时间还有十八个小时。
让情报人员较为头疼的是,伯努瓦的父亲已经在来情报部门的路上,那位在通话中显示了极大的愤怒,一再宣称他把他的律师团都带来了。
他还表示会打电话给他的几位巴黎议员朋友。
第三次对伯努瓦进行盘问的是情报组组长本,今天早上的情报就来自于他所负责的小组。
在第三次盘问无果之后本打了一个电话。
差不多六点时间,一位穿着连帽深灰色外套的年轻男人从审问室的安全门进来。
年轻男人的脸有三分之二被外套帽子所遮挡,再加上一直低着头所以具体长相无从辨认。
年轻男人给人印象是:高大挺拔,是标准的衣服架子。
本朝着年轻男人迎了过去,两个人一阵低语。
当时审问室有五名情报人员,也许是应了年轻男人的要求,本就只让精通密码破译的小组成员留下来。
年轻男人在从伯努瓦房间搜到的一系列物件中拿走了PS4游戏机,还有一部平板电脑。
之后他带着精通密码破译的小组成员打开那扇银灰色的门。
本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