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生活记事》第67章


张齐二人闻言,连忙躬身行礼退出了房外。一路上回自己院子休息的时候,张嬷嬷感叹的说道:
“那傅家的姑娘也真是个有福的,瞧瞧咱们沈侯夫人多重视她肚子里那个,亲爹亲妈也就是这样了。”
“可不是,沈侯夫人这么一弄,京里还不知道有多少高门大户的姑娘,年轻的妇人们眼红呢。这哪是对儿媳妇啊,自己亲闺女也不过如此了。”齐嬷嬷点头道。
两人互看一眼,心中都在好奇,沈侯夫人这到底是为何啊,莫非真是自己不能生,让别人生一个来给自己带着?满足一下自己的遗憾?而且这还是名正言顺的孙子辈,就是隆重点,旁人也说不出个二三四来。
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么回事,怪不得长公主在外头拿话刺她,她也没多少反应。她俩是宫里的老人,那可是真真见过这位沈侯夫人当年在宫里是何等的横着走的。就连先帝的公主在她面前,那都是矮了份的哟。
如今竟不拿长公主的话当回事,怕是真说到她心里头去了。
等把宛瑶的事安排妥当了,顾靖薇才腾出手来准备沈玉宸的婚事,毕竟是退了人家的婚事又再定的亲,许多之前准备的东西却是不能再用了。这样一算下来,时间就比较紧张了,补办的东西毕竟不少,也挺麻烦的,还要一样一样的核对。
虽然都是世子大婚,但原先娶的邓国公的女儿,如今是娶的侯门嫡女,两者之间的嫁娶的礼仪物品都是有不同规制的。顾靖薇也跟着有些抓瞎,她能管好自己不乱,就很好了。
实在是忙得没办法了,她也怕自己顾不来全面,只好把先前派去管教沈玉蓉的大嬷嬷给请了回来坐镇。大嬷嬷到底是从前跟在太后身边的,比起妙梦他们还是要稳重的多,对规矩仪制也比他们要清楚的多。让她省了不少的心思。
就这样一通的忙碌,才紧赶慢赶的在十二月大婚之前将事情全部办好,而沈玉轩跟傅宛瑶这小两口也慢慢悠悠的从南边回来了。
沈玉轩回来后第一件事自然是拜见父亲,书房见过了沈侯爷之后便到正院去拜见顾靖薇。大概是收到消息了,沈玉宸琢磨着这会子应该能在书房碰到沈玉轩,编绕道过来了。
沈玉宸看到沈玉轩的那一刻,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这个弟弟出去了一趟之后,好像这次回来,整个人都变了一个模样。
他之前一直还在为小时候的事情觉得亏欠,因为玉轩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变得阴郁内敛的。他永远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让他屡次想要拉近两人的关系都不成功。从那时候起玉轩就跟他们兄弟几个渐行渐远了。
每次看到他,他都是疏远而有礼的,好像一直还沉浸在过去那件事的阴影里头,怎么也拔不出来。可如今一看,他竟是完全没有了过去的阴郁,整个人好像都从某种桎梏之中解脱了出来。整个人都显得朝气了起来。看来这几个月边关的生活,对他的影响十分之大。
“大哥。”沈玉轩那是真有些同情自己这位兄长,他从前还总是有些妒忌他有那样的身份和地位,如今却觉得在父候心里,他们都是一样的,比不上父候手中的权势重要,即便高贵如世子这样的身份,到了父候面前,该拿他为自己权势牺牲的时候,还是一样要被牺牲掉。反倒还不如他,从来没爬上过那么高,摔下来自然也不会这么疼。
“轩弟。”兄弟俩见面,做兄长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却发现,同样的青衫下,那副骨架远非从前可以比,就连肌肉都币从前要壮实了不止一圈,就想是铁疙瘩一样,**的。沈玉宸剑眉一挑打趣道:
“行啊,出去一趟长结实了,吃了不少苦头吧?”
“还好,就是到了那边,见识了一下军营里的生活。”沈玉轩虽然心中芥蒂已经去除了,但是多年下来养成的习惯,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过来的,沈玉宸拍他肩膀的时候,他不自觉的缩了一下。在军中跟周通他们相处,他从来不觉得太过亲近了不自在,但是回到侯府,他就会不自觉的竖起一道墙来,将自己隐藏在背后。
像是没有察觉他的不自在,沈玉宸十分自然的收回了手,笑道:“看来是经过了一番操练了。难怪长结实了。这是好事,从前总觉得你太过沉寂了些,少了几分少年的朝气。如今这般再好不过了。”
对于沈玉宸的话,他没有做声,有些事不必说明白,但是今天他确确实实是感受到了来自沈玉宸的善意,这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你还得去正院一趟吧,我就不耽误你了。”沈玉宸见场面冷了下来,心知也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们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这种改变。
“正院那边,嫡母人不错,你守好自己的本分,总是没错的。”虽然他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或者说两人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才让嫡母选了沈玉轩,但是从他看来,正院对他还是很不错的,只盼望轩弟不要辜负老天给予的这个好机会。不要做出让正院那位恼怒的事情来。正院的那位,对人好的时候那可以是千好万好,但是若是起了心思算计起来,也是十分不好惹的。
“多谢大哥提点,我省得的。”沈玉轩点了点头,心中不觉佩服起正院嫡母来,这才多长的时间,她竟已经成功让世子改变了立场。不论他这番劝解的话是意有所指,还是真心实意,至少,大哥心里的那杆秤已经开始倾斜了。
“去吧。”沈玉宸说罢,见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才大手一挥,兄弟两个分道扬镳。
第62章
眼看着女儿要出嫁了;辜氏心中正是万分的不舍;原本她是不乐意女儿嫁过去建安候府的,如今的沈家关系复杂,两家的关系也早不如从前那么亲厚了。
奈何;偏偏自家女儿就是死心眼,虽然她平素里藏得深;但是到底瞒不过她这个做娘的。
沈家在婚期将近的时候退了婚,当时惊掉了多少人的眼珠子;听说十五那天沈世子派了侍卫送邓家女儿回府,按说这也没什么,未婚夫妻小两口约着见个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问题就在这了。十五那天之后才几天的功夫;沈家就退了邓家的婚事;怎么不叫人浮想联翩。
更何况这中间还夹着一个她自家的闺女。
自家闺女的心思她是早知道的,早些年的时候,她也想着两家本就是表亲,又素来亲厚,沈玉宸那孩子她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品行那时没话可说的。她当时还想着将来等他们年龄大些了,再为他们婚配,倒也是佳偶天成。谁知道半路上杀出个邓国公府。
无论如何她是决计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去给人家当妾室的,他们家辛辛苦苦娇养大的女儿,又是嫡出的姑娘家,到别人面前去立规矩,永远要矮人家一头,她就是死了也不会答应的。
原本以为也就是这样了,等沈玉宸成婚了,自家女儿也就该死心了,到时候再为她选个青年才俊婚配,以她家女儿德容兼备,又有这样的家世身份,何愁找不到好男儿婚嫁。
女儿家的心思也不是说放下就能真的全部放下的,所以尽管沈玉宸并没有错,但是她心疼自己女儿,渐渐的也就跟沈家的关系走的要远些了。只希望联络的越少,接触的越少,她家闺女的心思就能慢慢的收回来。
十五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玥莹始终不肯开口对她明言,她只能凭借自己所知道的讯息来猜测。女儿回来之后就病了一场,同时,沈家还退了邓家的婚事,尤其是这一段时间市井上总有一些流言传出来,莫非邓家那丫头真的在寺庙里私会野男人,然后被她闺女发现了不成?
所以她闺女回来就病了一场,大约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事情,然后又事关她心上人,急怒之下这才病倒了?大夫也是说她家玥莹是受了惊吓,气结于胸,不得抒发才病倒的。越想越觉得自己猜中了事实的辜氏只能叹气,看来她女儿的这一门心思,还是挂记在那沈玉宸的身上,不然也不至于这样。
所以当沈家上门来提亲的时候,她虽然心中并不是太愿意,但到底还是顾及到了女儿的心思,与那沈候夫人碰了面。
说起来,从前的沈候夫人就是他的小姑子,当年那也是风华绝代,娇艳若初日一般的人。只可惜那样的一个妙人,最后竟是如此早殁,她还记得当时当他们接到沈家的消息,她家老太爷一下子就跌坐在椅子上,好半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