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怂且甜》第104章


推了姜正道那头的思路,但我总觉得我们好像忽略了什么。”
赵澈已在这时特地赶来帮她,很显然是什么都清楚的,也不必再与他解释什么前因后果。
“你与沐青霓他们几个是在光禄少卿顾沛远的保荐下临时顶急缺上任的。除你们五人外,今年来京官考的所有人此时都还在翘首等待官考出榜,”赵澈飞快翻阅了那本小册子后,摇头轻叹,“你们五个特殊到御史台的几位大人都忘了,你是今年三月初参加官考的。”
今年三月的那次官考,要到四月中旬才会正式放榜,恰好是在徐静书上朝庭辩的当日。
“什么意思?”徐静书紧张兮兮地看着他。
赵澈笑着摇摇头,放下手中的小册子:“你们在反推姜正道会怎么想的时候,他也会做同样的事。”
徐静书应考文官,最后一日的考试内容正是拟制于庭辩的“堂辩”,应考时主考官旁边坐了文书吏,会记下应考者堂辩时说过的每个字。
短短不足一个月间,一个人想问题的思路与不会有太大改变,若姜正道一方要反推徐静书的庭辩思路,只要拿到她参与官考的“堂辩”记档,就很容易将她剖析个通透。
“你是说,顾沛远大人会把我官考时的记档透露给姜正道一伙?!”徐静书震惊瞠目,“他不像是这样的人啊。
“顾沛远从不涉政见之争,没理由做这种事。但官考堂辩是由文书吏执笔记录,之后封档还会经过好几人的手,”赵澈冷静地分析道,“允州姜氏树大根深,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这里头一定没有姜家的人。”
既姜正道有可能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得徐静书官考堂辩的记档,那之前御史台三位大人为她梳理的许多要点就没法用了。
赵澈认真地直视着她:“要不要试试,做两套预案?”
“两套预案?一套是三位大人为我捋出的寻常堂辩思路,”徐静书一点就透,“另一套,则是在假设‘姜正道真能拿到我官考堂辩记档,猜到我会如何应对’的基础上,彻头彻尾换一种打法!”
“聪明。”
这是两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携手作战,却是意外地默契。
*****
武德元年四月十五日,大朝会定在武英殿举行,上朝者过百人之数。
这一次,徐静书是以候朝官员的身份进的内城。
今日候朝百余人中,真真是汇集了为大周开朝建制立下汗马功劳的泰半功臣,可谓群英云集。
储君赵絮、丞相孟渊渟,柱国神武大将军钟离瑛、柱国鹰扬大将军贺征、恭远侯沐武岱……
徐静书独自站在角落,垂眸看着脚尖,腿肚轻颤。
倒不是心生畏怯,而是只要一想到这些名字全是将来必定璀璨青史的人物,而小小的徐静书今日竟要在这些人的注目下与人堂辩,她就忍不住激动到颤抖。
因信王赵诚锐上疏称病,今日是由世子赵澈待他前来参与大朝会的。为了不影响徐静书,此刻赵澈正与成王赵昂一道站在对面的角落。
想到这个,徐静书抖得更厉害,心中的求生之心却愈发强烈了。
今日这场庭辩对朝局走向至关重要,对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无论于公于私,她都非常、非常想赢。
“徐御史。”
徐静书抬头看去,却是今日的对手姜正道,以及他的同盟礼部尚书陈寻。
这二人在几个候朝官员的簇拥下走过来,笑着在她面前站定。
随着他们的这个举动,左近的几名殿前纠察御史迅速往这边靠拢,而对面的赵澈与赵昂也双双举步而来。
“听说徐御史是今年三月参与官考的,今日正好是出榜之日,”陈寻道,“预祝徐御史名列前茅啊。”
“多谢陈大人。”徐静书回望他,笑得有些发僵。
姜正道遗憾叹道:“可惜我等今日早早就进了内城,要到散朝时才能看到官考皇榜了。官考终究是人生大事,虽徐御史上任已有月余,但这皇榜上的排名将来总会被记入徐御史生平。虽待会儿上朝你我就要成了唇枪舌战的对手,但老夫在此还是要对徐御史送上祝福的。无论考得好不好,事情到底过去了,别放在心上。”
徐静书没有立刻接他这番自相矛盾的古怪话茬,只将目光越过他们,对上赵澈温柔含笑的双眸,脑中渐渐澄定清明。
她看懂了赵澈眼中的暗示,忽然明白了姜正道与陈寻为何故意凑过来没话找话——
他们多半没能从光禄府打探到关于她官考的消息,想必是推测她是因考得不好,才提前应急缺做了小小的九等殿前纠察御史。
他们故意到她面前来提官考放榜的事,以为这样能戳中她心中痛脚,多少扰乱她的思绪,先在气势上压她一头。
战前攻心,倒也常见。若当真是个因考得不好才应下九等急缺的年轻官员,此刻多半会他们激到恼羞成怒或心烦意乱。
可惜他们要到散朝后才会知道,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徐静书,是武德五年三月京中官考的文官榜眼。
徐静书微笑沉默,向他们执了谢礼。
随着御前近侍振响上朝玉铃,候朝众官陆续进殿站定,齐齐向金龙座上的武德帝行朝礼。
所有朝仪结束后,站在武德帝身旁的司礼官扬声道:“皇帝陛下谕令:太常寺卿姜正道,于内城殴打御史台都察院殿前纠察御史徐静书致伤一事,今日于武英殿庭辩,请众位大人见证共议,助皇帝陛下裁夺判罚。”
武英殿是专为大型朝会建造,无论站在殿中哪一处,只需稍稍扬声,在场每个角落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真是个适合庭辩的绝佳战场。
徐静书手执代表御史台的獬豸令出列,一步一步,从百官最末走到玉阶近前,与姜正道面向而立。
“以往法司启动弹劾庭辩,官员都会手捧典章律令,怎徐御史却没有?”
姜正道淡垂眼帘,遮去眸底幸灾乐祸的微光。
“多谢姜大人关切,”徐静书也敛下轻颤的羽睫,“典章律令、条例规制,皆在我心中。”
百官瞠目,不可思议地看着那个嫩生生的小御史,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耳背。
明明是柔善可欺的语气声调,话尾还颤颤的呢,这说出的话让人听着却怎么像是……
有点狂啊。
第七十五章 
虽然徐静书脸很烫,官袍下摆掩盖下的腿一直在颤抖; 但脑中却是出奇的清明。
她完全没有察觉到旁人的惊讶; 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这话在旁人听来有多自大。她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稍顿片刻后,她中规中矩地破题开局。
因半个月前她的顶头上官江盈已就此事弹劾过姜正道一次; 故而她的破题大致承袭江盈定下的基调,并再次重申了御史台希望对姜正道处以罢官并褫夺荣封的诉求。
见她只是将上次江盈说过的话换了一种表述; 姜正道整个人明显松弛下来,脸上甚至浮起了长者爱幼般的宽容笑意。
“当日冲突确实不该,我无意间伤及徐御史; 也着实有过错。但御史台两次三番要求对我行如此重处; 咄咄逼人到如斯地步; 请问依据为何?”
徐静书抬眼看向他,缓缓道:“依据为《御史台都察院殿前纠察御史当值纲要》; 第三页; ‘纠察御史督导一应人等上朝之仪容及言行; 官员无论职等、勋贵宗室无论封爵品级; 皆因听从; 令行禁止。令出罔顾者,视为过,由都察院七等秉笔御史弹劾之;于内城中公然殴打纠察御史者; 视为罪; 由都察院主官弹劾之。’”
这是姜正道第二次领教她这种可怕的复诵技能。
可在场众官中的大多数,以及金龙座上的武德帝,却都扎扎实实被惊到合不拢嘴。
嫩生生的小姑娘就那么直愣愣地看着对手; 几乎是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仿佛那页书就摊开在她眼前。
平静,流利,笃定,让人根本不敢轻易开口判断她到底是现编的,还是确有此条款。
在众人讶然抽气声中,姜正道敛了敛神,重振旗鼓:“即便徐御史所言皆实,可方才所述条款中只说‘视为罪’,却并未提及惩处细则,你御史台凭什么判我罢官并褫夺荣封?”
“姜大人的意思是,您认这‘罪’,只是不服这‘判?’”徐静书眼神忐忑地小声确认。
她的弱气显然使姜正道大受鼓舞,立刻振袖挺身,趁势追击:“正是!御史台作为三法司之一,所行所言只能根据律法、典章已有的内容,无权生造出一个判罚来!若御史台坚持要以此判我,这可就变成御史台在越权犯罪了!”
这十几日姜正道也没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