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宅斗指南》第370章


郑明俨听到这话,喜不自胜,抱起秦雨青欢快地喊:“我郑明俨又有个儿子了!”“郑大人,快让雨青下来。”
然后,两人上马车回到府邸。郑明俨一直念叨着儿子,暂把繁琐的军务丢一边了。秦雨青见他只想着孩子,也不问问自己的身体状况,便生气地打开窗帘看着外面。郑明俨意识到秦雨青生气了,就带着歉意说:“雨青,谢谢你。”
秦雨青见郑明俨开窍了,问:“郑大人似乎更喜欢男孩?”
郑明俨随口说道:“男孩女孩我都喜欢,不过我娘更喜欢男孩。”
秦雨青听了哭笑不得:这个被称作“莞州奇男子”“郑蛮子”的郑大人,在官场、战场都是说一不二的,而对女人却说不出一句像样的话,木讷的像猪,开口闭口就是我娘、我夫人,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爱上了他。
郑明俨见秦雨青偷笑,不知为何:“雨青,我说话这么好笑?对了,也不知道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我,”秦雨青犹豫地望着窗外守城的士兵那稚嫩的脸庞,无限感伤:“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郑明俨听到此也犹豫感怀,摸着秦雨青的肚子:“是的,在这乱世,女孩更好。”边说着,抱紧了同样忧郁的秦雨青。
来到府邸,郑明俨扶着秦雨青下车,说:“一年过去,这里已物是人非,不过很快就能适应。”
此时,早已招募的佣人来迎接:“奴才甄世宜夫妇见过郑大人,郑夫人。”
郑明俨忙说道:“甄大哥,甄大嫂,送夫人回房休息吧。”
然后又对秦雨青说:“雨青,你好好休息,多吃点,多喝点。”说完郑明俨就去全兵衙了。
秦雨青拦也拦不住:郑大人,就不能多陪雨青一会?算了,国事为先,我要学着理解郑大人。
来到卧房,秦雨青见甄世宜夫妇已年近半百,还同时出来为佣人,觉得好奇,问:“甄大哥,大嫂,你们夫妇俩一同出来谋生,家事可由谁打理?”
甄世宜回答:“郑夫人,我们家中二老已经过世,膝下又无子,家中无事需打理。”
秦雨青可怜他们:“无子?恰好我怀有一子,将来出生后认你们为干爹干娘。”
甄夫人觉得秦雨青在说笑:“郑夫人你真是平易近人。我们颠沛流离,生计堪忧,尚无居所,怎有幸为郑大人孩子的干爹干娘?”
秦雨青继续聊着:“听甄大嫂这么说,你们夫妇来自外地?”
甄世宜唠叨着:“我们本住在曼州,因家乡遭水涝才离乡谋生。只因冰洲酬劳高些,才来到这里,要不谁愿意来到这烽火狼烟之地。再过几年,我们还是要落叶归根。”
秦雨青看着这对身世凄凉的夫妇,心中感慨颇多,想说点其他事驱散闷气:“大哥,你名字叫甄世宜,这让我想到了白居易,真有意思。”
“哦,家里原本给我取名甄居易,一来是希望我能像诗人白居易那样有学问,二来是因我家穷苦,房屋破烂,“甄世宜”这个名字是希望旧的世道能够适宜。后来我也明白自己没能有白居易的才华,也赚不到大钱换个好宅子住,就改名甄世宜,这样气派又好听。”甄世宜给自己的名字解释了一番,秦雨青也听得有滋有味。
就这样,身怀六甲的秦雨青平静地住在府邸,习字作画,看日出日落,云淡风轻,等待孩子的降临。可时常几天不见郑明俨的身影,只有春节这一天回来了……
春节过完不久,飕飕的寒风,一股尖锐的倒春寒刮过来,在全兵衙的郑明俨不禁打了个寒颤:真是乍暖还寒啊。
此时军营却热闹了,兵士来报:“郑督师,军营哗变。”
没想到一来到冰洲就遇上了军饷不足的问题,于是郑明俨马上写了奏折给朝廷。
VIP卷 第三百八十一章 解决军饷问题,期盼孩子出生
因为军饷的事,秦雨青只有干着急的分,为郑明俨想了一个做生意的方法来解决军饷欠缺的事,可是郑明俨分析一下,不妥,否定了。
郑明俨继续想着如何解决军饷的事,自己已经上疏给朝廷了,可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看来朝廷对郑明俨并不是权力支持的。
秦雨青叹息着:“官职越高越难当啊。”
郑明俨没听清楚,侧过身问:“你在含糊什么呢?”
她越来越大的肚子驱逐了郑明俨一些焦虑不安:“刚才话语重了。”
“哪里话语重了?我一点不觉得”秦雨青安详第抚摸着肚子,言语中已是深切的母爱。
“这次来冰洲,军事繁忙,让你孤单了。”郑明俨轻轻第秦雨青搂着,以免碰着她的肚子。
秦雨青一点没有任性,而是体谅人心:“你怎么这么想呢?这肚子里是你的孩子,她很懂事不会任性胡闹,也不会腻着让爹爹陪着。她很听话懂事,从来不在我肚里闹腾,但是听到甄氏夫妇唱江南小曲的时候就很兴奋,将来可是个才艺双全的姑娘呢。”
“秦雨青你如此的才艺了得,将来这女娃脱颖而出是没得说的。你呢,像个贤妻良母了,识大体,顾大局了,不像初次见面时候那个野蛮冲动的丫头了。”郑明俨搂着秦雨青,心情舒畅,暂时忘了军事的烦恼。
郑明俨说的那么美好,却不知秦雨青眼眸中的压抑和无奈:郑大人,我还是想像以前那样在你面前撒野放泼,无边无际第撒娇任性,只是现在我已经是你的女人了,凡事要为你着想,你没有时间,那我就要收敛这些憧憬和幻想。
尽管有身怀六甲的美妾在一旁绵言细语,次日,郑明俨还是很快置身于军务中,留下秦雨青和甄世宜夫妇闲聊。
几日后,紫禁城文华殿,丰裕帝例行议政:“镇守冰洲的郑明俨上疏奏请发放军饷,只因冰洲士兵欠发军饷而哗变,诸位爱卿认为该如何是好?”
尽管有靳朗熙不支持某些臣子提议的“实物折俸”的方法来解决军饷欠缺的问题,应当全额发放。但是朝廷中张续孔和万弹佑已经和郑明俨结怨,暗中诱导皇帝说冰洲的军饷问题是因郑明俨而起,并非朝廷的军费不够。
丰裕帝听信了佞臣的谣言。靳朗熙一再说明也无效。
然后,米粟折俸的圣旨传到了郑明俨手中:
说与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郑明俨知道,尔受命于危难之际,全权执掌蓟辽军务,不想突遇川、湖士兵军饷哗变一事。经文华殿众臣商议,山海关盛产米粟,以此折为所欠发军饷,上策也。卿上疏请全额发放军饷,所请不准。
郑明俨气得把圣旨扔在地上:看来皇上召我平台觐见时,我奏请的事,他全忘了。军饷一事得自己另想办法。
郑明俨用冰洲一带所拖欠的赋税来解决了军饷欠缺的问题,也处置了那个办事不力的税赋官。
即便如此,军饷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郑明俨继续发问:“就算借用一百万两税银补发军饷,算下来,还要凑四十万两才够全部补发完。各位还有何良策?”
鸦雀无声。
郑明俨再想了一个办法:将冰洲的米粟提高两成的价格卖给北边的外族难民,这样就可以补充军饷了。
这是有“资敌”的嫌疑的,但现在只能如此,郑明俨无法料到这件利国利民的事将来会成为他获罪的证据之一。
众官吏却有人赞同,有人反对,都是窃窃私语。郑明俨坚信不疑:权衡利弊,这样最好。
不过因为此事,郑明俨在军队中赢得了全额的支持和赞赏:郑大人好样的,郑大人体谅军心!
郑明俨本打算军饷一事一结束,就赶紧回去看秦雨青,可这时,曾当盛来了,身后还带了一年轻小伙。郑明俨问道:“曾将军,今日已散班了,没有紧急事务,明日再说吧。”
曾当盛满是幸福的笑:“郑督师,我并非军务找你。”
郑明俨参与了曾当盛的一场宴请,并在这酒菜着上见到了曾当盛的外甥许文辰。
许文辰很兴奋,提到了自己曾见过郑明俨:“那是永续二年二月初九,文辰永远忘不了那天,郑督师带了一名仙女一般的侍女,文辰一直没有忘记她的教诲“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此侍女言辞细如春雨,柔似晚风,能令沉鱼而出。从那日后,文辰一直谨记这位仙女的话,再也不玩乐,而是专心习武,立志报效大燕。如今文辰已成年,敢问郑督师,您这位侍女还在府上吗?若未婚嫁,文辰愿娶她为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